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教育材料自八十年代以来,毒品对我国人民和社会造成的影响和危害越来越大,由于初期的毒品过境发展到过境和消费并存,而且涉毒地区逐步扩大,吸毒人员逐年增加,且复吸率高,一旦吸毒,终难戒毒。
吸毒者中青年人所占比例高达70%,新生的吸毒人员呈现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目前,除了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的吸食外,受国际毒潮的影响,新一代毒品如:冰毒、摇头丸等新型毒品严重威胁国人的身心健康。
一、我国现有吸毒人员近80万形势依然严峻毒品来源多元化、毒品滥用多样化和制贩吸毒一体化的趋势更加明显,传统毒品继续发展,新型毒品迅速蔓延………受国际毒潮泛滥和国内涉毒因素影响,当前我国毒品问题仍呈现发展蔓延的趋势,禁毒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记者从4日召开的国家禁毒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上了解到,由于我国处在著名的毒品产地“新金月”、“金三角”之间,境外毒品对我国“多头入境、全线渗透”的格局尚未改变,我国受境外毒品的影响加大。
在国内东南沿海地区,制贩冰毒、摇头丸犯罪活动突出并向分散型、流动型和隐蔽型发展。
据了解,在2004年,我国缴获3.5吨冰毒半成品和液态冰毒,既反映了我国打击发现能力的提高,也反映出国内制毒活动仍不容乐观。
目前,国内新型毒品问题趋于复杂,既存在制贩问题,也出现消费问题;国内生产的冰毒、摇头丸既走私出境,又内销国内市场;国内消费的冰毒、摇头丸既有来自“金三角”和东南沿海境外,也有国内生产制造,这种局面加大了新型毒品的治理难度。
另外,少数地区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活动有所反弹,个别地区土法加工海洛因问题不容忽视。
目前,国内传统种植地区的大面积非法种植问题得到禁绝,但零星非法种植问题有所反弹。
2004年,在河北、四川、河南、安徽、云南、浙江、新疆等省区均发现了零星非法种植问题。
在山西、河南、安徽等地破获了一些不法分子雇佣种植、定向收购、土法加工海洛因贩卖牟利的案件,特别是山西一些地区土法加工的海洛因已在本地及周边地区形成消费市场。
截至2004年底,我国现有吸毒人员79.1万,同比上升6.8%。
国内吸毒人数总体增加,毒品滥用种类日趋多元。
这近80万吸毒人员涉及全国2102个县(市、区)。
其中,滥用海洛因人员67.9万,占85.8%。
青少年、农民、无业闲散人员仍是吸毒的高危人群,分别占吸毒人员的70.4%、30%和45%。
而面对如此严峻的毒品蔓延形势,根据禁毒斗争的需要,全国各地都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打击毒品蔓延的工作体系,上海早在1994年底就建立了禁毒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数据统计,2004年全国部署开展遏制毒源专项行动和扫毒行动以来,打击毒品犯罪取得重大战果,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9.8万起,抓获毒品犯罪嫌颖人6.69万名,比上年分别上升4.4%和5.1%;缴获海洛因10.8吨,上升13.6%;摇头丸300余万粒,增长8倍;冰毒2.7吨,下降52.9%;易制毒化学品160吨,上升119.8%。
二、药物滥用和毒品(一)、毒品一般指使人形成瘾癖的药物,主要指吸毒者滥用的鸦片、海洛因、冰毒等,还包括具有依赖性的天然植物、烟、酒和有机溶剂等。
毒品是指出于非医疗目的反复连续使用能够产生依赖性(既成瘾性)的药品。
七届全国人大在第十七会议上通过的《关于禁毒的决定》指出:“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
(二)、药物滥用“药物滥用”与“吸毒”无本质区别,“药物滥用”是国际上对吸毒行为的通用术语,“吸毒”是我国对吸食毒品行为的通俗称谓。
药物滥用的范围包括:(一)麻醉药品。
是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的药品。
如:鸦片、可卡因、大麻类等。
(二)精神药品。
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郁,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的药物。
如:抑制剂,如镇静催眠药,兴奋剂,如咖啡因,致幻剂,如,麦司卡森。
(三)挥发性有机溶剂。
如汽油、燃料等。
(四)烟草。
(五)酒精。
三、常见毒品介绍(一)麻醉镇痛剂1、鸦片。
俗称大烟。
是从未成熟的罂粟中提取的膏状物,为棕色可暗棕色,为传统毒品。
2、吗啡。
俗称黄皮。
是鸦片提取物,在社会上滥用吗啡较多见。
其药理作用为:镇痛、镇静、止咳、止泻、通便等。
3、海洛因。
俗称白面、白粉、四号,是罂粟经化学提炼后的主要衍生物。
吸毒者中使用海洛因的最多。
是世界“头号毒品”。
4、杜冷丁5、氯胺酮,俗称K粉。
外观呈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易溶于水。
一般情况下,使用70—200毫克即会使人产生幻觉,滥用后会使人产生记忆力衰退、麻痹、引起幻觉、行动机能受损等严重损害身体的后果。
6、美沙酮,是海洛因的替代品。
(二)兴奋剂1、冰毒。
(甲基苯丙胺):形状象冰块,俗称冰毒,是一种中枢兴奋剂,吸食者会感受到较长时间的兴奋,过度消耗体力,情感冲动,使行为失控产生攻击行为。
长期服用极易造成免疫力下降、造成精神障碍,并且严重损害心脏机能及大脑组织。
2、苯丙胺类。
有强烈的兴奋性和刺激性。
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就是摇头丸。
俗称“狂欢丸”、“狂喜丸”、“舞会丸”等。
在夜总会、迪吧等娱乐场所服用者较多。
是一种兴奋剂,兼有致幻作用。
服用后会使人极度亢奋、可引起幻觉、幻视、眩晕、空间定向力障碍,使人极度兴奋,可造成行为失控引发治安问题。
3、可卡因。
是最强的天然产兴奋剂,吸食产生欣快舒适感。
滥用后会使人产生心肌衰竭、脱水、抽筋的症状,严重者会引发死亡。
有资料显示,一剂70毫克的纯可卡因,可致使70公斤体重的人立即丧命。
(四)致幻剂1、大麻。
是世界上广为滥用的毒品之一。
分毒品型和纤维型。
其致癌物质若比笓含量比普通烟草含量高70%。
滥用大麻的危害,表现为服药者有强烈的致幻作用,吸食后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易带来个人伤害和社会伤害。
2、麦角酰二乙胺。
俗语称:“迷幻药”滥用后可造成精神和行为的改变。
(三)镇静剂。
有定安、巴比妥类、甲基二氮卓。
(四)其他。
烟草、酒精等。
四、毒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一)具有依赖性;(二)具有非法性;(三)具有危害性。
五、毒品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毒品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十二个字。
(一)毒品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不同的毒品摄入体内,都有各自的毒副反应及产生戒断症状,对健康形成直接而严重的损害,甚至吸毒过量以至死亡。
其中过量吸毒导致死亡的占吸毒死亡率的50%以上。
此外,由于毒品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的影响,滥用毒品可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如急慢性肝炎、肺炎、败血症、心内膜炎、肾功能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性静脉炎、动脉炎、支气管炎、肺气肿、各种皮肤病、慢性器质性脑损害、中毒性精神病、性病及艾滋病。
由于毒品的生理依赖性与心理依赖性,使得吸毒者成为毒品的奴隶,他们生活的唯一目标就是设法获得毒品,为此失去工作、生活的兴趣与能力。
长期吸毒精神萎靡,形销骨立,吸毒者难以忍受毒瘾发作的巨大的痛苦,往往采取自伤、自残甚至自杀的方式摆脱毒瘾的发作。
(二)毒品问题诱发其他违法犯罪,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吸毒和犯罪是一对孪生兄弟。
吸毒者在耗尽个人和家庭钱财后就会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进行以贩并吸、贪污、诈骗、盗窃、抢劫、凶杀等犯罪活动。
美国政府调查表明吸毒者用于购买海洛因的钱款中20%是抢劫获得的,45%来源于贩毒,17%来自卖淫,12%来自盗窃,即总计约94%的毒资来自刑事犯罪活动。
吸毒者为获毒资往往置道德、法律于不顾,越轨犯罪,严重危害人民生命与社会治安。
(三)毒品问题渗透和腐蚀政权机构,加剧腐败现象:(四)毒品问题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吸毒者丧失工作能力与正常生活,对吸毒者各种医疗费用,辑毒、戒毒力量的投入,药物滥用防治工作的开展,这些都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失。
如今,吸毒成为社会痼疾,在全世界蔓延,人类社会因此背上了沉重的社会包袱。
(五)加速死亡:吸毒者为满足毒瘾易造成吸食(注射)过量毒品导致呼吸中枢衰竭而死亡或毒品中混杂有毒、有害物质出现过敏性休克及各种复杂的并发症,严重者导致死亡。
有资料显示,吸毒者的平均寿命较一般人短10—15年。
(六)毁灭家庭吸毒的费用是个“无底洞”,普遍的工资收入根本不能满足吸毒的需要。
即使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也只能维持一时。
因为毒瘾永远不可能得到满足,结果只能是吸得一贫如洗、倾家荡产。
很多吸毒者为满足毒瘾不惜遗弃老人、出卖子女,甚至肋近妻女卖淫以获取毒资,直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七)贻害后代吸毒对后代贻害无穷。
或是母婴垂直传播成为艾滋病受害者,或是一出生就染上了毒瘾成为小小的“瘾君子”,有的成为吸毒父母亲毒瘾发作时的发泄的对象。
六、吸毒引起的社会损失毒品的泛滥,不仅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而且破坏国家的社会安宁和经济发展,已成为严重的国际性公害。
1991年2月,联合国首次禁毒特别会议指出,从社会和经济发展角度看,其危害大于艾滋病和沙漠化,“世界性贩毒吸毒已成为影响我们所有人并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日益构成威胁的一大问题”。
吸毒不仅导致各种各样的违法犯罪,引起一系列的家庭问题,而且使社会蒙受了各种各样巨大的损失。
具体可分为:(一)、经济损失人们已经越来越注意到,吸毒会给社会的经济造成损失。
毒品吞噬社会财富的能力是巨大的。
80年代中期有人估计,在美国,同毒品有关的各种问题造成的损失每年大约达到800亿美元,到了90年代,美国政府统计,全美国每年因吸毒、酗酒造成的损失达1500亿美元,用于治疗吸毒者、加强缉毒的费用达600亿美元。
而美国也俨然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毒品消费国。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毒品造成的损失和扫毒所需的巨额经费更是沉重的负担。
吸毒者在工作中造成的事故比正常人高出3-10倍。
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吸毒的职工时常迟到、早退和旷工,在工作时时常发生各种事故,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约达260多亿美元。
另有统计说,美国每年在因吸毒引起的执法、医疗服务方面的费用,要支出约400亿美元,其中滥用海洛因造成的损失约占60%。
每年为了检控贩卖大麻的犯罪分子以及处理吸食大麻者所花费的钱超过60亿美元。
而且,这一趋势在逐年增加。
在澳大利亚,吸毒问题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根据1980年皇家毒品调查委员会的报告,由于非法进口毒品,澳大利亚每年此项外流资金总额达1亿澳元。
该委员会的报告说,毒品的非法进口、生产、贩运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澳大利亚的经济。
这份报告同时指出,由于要对贩毒者、吸毒者进行检控、审判、监禁或治疗,社会不得不在这方面增加公共开支,这成了社会的一大负担。
西澳大利亚州人口只占全国的8%,可这个州早在1979年用于毒品问题上的资金就达175.4万澳元。
另据最近资料显示,澳大利亚近三年花在反毒问题上的投资达1亿美元。
在英国、德国、新西兰等其他西方国家,吸毒也明显地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种损失每年都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