课题:美丽的生命历程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什么是生命?
2、学生了解生命的历程。
教学重点:学生了解生命的历程。
教学难点:人为什么会死,你打算怎么样度过每一天?
课前准备:聆听绘本音频《一片叶子落下来》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想问一个问题,生命从哪里来的?
生: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真是见多识广,那么生命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学完今天的知识,你就会得到答案!
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您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美丽的生命历程。
下面朗读本课导读内容,一边读一遍思考其中的问题的答案。
生:齐读(有人说生命是一条河,有人说生命犹如四季……我们总在想:为什么人会长大?为什么奶奶的脸上会爬满皱纹?天上
有没有神仙?人能不能长生不老?从呱呱落地之日起,我们就开始了自己的生命旅程,让我们一起走进生命的长河,去探索生命历程的奥秘。
)
二、生命的诞生
师:这些疑问是不是感觉不陌生,很熟悉,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呢!老师想到一个好主意,我们首先想一想,我们的生命从哪里来的?生: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的回答真是五花八门呀!老师这里有三种专业的科学的对生命的定义,什么是生命呢?生命这一词语在我们的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是由高分子的核酸蛋白体和其他物质组成的生物体所具有的特有现象,与非生物不同,生物能利用外界的物质形成自己的身体和繁殖后代,按照遗传的特点生长、发育运动,在环境变化时常表现出适应环境的能力。
看到同学们充满疑惑的小脸啊,我就知道了,没听明白呀!没关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个视频,一起来感受一下,生命诞生的过程!
(播放视频)
考验这个视频相信你的内心感到非常的震撼。
接下来,结合课本中生命的诞生的图解,在小组中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我们生命从冲哪里来的?
生:讨论后,代表发言。
三、生命的历程
师:承接上面的的发言做点小结和引导,不管是植物、动物还是人,地球上的每种生命都要经历诞生-成长-死亡的过程,这就是生命的历程,我们通常吧人的生命历程分为几个阶段,从出生到
1岁是婴儿期,从1岁到3岁是幼儿期,从3岁到12岁是儿童期,从12岁到17岁是少年期,从17岁到25岁是青年期,从25岁到60岁是中年期,60岁以上呢成为老年期。
同学们我们人的一生被分为了几个阶段呀?
生:七个。
师:对了,吗我们班的同学们现在处于哪一个阶段呢?
生:儿童期。
师:同学们刚才听得好认真呀,都记得。
我们的ppt上展示了一条生命线,找到我们的儿童期,一起来读一下儿童期的特征。
生:齐读(从3岁到12岁属于儿童期,这一时期为一生的学习活动奠定了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也是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师:哇,读完之后有没有觉得这个阶段相当重要呀?需要为一生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呢!也是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
纵观整个生命的历程,你觉得哪一个阶段最重要,说说你的理由?
生:各抒己见。
四、美丽的辞别和珍爱生命
师: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都很棒!其实呢,生命的每一个历程都很重要,诞生是生命的开始,死亡是生命的彼岸,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谁也不能改变它,生命的每个阶段都是美好的,每个阶段都是值得我们用心去体会。
师:接下来我们全班分为两队,一队的同学分组讨论问题1:如果你非常想念去世的亲人,该怎么做呢?
二队的同学分小组讨论问题2:你打算如果度过每一天?
生:讨论,代表发言。
师:听了你们的分享结果,让我不由得感叹:我们知道每一个人都会死,死亡也是生命历程的一部分,因为我们亲近的人会死,所以我们应该善待别人;因为我们自己会死,所以我们应该珍惜活着的每一天。
电影《童梦奇缘》中有这样一句话“生命是一个过程,可悲的是,他不能够重来;可喜的是,它不需要重来。
”同学们一起来说说,为什么他不能够重来呢?
生:各抒己见。
师:那为什么又说它不需要重来呢?
生:各抒己见。
五、传递生命的礼物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棒,看来你们已经懂了生命的真谛。
虽然
生命不能重来,但是,生命是可以延续的。
生命是如何延续的呢?一起来默读健康加油站的内容。
生:默读。
师:读了这些文字资料,相信大家有了一点了解,如果一个人因为一些意外,失去了生命,他遗体的部分器官是可以捐给有需要的人的,比如一个人出了车祸,他虽然死了,但他捐献的眼角膜可以是别人重见光明,他捐献的心脏可以在另一个身体里重新跳动。
这让我想起了年初大家一起经历的全民抗击新冠疫情,2021年2月16日全国第首例新冠逝者的遗体解剖工作完成,这具有重大意义,因为有了第一例,陆续有了第二例第三例,更多例,对这些捐献的遗体进行解剖,可以为新冠肺炎的临床治疗和后续研究提供重大帮助,可以研究更多的生命,有的人走了,却成为永远不被遗忘的记忆。
师:看了这些,同学们,你是否愿意在死后捐献自己的遗体呢?嘘!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留在你的心底!愉快的时光总是那么的短暂,今天的课虽然结束了,但这节课的影响不会结束!
师:同学们,下课!
生:起立,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