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报道如何体现人文关怀

新闻报道如何体现人文关怀

新闻报道如何体现人文关怀[摘要]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能让让悲观者前行,让无力者有力。

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是现代文明的要求,也是媒体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新闻报道的庸俗化、媚俗化、人文关怀缺失是媒体不成熟的现象,当媒体报道体现人文关怀的时候说明媒体的文明和成熟,本文从新闻报道的价值本位和社会价值层面出发,通过小悦悦事件的分析,探究人文关怀与新闻本位之间的密切关联,提出了我国的新闻报道应如何坚持和体现人文关怀原则。

[关键词] 新闻报道;人文关怀;分析As an example of the little yueyue event analysisreports embodiment of humanistic concern[Abstract]News reports reflect the humane care to let bears go on, powerless to powerful. In News reported in the reflected Humanities care, is modern civilization of requirements, is media by should bear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News reported of vulgarization of, and kitsch of, and Humanities care missing is media does not mature of phenomenon, dang media reported reflected Humanities care of when description media of civilization and mature, this from News reported of value standard and social value level start, by small yueyue event of analysis, researchHumanities care and news standard of close associated, made has in China of news reported should how adhere to and reflected Humanities care principles.[Keywords] news report; the human care; analysis目录1引言 (4)2相关含义的界定…………………………………………………………………………………5.2.1人文关怀的界定 (5)2.2人文关怀与新闻本位之间的关系 (5)3 新闻报道坚持人文关怀应遵循的原则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8)3.1新闻报道人文关怀应遵循的原则 (8)3.2 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应注意的问题 (9)4以"小悦悦事件"为例分析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11)4.1媒体视角处理中虽然还原了现实但却缺少人文意识 (11)4.2 采访的过程中的重复询问对于受害者而言就是伤口撒盐 (12)4.3媒体播报过程中不注意细节,部分播报人员缺乏情感意识 (13)5媒体如何体现人文关怀 (15)5.1选择焦点,关注社会问题,引发读者的理性思考 (15)5.2 关注弱势群体、小人物的悲欢离合 (16)5.3 敢于自我批评..................................................................................... (16)5.4 树立正确的舆论引导机制................................................................... .........16. 结语................................................................... (18)参考文献....................................................... (19)1 引言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人文关怀的工作理念开始逐渐运用到新闻实践中,并逐渐被新闻从业者和广大受众所接受。

其实媒体正是人文关怀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更应该将人文精神倾注于新闻报道中,真正做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当前有些媒体的新闻报道存在着庸俗化、媚俗化、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

与此同时,如何能在人文关怀报道方面做得更好,新闻报道始终有着很浓郁的人情味成为现代媒体应该思考的问题。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顷刻之间房倒屋塌家园化为瓦砾,亲人生离死别,面对突然降临的灾难,各媒体纷纷推出了大规模的抗震救灾专题报道,温家宝总理“抢救生命,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做百倍努力”的话语凸现在各媒体的报道中。

抗震救灾的报道,关怀人的生命尊严、关注灾区群众的困难,凸现了责任、爱心、人性、善良的光辉,体现了媒体浓烈的人文关怀精神。

人文关怀不仅仅成为媒体报道的视角、题材选择的导向,作为一种精神,它更应该成为新闻媒体工作中必须加以考虑的原则,贯穿于新闻报道的全过程中,包括从选题、采访到表现形式的选择。

2相关含义的界定2.1人文关怀的界定阿伦·布洛曾经这样对人文关怀定义:第一,人文关怀的焦点集中在人的身上,从人的经验开始;第二,每个人在他或她自己身上都是有价值的,即人的尊严,其他一切价值的根源和人权的根源就是对此的尊重;第三,人文关怀要重视思想。

简而言之,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存在”的思考,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对人类命运,人类的痛苦与解脱的思考与探索。

由此可见,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本,强调一切从人出发、一切以人为归宿,是高度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的一种思想态度。

每个受众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在耳闻目睹种种社会丑恶现实、精神世界逐渐灰暗的时候,就需要有一种力量来支撑他(她)站立起来,而这种力量,就是精神的力量。

所以新闻报道中强化人文关怀,体现对所有生命的怜悯和崇敬,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倡导一种先进的文化发展方向,才能让新闻有力量。

因此,在新闻报道中努力体现人文关怀,是时代的要求,是现代文明的要求,是一个媒介所必须有的社会责任之一,也是媒体文明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2.2人文关怀与新闻本位之间的关系2.2.1 新闻以人为本的价值本位在新闻传播中,很长时间以来实行的是“传媒为本”的路线,所谓“传媒为本”,也就是传播者本位,即一切从传媒人的需要、利益、意志、兴趣出发,而很少考虑或根本不考虑对传播对象的关怀、尊重和满足。

于是,新闻传播者在选择新闻的时候只是以事件是否具有所谓的“新闻价值”,即是否具有猎奇性、能否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能否引起轰动效应为标准,甚至一味地迎合部分人的低级趣味。

最近几年风起云涌的社会新闻,由于经常报道一些自杀、跳楼、打架等突发事件,更是被不少业内人士称之为“八卦新闻”而屡遭批评。

诚然,新闻追求新奇,渴望引起轰动本无可厚非,问题关键是新闻中最重要的“人”的因素往往被忽略了。

人们的眼睛只盯着事态的发展而无视扮演主体角色的人的感受。

收看收听阅读新闻的人们也只是一群充满好奇心的旁观者。

而当前,人文关怀已经日益占据了人们的思想领域。

人文关怀是一种人本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对人的尊重、理解、关心和爱护,重视人的主体性作用和自由创造精神,是对人生命存在价值的终极关怀,也是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旋律。

新闻媒体需要通过人文关怀来实现传播文化、引导社会舆论、提供休闲娱乐的社会功能,这几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紧密连接的。

也就是说我们在新闻报道中不仅要倡导人的价值、尊严以及社会公平公正性,还要提倡“受众本位”的回归,也就是在媒介活动中,要以受众为主体,尊重受众、了解受众、反映受众的生活状态和心声,尽量满足受众的各种需求。

2.2.2新闻报道人文关怀的社会价值新闻媒体肩负疏导社会矛盾,纠正社会转型期失衡的价值观的责任。

新闻媒介在传播新闻事实的同时也传播着价值观。

近年来社会不公、贫富分化、贪污腐败等问题严重,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化、尖锐化,需要大众传媒加以疏导,而政治说教方式的新闻报道显然已无法承担这样的责任。

承担这样的责任,需要新闻工作者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

新闻传播要把更多的目光投向苍生大众,关怀普普通通的人。

真正的人文关怀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关爱和善意的表达,不是抽象的人道主义和空洞的泛爱精神,也不仅仅是眼泪和同情。

它所揭示的是平凡的人的内在精神、品格、信念、理想和尊严,所弘扬的是蕴于其中的质朴、坚韧、善良和互助这些美德,道德价值的存在正是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

新闻报道站在时代潮头,反映时代精神的典型人物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普通人。

如果缺乏平凡的普通人物,我们的报道就会失去广泛性和群众基础。

要让更多的普通人和典型人物一起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只有树立这种理念,我们才能在平凡的生活工作中发现不平凡的闪光点;只有树立这种理念,才能体会到老百姓的酸甜苦辣,发现问题,想老百姓之所想,做百姓之所需,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真正的俯下身去,尊重、关注、研究、报道大众。

普通百姓是新闻媒体人文关怀的主体,通过记录普通人的生活,展示他们的喜怒哀乐,使传播和受众获得严格意义上的同步,情感的共鸣,显示现代传播对时代、对生活以及对受众的一种尊重,增强受众与新闻主体人物命运息息相关的亲近感。

纵观近年来的新闻报道,越来越多的媒体将目光投向了普通百姓,关注平常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和情感需求,新闻报道中的“人”作为个体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3新闻报道坚持人文关怀应遵循的原则及应该注意的问题3.1新闻报道人文关怀应遵循的原则3.1.1 新闻报道应该坚持“三贴近”原则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进一步强调指出,新闻宣传报道思想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作为党、国家和人民喉舌的新闻媒体,只有将人文关怀贯穿于新闻报道的全过程,真正地“以人为本”,切实关注民生、民意、民情,做好政府和民众之间的“传声筒”,才会真正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也只有这样,新闻媒体才能真正做到“三贴近”。

3.1.2 新闻报道应坚持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转型期的问题日益凸现,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化、尖锐化,亟须新闻媒体及时地进行引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