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观察报告 调整图形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观察报告 调整图形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观察报告调整图形
一、观察活动组织
伟大学者卢梭曾说:“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信息技术的课堂学习中,就要求教师既能为学生营造出自主、自由的学习氛围,又要有一定的秩序和规范,使学习活动能够有序进行,而又能彰显学生的自由学习精神。

本次课堂观察是戴奕雯老师的一节信息技术课——调整图形,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以及培养孩子们的同伴互助都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我们研究小组以自主探究的方式来研究,通过课堂是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使学生具有独立的意志,精神的活力,独创的思维,能主动地计划与决定自己的学习以使学科素养与学习能力达到自主、和谐的发展状态。

最终,形成“学生自由精神”课堂教学特质,使我校的课堂教学具有“实活乐”的特征,形成和而不同的教学模式。

二、观察结果分析
本次的活动设计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自主活动设计与实施”、“师生互动”、“老师对学生的应对方式”等观察量表,从这些方面进行观察并收集相关数据。

(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自主式绘画资源的开发,是源于我校信息技术单元化教学探索的一项创新之举。

将课件和学习素材整合在一起,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力求创造机会,让学生养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活动设计与实施
(1)各种教学行为的时间分配
在戴老师的这次课中,各种教学行为的时间分配如下:1.教师讲解,约5分钟,占13%;2.学生自主探究,约20分钟,占50%;4、小组讨论,约5分钟,占13%;5、交流互动,约10分钟,占25%。

从这些时间分配的情况中可以看出,其中版主探究和交流互动这两个环节是占了大部分时间,符合新课程的标准,始终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不断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老师的讲解时间只有5分钟,没有过多的语言,始终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在首位。

(2)自主活动的实施与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