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检查PPT课件
9
1.超声波的指向性*
频率高,波长短,呈直线传播
D
近场
θ 远场
D声源直径 θ扩散角
10
2-1. 超声波的反射和折射
❖反射 1.声阻抗(z)=介质密度(ρ)×声速(c) △Z>0.1%即可产生反射 2.声阻抗差大,反射强
❖折射 两种介质内声速不同可产生折射现象 结果:导致入射声束的偏转
11
入射波
23
三、超声波检查的主要用途
1,在检查实质性脏器的大小、形态及物理特性。 2,检查囊性器官的大小、形态、走向及某些功能状态。 3,检测心脏、大血管及外周血管的结构、功能与血流 力学状态。 4,鉴定脏器内占位性病变的物理特性,部分可见别良、 恶性。 5,检测积液存在与否,并对积液作出初步估计。 6,随访经药物或手术治疗后各种病变的动态变化。 7,引导穿刺、活检或导管置入,进行诊断及某些治疗。
21
五、超声波的发射与接收
❖超声诊断仪由探头(换能器)和主机构成 超声波的发射与接收均由换能器来完成
❖发射:电讯号→换能器→超声波(逆效应) 接收:反射波→换能器→电信号(正效应)
22
二、超声波的特点和优点
• USG特点: • 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强 • 信息的显示有多种方法 • USG优点: • 无损伤、无痛苦、无辐射 • 实时、快捷、准确、方便 • 无禁忌症、可多次重复检查
5
(二)超声成像
ultrasonograghy, USG
1.定义:
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和人体组织 器官的声学特性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信息,经处理后形成图形和曲线。 (通常说的声像)
6
2.超声检查 (Ultrasonic Examination):
是指运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和人体 器官组织声学性质上 的差异,以波 形、曲线或图象的形式显示记录, 从而对人体组织的物理特征、形态 结构、功能状态作出判断而进行疾 病诊断的一种方法。
声源与接收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引起声波频率 发生改变的现象,频率的变化称为频移fd
fd = f`- f0 = Vcosθf0/c
f0 为入射超声频率
f` 为回声频率
V 为物体的运动速度 C 为声速
cosθ为运动方向与声束方向间的夹角
18
血流信息获取
V =血流速度
探头
C =声速
cosθ=血流与探头间夹角
C
θ
血管 V
19
夹角对fd值的影响
❖ cosθ<900,血流迎向探头,fd为正值 称为正性频移
❖ cosθ>900,血流远离探头,fd为负值 称为负性频移
20
(五)超声波的发射与接收
超声波的发生: 产生超声波有各种方法,目前主
要用压电式超声发生器,它是根据压 电效应的原理制成的。具有压电效应 性质的晶体受到压缩或伸拉时在其受 力面上就会产生数量相等而符号相反 的电荷,这种物理现象称为压电效应。
❖声衰减定义: 是指声能随着传播距离而减弱的现象 衰减量=频率×深度
❖频率高,衰减重 原因:吸收损耗、声束扩散、反射和折射
16
⒋ 超声波的分辨力与穿透力
❖频率高,分辨好,穿透差 ❖频率低,分辨低,穿透强 ❖对应的临床应用: 检测浅表器官,采用高频探头 检测深部脏构超声观察极其困难。
26
回声类型
肝 胆汁
胆囊壁
27
第三节 超声波检查分类及方法
基本检查方法: A型、M型、B型、D型
28
A型(超声示波法)
❖机理:以波幅变化反映回声情况 ❖特点:一维波形图,不直观 ❖用途:鉴别液、实性包块,测距,
目前临床不再使用。
29
振幅 A型超声示意图
A型超声实例
距离
反射波
大界面
折射波
超声波的入射、反射和折射示意图
12
反射与折射
13
2-2.超声波的散射
遇界面远小于波长的微小粒子,超声波将 产生散射,人体内的散射源为红细胞和脏器 内的细微结构。
14
2-3.超声波的绕射
目标大小约为1~ 2λ或稍小,超声波将 绕过该靶目标继续前进,很少发生反射。
15
⒊ 超声波的吸收与衰减
24
第二节 人体组织的声学类型
1.无回声型(无反射型):某些均匀一致的液 性物质,如血液、尿液、胆汁、胸水、腹水、羊 水、心包积液等,这些物质内部无声阻抗差,超 声波通过时,无界面反射,探头接受不到反射 波,表现为均匀一致的无回声区。
2.低回声型(少反射型):人体内比较均匀的 实质性组织,如肝、心肌等,超声波通过时界面 反射较少,探头接受到的回声较少,表现为均匀 的低回声。
1
整体概况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1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2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3
2
第五章
超声波检查
主讲人:丁国雄
3
第一节 概 述
一、相关知识回顾 二、超声的特点和优点 三、超声波检查的主要用途
4
(一)超声的概念
振动频率>20,000Hz的声波——超声波 医用频率2.5—13MHz(常用2.5 —5MHz)
7
(三)超声的三个基本物理参数
• 频率( f): 声波每秒振动次数,Hz。 • 波长(λ): 声波在一个振动周期内所通过的
距离,mm • 声速(C): 声波在介质中每秒传播的距离,
m/s
C=f ×λ
λ
C(m/s)
人体软组织声速平均为1540m/s
8
(四)超声的物理特性
⒈ 指向性 ⒉ 反射、折射、散射和绕射 ⒊ 吸收与衰减 ⒋ 分辨力与穿透力 ⒌ 多普勒效应
❖用途:及其广泛
33
肝脏B超
心脏B超
34
D型(超声多普勒法)
25
第二节 人体组织的声学类型
3.强回声型(多反射型):某些内部结构复杂、组 织分布密集或无一定规律的组织,如乳腺,或声 阻抗差较大的两种组织之间,如心内、外膜,肝、 肾包膜等,超声波通过时反射波较多,探头能够 接受到较多的反射波,表现为较强的密集光点回 声。
4.含气型(全反射型):见于含气结构,如肺、肠 等,超声波到达其与周围软组织交界部位时,声 抗差相差悬殊,声波几乎全被反射,不能进入含 气的组织,表现为界面模糊的强回声。
30
M型(超声扫描法)
❖机理: 以单声束取样,获得活动界面回声, 再以慢扫描方式展开。
❖特点:一维-时间运动曲线图 ❖用途:分析心脏和大血管的运动幅度
31
M型曲线图
32
B型(超声显象法)
❖机理: 不同的光点反映回声变化, 用切面显示正常组织与异常组织
❖特点:二维断面图像,灰阶/彩阶 实时显示,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