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8-09年度第一学期《自动控制原理》考卷A卷参考答案

08-09年度第一学期《自动控制原理》考卷A卷参考答案

0.5K s(0.5s 1)
时 , 则
1 s 1 0.23s 1 4.3 6、校正网络: Gc ( s) 1 0.05 s 1 s 1 19.73
校正后: G ( s) 7、验算
40 (0.23s 1) s( s 2)(0.05 s 1)
5、解: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o ( s)
(3)ee
1 k 1
可以列劳斯表如下:
s3 1 s s s
0 2
40 40 K
14 40 K
(560 40 K ) /14 0
故,要使系统稳定需: 560 40K 0 和 40K 0 得系统稳定 K 的取值范围为: 0 K 14 (2)要求闭环系统的极点全部位于 s 1 垂线之左时,可令 s s1 1 ,并代入原特 征方程,得到如下新特征方程:
s(T2 s 1)(T1s 1) K 2 (2 s 2 1s ) (T1s 1)(T2 s 2 s K1K 2 ) T1T2 s 3 (T1 T2 K 2 2 ) s 2 (1 K 2 1 ) s (T1s 1)(T2 s 2 s K1 K 2 )
当K 1和T 1时 1 e 1 0.632 1 ze z 0.368 G( z) 0.632 (2) ( z ) 1 G ( z ) z 0.264 0.632 z C ( z) ( z 1)( z 0.264 ) G( z) C (k ) 0.5(1 (0.264 ) k )
全部性能指标均满足。
截止频率为: c 0 2 10 6.3 rad/s 相角裕度为: 0 180 0 (c 0 ) 17 0 50 0 设超前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为: Gc ( s)
1 aTs 1 Ts
2、需要补偿的相位超前角: 0 50 0 17 0 40 0 m 3、计算 a 。
K1 K 2 (T1s 1) K 2 (2 s 2 1s ) s (T2 s 1)(T1s 1) K 2 (1s 2 2 s ) K1 K 2 (T1s 1) K 2 (2 s 1s ) T1T2 s 3 (T1 T2 K 2 2 ) s 2 (1 K 2 1 ) s
a 1 s i n m 4 .6 1 s i n m
4、将待校正系统对数幅频曲线上幅值为-10lg a 处的频率作为校正后的截止频 率 wc :
w 10 lg a 40 lg c wc 0
K2 2 s 2 1s 6、设 G1 ( s ) K 1 , G 2 ( s ) , Gr ( s ) T1s 1 s (T2 s 1)
2,K 3
做出根轨迹如图所示:
Root Locus 4
3
0+
j
2
1
Imaginary Axis
0
-1
-2
-8
-1
-3
-4 -6
-5
-4
-3
-2 Real Axis
-1
0
1
2
(2)由(1)根轨迹可知, 0 K 3 时,系统稳定。

2


P( )
时1








7 7 7 k k k 3 1,已知 2=3/4,所以 3 3 1, 7 k 7 , k 7 3 = 3 1, 7 1 2 1 2 3 4 4 7 4 4 0 k 3 时,系统稳定。 / 4 方法 2:劳斯判据 0 k 3/ 4 时,系统稳定。
4
( s)
5、
1 wm a 19.73, T
w 1 m 4.3 aT a
其中 G0 ( s ) 为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前向通道增益, 即等效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
数。有
G0 ( s )
G ( s )G2 ( s ) Gr ( s )G2 ( s ) ( s) 1 1 ( s) 1 Gr ( s )G2 ( s ) K1 K 2 K 2 (2 s 2 1s ) s (T2 s 1) s (T2 s 1)(T1s 1) K 2 (2 s 2 1s ) 1 s (T2 s 1)(T1s 1)
则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 s)
C ( s) G1 ( s)G2 ( s) Gr ( s)G2 ( s) R( s) 1 G1 ( s)G2 ( s)
C ( s) G0 ( s) R( s ) 1 G0 ( s)
现将系统等效为单位负反馈系统,则有 则: wc 6.3 4.6 9.2 wm
G( s)
K 2K s( s 1)(0.5s 1) s( s 1)( s 2)
( s)
G1G4+G1G2 G3 C ( s) = R( s) 1+G1G4+G4 H 2+G2 G3 H 2+G1G2 H 1+G1G2 G3
(1)绘制根轨迹如下。 1) 根轨迹的分支和起点、终点。由开环传递函数可知 n 3, m 0, n m 3 ,故根 轨迹有三条分支,其起点分别为 p1 0, p2 1, p3 2 ,其终点为无穷远处。
安徽大学 2008-2009 学年第一学期 《自动控制理论》期末试题(A 卷)参考答案 1、解:法一
2、解: (1)由图知,系统的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 40K /[s(s 10)(s 4)] ,可以
3 2 得到系统的特征方程: D( s) s 14s 40s 40K 0
z 1 z z )[ ] z z 1 z e T 7、 1 e 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K [ ] z e T G( z) K (
当T 1时D( z ) 1 G ( z ) 0 D( z ) ( z 0.368 ) K (1 0.368 ) z 0.368 K * 0.632 0
或者先求出系统的误差传递函数, 然后利用输入为单位加速度信号时, 系统的稳态 误差为 0 ,也可以求出系统的参数。 校正后系统的误差传递函数为:
e ( s ) 1 ( s )

1 Gr ( s )G2 ( s ) 1 G1 ( s)G2 ( s)
(1) z 0.632 K 0.368 1.368 0.632 K 0.632 0 K 2.16
校正后:
180 0 90 0 arctg0.23wc arctg0.5wc arctg0.05 wc 52.2 0 50 0
1 0.05 ,故 K=40 0.5K
1、确定开环增益: r (t ) t 时,稳态误差为 ess 绘制待校正系统的对数幅频如图所示:
a
非最小相位系统。 系统起点处的相位 ( ) (0 ) 180o 90o v 270o , 幅值为 A( ) A(0 ) 终点处的相位
近似求得 d 0.42 和 d 1.58 ,分离点应位于 [1, 0] 之间, d 1.58 可舍去, 得 d 0.42 。 5) 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 令 s j ,代入上式可得: ( j )3 3( j )2 2( j ) 2 K 0 得: 3 2 0 2 3 2 K 0 因 0 ,故可解得:
L4 G4 H 2 , L5 G1G4 无两不相关回路,则
故 要 使 闭 环 系 统 的 极 点 全 部 位 于 s 1 垂 线 之 左 , 需 : 192 40K 0 和 40K 27 0 ,得 K 的取值范围为: 0.675 K 4.8
3、解:开环传递函数为:
当 R( s )
1 s3
且校正后系统为Ⅲ型系统时,则稳态误差为 0.
1 T1T2 s 3 (T1 T2 K 2 1 ) s 2 (1 K 2 2 ) s ess lim sR ( s )e ( s ) s 3 s (T1s 1)(T2 s 2 s K1 K 2 ) T1T2 s (T1 T2 K 2 2 ) (1 K 2 1 ) / s (T1s 1)(T2 s 2 s K1 K 2 )
14 6 8 2 j P( ) jQ( ) 1 2 (1 2 )
当虚部为 0 时, x 2 3/ 4, P(x ) 8 。 从开环幅相的起点处逆时针补画 90o ,构成乃氏曲线,如下图所示。
1 乃氏曲线包围(-1,j0)点的圈数, R 2( N N ) 2(1 ) 1 , 2 而 P 1 ,故系统是稳定的。
D( s) s 3 3s 2 2s 2K 0
( ) () 180o 90o v 90o [(n1 m1 ) (n2 m2 )] 180o 90o 180o 90o
终点处的幅值 A( ) A() 0 开环频率特性 G ( j )
2) 实轴上的根轨迹。分布区为 (, 2],[1,0] 。 3) 根轨迹的渐近线。
1 2 1 , a , 30 3 4) 根轨迹的分离点。根轨迹的分离点坐标满足: 1 1 1 0 d d 1 d 2
4 k ( s 1) 3 4、解: (1) G ( s) ,可知 v 1, n1 0, n2 1, m1 1, m2 0 。 s(1 s)
D( s1 ) ( s1 1)3 14( s1 1) 2 40( s1 1) 40 K 0
整理得:
s13 11s12 15s1 40 K 27 0
(s)
C (s) R( s)
G1 (G4 G2 G3 ) GG H 1 [G1 H 2 1 2 1 ](G4 G2 G3 ) G 4 G 2 G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