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应用糖尿病患者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尿病患者应用健康教育在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
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的68例糖尿病患者,随即分为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只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另加健康教育,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主要指标情况,如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BMI(体重指数)等进行比较。
结果6个月健康教育后,观察组空腹血糖下降至6.5 mmol/L、餐后2 h血糖下降至5.9 mmol/L、糖化血红蛋白降低0.92%、BMI降低1.5(P<0.05)。
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再按照健康教育难点给与合适的护理对策,可提高糖尿病治疗效果,增强患者对糖尿病正确认识。
标签:糖尿病;健康教育;效果
糖尿病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疾病,每年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1]。
健康教育属于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与技术、影响个体与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
伴随着现代医疗模式的转变,人们对相关健康知识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而健康教育实施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与康复。
现对2013年2月~2014年2月对6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的68例糖尿病患者,均满足WHO建立的相关糖尿病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排除相关病症,如严重感染、心肌梗死、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脑血管疾病、妊娠哺乳期等,并通过医院确诊。
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从39~78岁,平均年龄为(6
2.3±9.12)岁;对照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为(62.13±9.23)岁。
两组年龄、性别、体重、审稿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只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另加健康教育。
主要措施包括:①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以保持和他们的联系,能及时为患者传授相关保健知识;②定期随访,将年迈体衰、行动不便的患者作为重点对象,定期检测血糖情况与患者病情,以随时完善治疗方案;③合理评估全部患者,对于不同人群、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项目,比如,定期组织健康讲座,进行一对一的专业指导,也可通过口头、书面、形象化教育方式帮助患者掌握相关保健知识;④加强糖尿病教育,免费组织糖尿病知识讲座,发放防治糖尿病的相关资料;⑤完善糖尿病的防治网络。
1.3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难点及措施
1.3.1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难点
1.3.1.1对糖尿病的认识存在误区年輕患者正处于家庭事业迅速发展时期,一旦被诊断出糖尿病就惊慌失措、消沉,认为糖尿病既然无法耿直,那么自己将永远都是患者,不再拥有健康。
这样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尤为敏感,心理极度紧张,然而糖尿病的心理精神状况对疾病的影响尤为重要。
另外,有些年级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有些是由于并发症而住院治疗,在其发病早期并未及时发现;有些患者通过健康体检或其他疾病检查出血糖异常,由于缺少临床症状,对糖尿病知识一无所知,因此始终不愿意承认自己患有糖尿病。
这样的患者觉得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我行我素,不愿意配合治疗。
1.3.1.2饮食控制走向极端糖尿病治疗时间较长,患者极易失去意志力,对自己的饮食放任不管,没有进行有效地控制,;有些患者缺乏对糖尿病饮食控制的认识,任务对自己的饮食进行控制完全没有必要,依旧暴饮暴食、大鱼大肉。
1.3.1.3治疗盲目性对糖尿病的治疗需要长期进行胰岛素注射,有的患者妄加揣测或道听途说地认为,注射胰岛素好比吸毒,一旦长期坚持必然会离不开,进而抵制医院治疗。
另外有的患者,乱吃降压药,不遵守医嘱,或者吃一些偏方药物,从而造成糖尿病的进一步恶化。
1.3.2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措施
1.3.
2.1膳食健康教育禁止使用含糖食物,这会让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血糖进升高。
饮食上应该选择食用植物油,肉类最好是选择瘦肉。
此外,鱼能够氧化胆固醇,可以多食用鱼肉,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糖尿病的其他并发症。
还应增加对纤维素的摄入量,比如菜花、蕨菜、白菜以及南瓜等。
1.3.
2.2药物健康指导为患者讲解降糖药不同于普通药物,必须遵医嘱使用,不可任意改变用药时间与剂量。
比如,磺脲类降糖药(优降糖等)要求在饭前半小时服用;非磺脲类胰岛素(诺和龙等)要求于饭前5~20 min服用[2];二甲双胍类药要求饭后服用;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胰岛素增敏剂应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服用。
对需注射胰岛素者,耐心指导他们及其家属具体的注射方法、把握剂量、选择注射部位等。
并遵循”三准一注意”的原则,即时间准、剂量准、剂型准、注意注射部位应每次更换。
1.3.
2.3心理健康干预糖尿病患者心理压力较大,主要是由于糖尿病病期较长,并发症风险较大、死亡率较高。
另外高昂的治疗费用造成了患者较重的经济负担,从而患者忧心忡忡。
然而心理情况对糖尿病的控制十分重要,乐观向上的心情有助于保持内环境的平稳,而焦急、恐慌、紧张等不良情绪会造成血糖升高,进一步加重病情。
医护人员要积极开导患者,加强沟通,将疾病产生、发展的整个过程详细介绍。
仔细讲解每个治疗和护理理的作用。
多沟通、耐心讲解、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
关爱患者,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尽心解决患者摆脱困扰,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加强患者对医护的信任,从而以最好的心理状态接受各项治疗和护理。
同时引导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与照顾,共同为患者营造一个和谐欢乐的控制氛围,帮助患者建立起信心。
1.3.
2.4运动健康指导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运动对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的重要意义。
同时,帮助患者制定科学的运动方案,应遵循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定时定量等原则。
指导患者如何简单计算运动量的方法,即运动中脉搏次数达到170。
最好在饭后1 h后运动,户外运动最好带上一些甜食,避免出现低血糖症状[3]。
此外,运动不宜在饭前或注射胰岛素后进行。
早上空腹状态下也不要运动过度。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作相关统计学处理,所得计量资料组间对比利用t检验,结果通过(x±s)表示,通过χ2检验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对比,P<0.05表示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糖情况对比实施健康教育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BMI等,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有了极大的改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2.2对比两组血糖达标情况观察组有67%的患者血糖达标(23/34);对照组有35%的患者血糖达标(12/3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見表3。
3讨论
糖尿病具有隐匿性、病程慢等特征。
和其它疾病一样,糖尿病的发展也和诸多因素有关,如社会、心理、生理等因素。
健康教育是现代医疗模式下满足患者健康而赋予护士的新责任。
健康教育要以多元化、贴近群众的形式开展教育,为患者给予及时、经常性的健康指导,这在控制病情中能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他们走出治疗误区。
本文结果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按时服药、饮食控制、合理运动、自我监测等方面的依从性均好于对照组。
同时,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等主要指标,观察组均有明显降低,这说明健康教育对治疗糖尿病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在健康教育过程中,笔者发现,该病患者基本都有着较重的心理压力、情绪悲观。
而和谐的护患关系能增加患者在饮食、运动、药物等方面的治疗依从性[4]。
因此,我们必须掌握好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积极和患者沟通、增进感情交流,获得患者的信任,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实施健康教育指导[5]。
参考文献:
[1]余芬.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难点及护理干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l,16(9):335-336.
[2]黄映雪.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难点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J].健康必读杂志,2012,3(3):376-380.
[3]鲁慧.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2,(10):145-147.
[4]袁茂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探讨[J].中国医师,2012,14(8):375.
[5]陈婷婷.护士开展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若干重要问题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376-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