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成本
opportunity cost
定义1:一种资源(如资金或劳力等)用于本项目而放弃用于其他机会时,所可能损失的利益。
定义2:
某项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而放弃掉的获利机会所带来的成本。
在生活中,有些机会成本是可以用货币来进行衡量的。
例如,农民在获得更多土地时,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鸡,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的收益。
但有些机会成本往往无法用货币衡量,例如,在图书馆看书学习还是享受电视剧带来的快乐之间进行选择。
而机会成本泛指一切在作出选择后其中一个最大的损失,机会成本会随付出的代价改变而作出改变,例如被舍弃掉的选项之喜爱程度或价值作出改变时,而得到之价值是不会令机会成本改变的。
概念要点
机会必须是决策者可选择的项目
机会成本所指的机会必须是决策者可选择的项目,若不是决策者可选择的项目便不属于决策者的机会。
例如某农民只会养猪和养鸡,那么养牛就不会是某农民的机会。
机会成本是指放弃的机会中收益最高的项目
放弃的机会中收益最高的项目才是机会成本,即机会成本不是放弃项目的收益总和。
例如某农民只能在养猪、养鸡和养牛中择一从事,若三者的收益关系为养牛>养猪>养鸡,则养猪和养鸡的机会成本皆为养牛,而养牛的机会成本仅为养猪。
机会成本与资源稀缺性的关系
在稀缺性的世界中选择一种东西意味着放弃其他东西。
一项选择的机会成本,也就是所放弃的物品或劳务的价值。
机会成本是指在资源有限条件下,当把一定资源用于某种产品生产时所放弃的用于其他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
不理解机会成本就不理解经济学
当一个人经历了刻骨铭心的人生变故与人生挫折面临重大选择时----他会产生对哲学和宗教的需求;
当一个社会经济经历特别重大的危机和经济衰退----它才会产生对市场经济学的需求,换句话说,在某一个时点,社会需要的是"经济学",更多的时候,需要的是经济政策学。
1、经济学研究选择、权衡取舍;
2、选择实在有与无、多与少之间进行;
3、仅仅关注“收益、成本、利润”不是经济学----是会计学;
4、比较“得失|、关注收益以及放弃的(机会成本)才是经济学;
5、绝大多数人关注得到的收益而忽视放弃的收益-----放弃的收益就是机会成本;
6、曼昆《经济学原理》: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什么?---为看电影放弃的收益;
7、看场电影的收益100个单位;如果同样时间打工得到的收益50个单位。
问:看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多少?---答:看电影的机会成本是50个单位(净收益=100-50=+50);
8、如果电影票40元,他应该看电影吗?---答:应该。
因为看电影的净收益=收益 - 机会成本(显机会成本+隐机会成本)=100-(40+50)=+10;
9、如果到了电影院门口,发现原来买的票丢了,他应该继续买票看电影吗?-----答:应该。
丢的那张票是沉没成本(曼昆说是:覆水难收,不要为此而懊恼),新买票看电影的净收益仍然=收益 -(显机会成本+隐机会成本)=100-(40+50)=+10
假设你去了一张美国大歌星埃里克· 克莱普顿 ( Eric Clapton )今晚演唱会的免费门票。
注意,你不能转售。
可另一美国大歌星鲍勃· 迪伦( Boh Dylan )今晚也在开演唱会,你也很想去。
迪伦的演唱会票价为 40 美元。
当然,你别的时候去看他的演出也行,但你的心理承受价格是 50 美元。
换言之,要是迪伦的票价高过 50 美元,你就情愿不看了,哪怕你没别的事要做。
除此之外,看两人的演出并无其他成本。
试问,你去看克莱普顿演唱会的机会成本是多少?去看克莱普顿的演唱会,惟一必须牺牲的事情就是去看迪伦的演唱会。
不去看迪伦的演唱会,你会错失对你来说价值 50 美元的表演,但同时,你也省下了买迪伦演唱会票所需支付的40美元。
所以,不去看迪伦演唱会,你放弃的价值是 50 一 40 = 10 (美元)。
如果你觉得看克莱普顿的演唱会至少值 10 美元,那你就应该去看;要不然,就去看迪伦的演唱会。
按一般的看法,机会成本是经济学概论课上要介绍的两大(或三大)重点概念之一。
但根据我们现在手边的可靠证据,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看,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掌握这个概念。
鼓近,经济学家保罗· 费雷罗(Paul Ferraro )和劳拉· 泰勒( Laura Taylor )向几组学生提出了上述克莱普顿/迪伦问题,看看他们能否做出正确回答。
他们出的是选择题,只有 4 个答案: a . 0 美元 b , 10 美元 c . 40 美元 d . 50 美元
如前所述,正确的答案是 10 美元,也就是你不去看迪伦演唱会所牺牲的价值。
可是,费雷罗和泰勒向 270 名最近上了经济学课程的大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只有 7 . 4 %的人选择了正确答案。
因为只有 4 个选项,哪怕学生们是随机选择,正确率也该有 25 %。
看起来,同学们似乎觉得掌握这些知识很丢脸。
之后,费雷罗和泰勒又向 88 名从没上过经济学课程的学生提出了同一个问题,这回的正确率是17 · 2 % ― 比上过经济学课程的学生高两倍,但仍比随机选择的正确率要低。
为什么上过经济学课程的学生没能表现更佳呢?我以为,主要原因是,在典型的概论课上,教授会给学生灌输几百个概念,机会成本只是其中之一,而且模模糊糊,一笔带过。
倘若学生没花足够的时间在上面,没在不同的例子里反复演练,也就无法真正理解它。
但费雷罗和泰勒提出了另一种可能性:教经济学的讲师自己也没掌握机会成本的基本概念。
2005 年美国经济学协会开年会的时候,他俩向199名专业经济学家提出了同一个问题,只有 21 . 6 %的人选择了正确答案, 25 . 1 %的人认为去看克莱普顿演唱会的机会成本是0美元, 25 , 6 %认为是 40 美元,还有 27 . 6 %认为是 50 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