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第1章《生命的世界》ppt课件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第1章《生命的世界》ppt课件


三、生物的特征
1、应激性: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做出的 规律性反应,使生物“趋利避害”。
(1)向日葵的花盘随着太阳转动。(向光性) (2)植物的茎背地生长,根向地生长。 (3)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 捕虫植物有特 殊的捕虫作用。 (4)动物会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等。 (5)一滴糖水招来许多蚂蚁。 (6)吃话梅时分泌唾液。(非条件反射)具有神经系统才具有反射 (7)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惊弓之鸟、杯弓蛇影、风声鹤唳 …………
3、作用:有维持生命所需的阳光、空气、水、一定的生存空间、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营养物质。
二、生物多样性
1、物种多样性
包含植物、动物、微生物(细菌、真菌和病毒) 已发现、命名和记录了200多万种生物 自生命诞生已有10亿种生物左右。
2、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狗、金鱼、菊花的不同品种 生物多样性的本质; 物种多样性的减少会直接导致遗传多样性的减少。
7、会生病、老化和死亡;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
注意:生物不一定都会“运动”,如植物。 生物是活的,有生命的。
四、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环境:生物生存的空间。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各种因素称为
生态因素,也叫 环境因素。
生 态 因 素
非生物因素 (阳Βιβλιοθήκη 、空气、水、温度、土壤等)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陆地、湿地和海洋)
知识拓展 生物多样性降低的原因是什么?
答: 自然因素 火山爆发 台风,火灾 旱灾,水灾 人为因素 破坏栖息地 过度捕杀 空气污染 外来物种
例:公元1800至1950年期间,世界上灭绝了378种鸟。生物 种类多样性的减少会直接导致( A)2012 A 基因多样性的减少 B 环境恶化 C 外来物种的入侵 D 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丧失
2、生长:使生物 体型增大,体重增加。
“由小变大”
3、繁殖: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如:蜻蜓点水
4、新陈代谢(基础)
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 和能量的转变过程。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 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排汗排尿
5、遗传和变异 6、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具备严整有序的结构)。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两方面)
①有利:使环境越来越好 如:植物增加空气湿度(蒸腾失水)
森林 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水土 蚯蚓疏松土壤; 青蛙能捕食农业害虫…… 如:蚁穴溃堤; 草原上鼠灾毁灭草场以致荒漠化 蝗虫啃食庄稼 人类工业生产排放废气废水废渣
②不利:破坏环境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为了人类自身,我们要保护环境。
C
9、屎壳郎滚粪球,使草场的草茂盛;蚯蚓在土中活动,使 土壤疏松、肥力增强,说明( B )2011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生物选择环境


退化成刺,可以 减少水的散失

绿色肥厚,储存大 量的水,且代替叶 进行光合作用。
非常发达,吸收 深处水分。
聚焦中考
1.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 请问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D ) 2009 A.城市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生物圈
2.生物的多样性包括( A )2010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植物的多样性、动物的多样性、微生物的多样性 C.草原的多样性、森林的多样性、湿地的多样性 D.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多样性
A
5、向日葵的花盘随着太阳转动,从而体现出生物的( 征。2008 A 生长 B 新陈代谢 C 应激性 D 繁殖
C)特
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 境因素是( ) 2007 A 阳光 B 水 C 湿度 D 温度
D
7、森林茂密的地方,大气湿度大,说明( A ) 2008 A 生物能影响环境 B 生物适应环境 C 大气影响植物的生存 D 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 8、人们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 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它生物的生存。这 说明了( ) 2009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 ,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D.生物既不能适应环境 ,也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第1章 生命的世界
第1节 形形色色的生物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一、生物圈(最大的生态系统)
1、组成: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存)的环境 2、范围: 大气圈的下层:
大气层下层的对流层
厚 度 约 20 千 米
整个水圈:
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
岩石圈上层:
地球表面的土壤层,陆生 生物的立足点,生物种类最多。
3、一粒小麦种子能够长成一株小麦,并结出许多粒小麦,这主 要是植物的什么特征( C )2011 A、生长 B、繁殖 C、生长和繁殖 D、新陈代谢
4、大米是人类的主食之一,全球有半数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 食。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和普通水稻杂交,培 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尊称为“世 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水稻杂交育种是利用了生物多样 性中的( )。2006 A 基因的多样性 B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 生物栖息地的多样性 D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同种生物:1 互助 2 斗争 生物因素 (影响某种生物 不同种生物:1 捕食(最普遍的关系) 生活的其他生物) 2 互利共生 3 寄生 生物不仅受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4 竞争 还受生物因素的影响。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方式多样,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例:拟态,保护色,警戒色,鸟类适于飞翔的翅膀,鱼适于水中 生活的流线型体型、用鳃呼吸,极地企鹅、北极熊适于御寒的厚 厚的皮下脂肪,荒漠中生活叶退化成刺的仙人掌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