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三单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三单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


俸禄制
原因:吏财政治混收入乱,,加贪污深严矛重盾,。影响 目的:为澄清吏治 ,巩固统治 . 内容:由国家征收统一的租调 ,筹集禄银,
按级别高低发放 ,不许官吏自筹 .
影响:吏治得到改善,农民安心从事生产
北方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均田制
前提: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内容: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民,农民
二、巧设计迁都洛阳 1. 原因 2. 过程 3. 影响
1.孝文帝自身的原因。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 教养之下,深受汉族文化影响,认为鲜卑族必须 学习汉族文化才能巩固政权,统一南北。
2.平城不宜为都。
(1)位置偏北,不能充分吸收汉族的文化制度,不利于 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2)周围多为游牧区,耕地少,粮 食产量有限。(3)长期为北魏都城,保守势力大,不利改革。 (4)北方出现强大少数民族柔然族,威胁其安全。
内容: 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交纳粟二
石,帛或布一匹.
作用:使农民负担大为减轻,许多受庇于豪强
的农民纷纷转向政府,成为国家的编户, 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发展了生产,缓和 了矛盾,形成了以均田制为中心的一套 政治经济制度,巩固了北魏的政权.为 后期改革奠定了基础.
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意义 政权的巩固
奠定后期改革的基础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历史选修一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一、卓有成效的新制 ?二、巧设计迁都洛阳 ?三、雷厉风行,移风易俗
一、卓有成效的新制 1.特点: 在冯太后的主持下进行 ,建
立新制度取代旧制度
2.措施
1).俸禄制 2).均田制 3).三长制 4).租调制
4.平城是祖宗定下来的都城,已近百年了,我 们世世代代都住在这里,不能迁。
5.洛阳是汉人居住区,如果把都城迁到那里, 会威胁我们的统治。
面对众多的守旧
反迁都势力,请你设 计一下孝文帝会用什 么更高明的手段达到 其迁都的目的?
摆脱母权阴影说
孝文帝的父亲献文帝14岁继位,冯太后临朝称制,孝文帝自 幼由冯太后抚养,继位时仅5岁,冯太后再次执掌朝政,冯太后 聪明贤达,富有才干,孝文帝对其非常尊敬崇拜,在冯太后死后, 孝文帝在平城为其营造了一座规模巨大的陵墓,并在太后陵东侧 为自己修建了一座规模相对小的陵墓,表示要永远高山仰止般的 陪伴太后、忠于太后。他真的愿意葬入陪陵吗?真的愿意不论是 生前、还是死后都要笼罩在母权的阴影中吗?特别是平城是鲜卑 贵族的老窝,长期以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母权政治势力,这对孝 文帝掌握权力构成极大威胁。北魏的建立者拓跋硅、还有第三代 皇帝拓跋焘都是在这种内乱中被杀的。孝文帝为摆脱母权的阴影, 把皇权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它选择了“走为上”,于是便有了 太和十八年的迁都。
农民
“三长制”
内容:设邻、里、党三长,直属州郡。
影响:许多农户成为国家 直接掌握的
编户,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有 利于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征收 赋税 和徭役。健全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 体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 , 有利于国家对人民推行均田制
租调制
目的: 发展生产,缓和矛盾,巩固新生政权.
三.移风易俗
1.特点: 孝文帝亲自主持 ,以学习汉族 先进文化为目的
易胡服
2.内容
讲汉话 改汉姓
通婚姻
改籍贯
促进鲜卑族和汉族文化 的融合
3.意义 得到了汉族地主的支持
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 统治模式的转化
必修2:战国以来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类型
土地所有制类别
特点
备注Βιβλιοθήκη 国有土地所有制 所有权属于国家 ; 不是主要类型 ,但
直接目的: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减 少改革阻力
根本目的: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1.平城草木丰盛,牛羊成群,气候不冷不热, 而洛阳夏季酷热难耐,为什么要迁到洛阳去呢?
2.我是个大奴隶主,在平城有豪华的宅院,大量 的地产,还有众多的奴隶,生活的很好,不能迁都。
3.我们平城周围多数是鲜卑人,而洛阳周围多 数是汉人,语言不统一,多别扭。
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 兵役。
影响:
无地少地农民得到土地, 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 赋税和徭役。
北方 经济 恢复 发展
北魏政权怎么知道多 少农民分到了土地,又怎 么向他们征税、征发徭役 兵役呢?
“三长制”
思考:三长制实行之前的地方统治 机构叫什么?有何弊端?
北魏政权
北魏政权
宗主 农民
(官田)
北魏隋唐均田制 一直存在;
土地 私有 制
君主土地 私有制
地主土地 私有制
主要供君主私人 开支
土地兼并成为扩 大地产的主途径
从东汉起出现田 庄;兼并引起动荡
自耕农土 拥有很少土地, 地私有制 或完全没有土地
3.洛阳的优势。
(1)曾是东周、东汉、曹魏、西晋的都城,自古以来就 是黄河流域政治文化中心。(2)周围地区农业发达,能给大 都市提供充足的粮食。
1)政治:旧都保守势力强大 , 阻挠改革
2)经济:旧都经济落后 , 粮食供应困难
1、原因
3)军事:旧都受到北方柔 然的骚扰和威胁
4)地理:旧都偏居塞上 ,经 略中原困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