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化学(戴树桂第二版)课后部分复习题解答和重要知识点汇总

环境化学(戴树桂第二版)课后部分复习题解答和重要知识点汇总

《环境化学》(戴树桂第二版)课后部分习题解答和重要知识点第一章绪论2、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征、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环境化学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型科学。

其内容主要涉及: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潜在有害物质的来源,他们在个别环境介质中和不同介质间的环境化学行为;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以及人体健康产生效用的机制和风险性;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和消除以及防止产生危害的方法和途径。

环境化学的特点是要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究宏观的环境现象与变化的化学机制及其防治途径,其核心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和效应。

目前,国界上较为重视元素(尤其是碳、氮、硫和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相互偶合的研究;重视化学品安全评价、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问题。

当前我国优先考虑的环境问题中与环境化学密切相关的是:以有机物污染为主的水质污染、以大气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主的城市空气污染;工业有毒有害废物和城市垃圾对水题和土壤的污染。

3、环境污染物有哪些类别?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和工业污染物。

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液态污染物和固体污染物;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

主要化学污染物有:1. 元素:如铅、镉、准金属等。

2.无机物:氧化物、一氧化碳、卤化氢、卤素化合物等3. 有机化合物及烃类:烷烃、不饱和脂肪烃、芳香烃、PAH等;4. 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如,四乙基铅、二苯基铬、二甲基胂酸等;5. 含氧有机化合物:如环氧乙烷、醚、醛、有机酸、酐、酚等;6. 含氮有机化合物:胺、睛、硝基苯、三硝基甲苯、亚硝胺等;7. 有机卤化物:四氯化碳、多氯联苯、氯代二噁瑛;8. 有机硫化物:硫醇、二甲砜、硫酸二甲酯等;9. 有机磷化合物:磷酸酯化合物、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军用毒气等。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4. 影响大气中污染物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主要有:(1)空气的机械运动如风和大气湍流的影响;(2)天气和地理地势的影响;(3)污染源本身的特性。

7.大气中有哪些重要自由基?其来源如何?大气中主要自由基有:HO HQ、R RQHO的来源:① Q3的光解:Q3 +h r ---------------------- - 0 + 0 2Q+HQ ---------------- — 2HQ②HNQ 的光解:HNQ 2 + h r --------------- HQ +NQ③H 2Q 的光解:H2C2 + h r ----------------------- 2HQHQ的来源:① 主要来自醛特别是甲醛的光解H 2CQ + h r ---------------- -- H + HCQH + Q 2 + M ------------ - HQ + MHCQ + Q2 +M -------------------- -- HQ2 + CQ + M②亚硝酸酯的光解:CHQNQ +h r —CHQ + NQCH 3Q + Q 2 ------------------------------- ---- HQ + H 2CQ③的光解:HQ + h r -------------------- 2HQHQ + H 2Q --------------- - HQ + H 2QR 的来源:RH+ Q ---------------- R + HQRH + HQ -------- R + H2QCH 的来源:CHCHQ的光解CH3CHQ +h r 一- CH + CHQCH 3CQCH的光解CH3CQCH+ h r -------------- 3+ CH s CQR + Q --------- R ONO + RO ------- N O + RORO + Q - ---- 一 R'CHO + HQ (R' 比 R 少一个 C 原子)NO + HQ —NO2+ HO13.说明烃类在光化学烟雾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烷烃可与大气中的 HO 和 O 发生摘氢反应。

RH + HO ■ ------- - R + H2O RH +O ---------- —R + HOR + Q ——RO + NO ----------- - RO + NQRO + O2 --------------- — R'CHO + HQ RO + NO --------------- * RONO另外:RO + HO 2 -------------- ― ROOH + OROOH + h r ------------------ R O + HO稀烃可与HO 发生加成反应,从而生成带有羟基的自由基。

它可与空气中的 O 2结合成相应的过氧自由基,由于它有强氧化性,可将 NO 氧化成NO ,自身分解为一个醛和 CHOH 如乙烯和丙稀。

CH = CH + HO ----------- CHCHOH稀烃还可与 O 发生反应,生成二元自由基,该自由基氧化性强,可氧化NO 和 SQ 等生成相应的醛和酮。

光化学反应的链引发反应主要是 NO 的光解,而烷烃和稀烃均能使 NO 转化为NO,因此烃类物质在光化学反应中占有很重 要的地位。

19答 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主要有: (1) 酸性污染物的排放及其转化条件。

(2) 大气中NH 的含量及其对酸性物质的中和性。

(3) 大气颗粒物的碱度及其缓冲能力。

(4)天气形势的影响。

20答(1 )依据大气颗粒物按表面积与粒径分布关系得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粒度模,并用它来解释大气颗粒物的 来源与归宿,即爱根核模,积聚模,粗粒子模。

爱根模:Dp v 0.05卩M 积聚模:0.05 v Dp v 2卩M 粗粒子模:Dp > 2卩M第三章水环境化学(P195)4.⑴查表知 pH = 6.5 时,a = 1.710C T =[碱度]Xa = 1.6 x 1.710 mmol/l = 2.736mmol/l。

设加入的 N Q CO 为n mmol/l 查表知:当 pH = 8.0 时,a ' = 1.018CH 30N0 +h rCHO 的来源:甲基亚硝酸酯的光解甲基硝酸酯的光解 CWONO+ h rRQ 的来源:R + O 2 --------------------------------- — RO9.叙述大气中NO 转化为NO2的各种途径。

①NO + Q ---------------------- NQ + O 2② HO + RH -------------- ― R + H 2OCHO + NO CHO + NO 2CHCH CH> — CHCHCHOH + CH B CH(OH)CH CHCHOH + Q —CH(O 2)CH 2OHCH>(O 2)CH 2OH + NO CH(O)CH 2OH + NQCH(O)CH 2OH CHO + CH 2OHCH>(O)CH 2O H CHOH +HCOC 2OH + HO 2Q ---------- - HaCO + HQ可得:K PbT HHCO3][HT2](1);由(1)可得:[HT2][PbT ][HCO3]KC T ' = C T + n ------------ ⑴ C T '=[碱度]' Xa由⑴、(2)和(3)解得:n = 1.07 mmol/l 。

(2) •••加入NaOH后G不变[碱度] 乞 2.736 2.688mmol / L1.028碱度的增加值就应是加入的NaO啲量。

△ A =[碱度]' —[碱度]=2.688 —1.6 = 1.088mmol/l5. 解:当pH = 7.00时,CO3-的浓度与HCO-的浓度相比可以忽略,查表pH = 7.00时,a = 1.224,3则[HCO-]=[ 碱度]=2.00 X 10-mol/l/l 。

+ —- -7[H ] = [OH ] = 10 mol/l 。

探+- -7 -3 -7 -4[HCC3] = [H ][HCO3 ]/K 1 = 1.00 X 10 X 2.00 X 10 /(4.55 X 10 ) = 4.49 X 10 mol/l。

- -+ -11 -3 -7 -7[CO3] = K 2[HCO]/[H ] = 4.69 X 10 X 2.00 X 10 心.00 X 10 ) = 9.38 X 10 mol/l 。

6. 解:查表pH =7.5 时,a 1 = 1.069, pH = 9.0 时,a 2 = 0.9592;C T1 =[碱度]Xa 1 = 6.38 X 1.069 = 6.82 mmol/lC T2 = [ ] Xa 2 = 0.80 X 0.959 = 0.767 mmol/l;(2)[ 碱度]'=1.6 +2 n混合后C T C T1C T226.82 0.7723.79mmol / L[碱度]6.3^ 3M/LC T [碱度] 3.793.591.005 查表知pH = 7.587. 解:由题意知[Fe 3+] + [Fe(OH) 2+] + [Fe(OH) 2+] = 1.00 X 10-4 mol/l[Fe(OH) 2+][H +]/[Fe 3+] = 8.9 X 10-4(2)_ + +2 3+ -7[Fe(OH) ][H ] /[Fe ] = 4.9 X 10 (3) (1)33 3 3 W[Fe3 ][OH ]3 [Fe3 ] 豊 g[H ]查表知Fe(OH)3 的K SP = 3.2 X 10-38代入(1)得[H+] = 1.9 X 10-3mol/l ( •/ pH =2.72)••• [Fe3+] = 3.2 X 104[H+] 3 = 3.2 X 104X 1.9 X 10-3 X3 = 6.24 X 10-5 mol/l[Fe(OH) 2+] = 4.9 X 10-7[Fe 3+]/[H +]2 =4.9 X 10-7 K SP[H+]/ K W = 15.68_ 2+ -4 3+ + -4 +23[Fe(OH) ] = 8.9 X 10 [Fe ]/[H ] = 8.9 X 10 K SP[H ] / K W = 28.48 X 10-3X 1.9 X 10-3 = 8.47 X 10-6mol/l ;3 2 5X (1.9 X 10- ) = 2.92 X 10- mol/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