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提出了另一种学 习形式,称作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 认为,人类的大量行为的获得不是通 过条件作用的途径进行的。
班杜拉
观察学习四个具体过程:
1.注意过程,集中观察所要模仿的行为示范,是基础; 2.保持过程,把观察得到的信息进行编码并储存在记忆中的活动; 3.运动再现过程,通过自己的运用结合再现被模仿的行为; 4.动机确立过程,多数有目的的模仿行为都需某种动机力量的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影响行为强化的因素:
1.直接性 当刺激物在行为配合直接发生,强化刺 激效果更大;
2.一致性 刺激与行为发生的一致性越大,强化效 果越大;
3.已形成事件 在刺激发生前环境与个体的实际 状态具有直接的关系;
4.结果特征 强化刺激,因人而异。
(三)社会学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 A) 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建者。
行为主义理论
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 华生(Watson J.B.)创建了行
为 主义心理学(也称行为学派)
华生
一、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 内容
(一)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巴甫洛夫(1849-1936)
经典条件反射就是某一中性环境刺激(无关刺激)通过 反复与非条件刺激相结合的强化,最终成为条件刺激,引起 了原本只有非条件刺激才能引起的行为反应的过程。
支持。观察、记忆和重现,如果没有动机推动和支持,都有 可能不发生。
案例评析
案例3-2 琼斯的一位病人叫彼得,是一个3岁的男孩,由于某种不明
显原因,他害怕小兔子。琼斯给彼得采用行为治疗中的系统脱 敏疗法,治疗过程中先将彼得安置在房间的一边,将兔子放在 房间的另一头。通过一系列的治疗时段,兔子逐渐地、一步一 步地放在接近彼得的地方,直到最后,彼得不再害怕兔子并能 够自由在地与兔子一起玩耍。
经典条件反射的几个重要概念:
1.强化:是指环境刺激对个体行为产生促进的过程。如果 两者结合的次数越多,条件反射形成就越巩固。
2.泛化:指在条件反射形成过程中,不仅条件刺激本身能 够引起条件反射,某些与条件刺激相近似的刺激也可引起条件 反射的效果。
3.消退:是指当非条件刺激长期不与条件刺激结合时,已 经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便消失的现象。
评 析: 琼斯采用了行为理论的反条件技术来治疗彼得对兔子的恐
惧症。
(二)操作性条பைடு நூலகம்反射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 (Skinner B.F.,1904—1990) 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操作性条
件 反射理论。
斯金纳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正强化:当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喜爱刺激出现时的事件。 负强化:当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消极刺激的减少和解除时
的事件。 惩罚:行为结果导致消极刺激增加的事件为惩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