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家文化中谈闲适
达哥亲笔
何为闲适?我认为指的就是生活中能够清静,返朴归真,形神兼养。
而道家文化中正宣扬的就是这种生活,在今天急功近利,众人浮躁的社会中,何不做个“道家人”,过一个闲适的生活呢?所以想要过上闲适的生活,我们需要从道家文化中吸收到以下几点的精华。
清静,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心神宁静;无为指的是不轻举妄动。
具体地说,就是《道德经》所说的“少私寡欲”。
不要让自己被欲望所束缚,欲望是魔鬼,其实有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被自己的欲望所牵引着走的,当欲望太多的时候,占满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这就会导致自己的心就会很累,人就会觉得活着很累,有时候还不如清心寡欲。
这样不会被世俗纷争所困惑,人就活的很随性。
所以人还是要让自己有时间清空自己的内心,这样才会活的很轻松,很开心。
返朴归真,老子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新生的东西是柔弱的,但却富有生命力;事物强大了,就会引起衰老。
他在《道德经》中指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如果经常处在柔弱的地位,就可以避免过早地衰老。
所以,老子主张无欲、无知、无为,回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态,即所谓“返朴归真”。
单纯的活着,没有内心和外界的复杂的纷争,不会为着那些繁杂的事情劳心劳神。
形神兼养,道学其实是博大精深的,上面的只是精神上的养生,其实除了精神上的闲适,我们平常也要注意身体上的闲适,现在大都提倡养生学,要吃的养生,用的养生,做的养生。
庄子养生倡导去物欲致虚静以养神,但也不否认有一定的养形作用。
《庄子·刻意》说:“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
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所好也”。
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的导引术是道家所倡导的,从其产生开始就是用于健身、治病、防病的。
中医讲究很多养生的方法,平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吃健康,养生的东西,多吃粗粮,比如南瓜,红薯,玉米等等,平常还要运动,比如跑步,瑜伽等等,还有针灸,穴位治疗等等,这些都是养生学,所以我们平常既要养好自己的精神,也要养好自己的身体,使身体和精神和二为一,这才是最高的境界。
道家的思想其实对人怎么能够更好的活着有着很深的理解,万事万物都是有其规律的,人活着就是要遵循那些规律,这是人活着,并且活的更好的不二法门。
凡事都是要有个度,这个度,我们要好好的把握。
人活着,仅仅是一种人生态度,所以,要看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然我们要明白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什么东西我们可遇而不可求,什么东西我们能追则追,不能追则放弃。
道家的思想,告诉了我们很多道理,我们应当静下心来好好的去理解,去体味,活着才不会很累。
人活着,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