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气长输管道隐患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_霍登财

油气长输管道隐患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_霍登财

第37卷第3期2016年05月技术与创新管理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Vol.37No.3May.2016DOI:10.14090/j.cnki.jscx.2016.0317【管理科学】油气长输管道隐患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霍登财1,2,田水承1,高鹏艳3(1.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2.铜川市安监支队,陕西铜川727031;3.铜川市安全协会,陕西铜川727031)摘要:针对当前油气管道隐患治理中存在的责任不落实、资金不到位、治理难度大、时间长等问题,文章系统分析了隐患治理中存在的监管、权益、责任落实、经济投入等根本性问题,提出从明确责任、强化监管,加大投入入手,推进当前隐患治理工作,从而理顺监管体制、完善法规标准等,促进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的建立。

关键词: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隐患治理中图分类号:TE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12(2016)03-0323-05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Long Distance Oil and Gas PipelineRisk ManagementHUO Deng-cai1,2,TIAN Shui-cheng1,GAO Peng-yan3(1.College of 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710054,China;2.Tongchuan City Administration of Production Safe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Bureau,Tongchuan727031,China;3.Tongchuan City Security Association,Tongchuan727031,China)Abstract:Aiming at such current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oil and gas pipeline risk management as responsibilities,insuffi-cient funds and long time duration,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such fundamental issues in risk management as regula-tion,rights and interests,irresponsibility,economic investment etc.,and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making responsi-bility clear,strengthening supervision and increasing investment so as to promote the risk management work,rationalize the regulatory system and mechanism,and improve the standards,aiming to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long-distance pipeline safety supervision of long-term mechanism.Key words: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pipeline;risk management0引言油气管道具有运量大、成本低、可连续等优点成为石油天然气的主要运输方式[1],目前我国陆上石油天然气管道总里程近12万km[2],随着长输管道里程的不断延伸,其事故也不断发生,特别是2013年“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的发生进一步给油气管道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经过集中排查,各类油气管道占压,安全距离不足、穿越人口密集区等隐患逐渐显现,同时因隐患涉及单位利益冲突大、管道单位主体责任不落实、政府监管机制不顺畅等原因导致的隐患治理难度大、进度慢等问题凸显。

针对油气长输管道隐患治理存在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对促进油气管道隐患治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收稿日期:2016-02-12作者简介:霍登财(1986-),男,陕西子洲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安全生产监管工作.1当前油气长输管道存在的主要隐患及形成过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发现隐患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整治,对于预防生产安全事故有重要意义。

截至2014年3月底,全国共排查油气输送管线隐患2.9万余处,其中:存在管道占压1.19万处,存在安全距离不足9171处,不满足安全要求交叉穿越8293处。

截止2014年11月底,经过近一年的整治,全国排查出的29436处油气输送管道隐患仅整改完成14117处,整改完成率为48%.1.1管道占压管道占压主要是指在管线两侧5m地域范围内,进行建房以及修建其他建筑物、构筑物或放置危害管道的重物[3]。

常见的占压主要有:居民新建、扩建房屋延伸至管线两侧5m内;居民在原有住房基础上硬化院落、修建围墙;管线附近企业新建、扩建厂区道路,加盖围墙形成管道占压;管道上方或周边原有便道、村庄道路硬化、拓宽,车流量和车型加大,对管道形成占压。

1.2安全距离不足安全距离是指管道周边建筑物、构筑物距离管线及其附属设施的距离要达到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

一是人口密集场所与管道安全距离不足,强制性规范要求人口密集区域距离管道距离大于普通房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部分区域特别是新建城区、城镇,管道周边居住人口不断增加,逐渐形成安全距离不足的问题;二是学校、医院、居民活动广场等公共场所距离管道安全距离不足,公共场所距离管道距离要求较大,而居民迫切希望就近修建公共活动场所,致使不断出现新建公共场所与管道安全距离不足的隐患;三是企业生产、经营、储存场所与管道安全距离不足,部分单位生产经营规模、范围不断扩大,加盖厂房、加大储存导致原有距离不再符合规范要求,形成安全距离不足。

1.3穿越人口密集区域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和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展,部分管道经过的农村区域逐步划为城镇聚居点或城区、城郊区域,同时原管道使用的农业土地逐渐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管道两侧房屋、公共场所不断建设,人口不断增加,逐渐形成管道在人口密集场所间穿越现象,土地建设使用和管道保护的矛盾不断显现,安全隐患不断出现。

1.4其他隐患常见的其他隐患主要有:第三方破坏,主要是施工、偷盗等外力造成管道破坏;管道腐蚀,由于管道多数为地埋敷设,并且多为金属管道,因防腐层破坏,阴极保护失效等,部分区段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严重;自然灾害破坏,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对管道造成破坏;管理缺陷,因管理制度不健全、操作规程不完善,违章操作等也能给管道安全形成威胁;不符合安全要求交叉穿越,主要是管道间相互穿越与道路、铁路等实施交叉穿越,保护措施不到位形成安全隐患。

2隐患治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以来,全国排查出了大量的安全隐患,各级政府,各相关单位大力开展隐患治理工作,经过几个月的工作,隐患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

第三方破坏、管道腐蚀、操作管道、管道之间、交叉穿越等隐患,涉及责任单位较为明确,管道单位通过加强管理、加大投入、增加管道防护技术措施等办法。

但管道占压、安全距离不足、管道穿越人口密集区等隐患,治理中涉及的责任主体情况较为复杂、人口较多、利益冲突大,总体呈现出治理难度大、时间长的问题。

2.1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2.1.1隐患治理主体责任意识差,依赖心理强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决定》,明确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201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要求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也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

但当前油气管道单位在排查出隐患后,不管隐患治理难度大小,均不进行积极治理,而是片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中“对管道存在的外部安全隐患,管道企业自身排除确有困难的,应当向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报告”,将隐患全部认定为自身排除有困难隐·423·技术与创新管理第37卷第3期霍登财等:油气长输管道隐患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患,报告当地政府,坐等当地政府监管部门为其治理隐患。

存在一报了之、推卸责任思想意识。

2.1.2大局意识不够,治理赔偿不积极隐患治理中,占压物拆迁或防护处理均涉及经济补偿和投入问题,只有利益双方协商一致,补偿资金落实到位,隐患治理才能顺利进行。

但在当前隐患治理经济赔偿问题上管道企业总是片面依据《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中工程建设先后顺序来认定处理占压物拆迁赔偿事宜,不顾全大局、积极赔偿,给隐患治理带来了难题。

首先,没有认清管道建设用地只是在敷设时向土地所有人(承包人)进行青苗赔偿,而未依法征用的实际情况;其次,没有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未能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土地权益;第三,没有准确理解《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中先建后建原则,该原则注重说明管道建设与其他经审批的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在处理居民占压物时不宜片面照搬;第四,没有体现大型企业的社会责任,隐患治理涉及人口较多,且有明显的权益纷争,处理不当,容易引发上访等群体事件,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管道的安全运行及其长远发展。

2.1.3风险意识差,安全投入不到位安全问题存在的根源问题之一是经济问题,安全问题也是经济问题,安全就是效益,是企业高水平企业文化和现代化管理理念的重要体现[4]。

在隐患治理中强化风险意识,增强“安全就是效益”的管理理念,加大安全投入,有利于隐患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管道安全生产水平提高。

管道企业是油气管道运行的直接投资者和受益者,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

管道穿越城市人口密集区隐患,因土地价值的不断提升和涉及人口单位多、经济数额大、事故风险大等情况,且出现隐患边治理边产生现象,最有效的治理办法是就近进行管线改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