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不同文体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例文.doc

小学语文不同文体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例文.doc

2015年小学语文不同文体阅读现状的调
查报告范文
小学语文不同文体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
ﻪ一、教师对不同文体阅读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数据显示
1.你更喜欢上什么文体的文章?
喜欢诗歌的占7﹪,喜欢童话的占46﹪,喜欢神话和民间传说的占40﹪,喜欢经典散文的占7﹪。

2.你觉得孩子比较喜欢学什么文体?ﻪﻭ喜欢童话的占6
3.据调查,现行小学语文1﹪,喜欢神话和民间传说的占39﹪。


教材中记叙文所占比例过大,你认为这种现象合适吗?觉得合
4.据调查,外国语文教适的占70﹪,觉得不合适的占30﹪。


材中说明文居多,这与我国形成鲜明的对比,你认为我们要不要在教材中加大说明文所占的比例?ﻪﻭ72﹪的的老师认为要加大说明文的比例,28 ﹪的老师认为不要加大说明文的比例。

ﻭ5.你觉得小学语文教材中说明文占多大比例合适?
ﻪ 6.你觉得小学语文教材中议占多大比例合适?ﻭ87%的老师认为议占5%的比例比较合格,13%的老师认为议都不要也可以的。

7.据统计,小学语文教材中记叙文(含选读)就占91.8%,你认为这样编写合理吗?ﻪﻭ觉得合理的占78﹪,认为存在弊端的占2
8.外国语文教材中说明文居多,这与我国形成鲜明的对2﹪。


比,你认为哪一种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ﻪﻭ100﹪的老师认为不同的国家没有可比性。

ﻪ9.你认为哪一种文体更有利孩子的发展?
ﻪ 100﹪的老师认为每一种文体都有自己的作用
ﻪ10.你最擅长上哪一种文体的课文?ﻪﻭ擅长教童话的老师占31﹪,擅长教神话和民间传说的老师占31﹪, 擅长教说明文的占38﹪。

11.你课外阅读更喜欢看哪一种文体的文章?
12.你推荐学生读完不同文体的书后,和他们交流过吗?
ﻪ62﹪的老师偶尔与学生交流,38﹪的老师没有与学生交
1.流。

ﻪﻭ二、小学学生不同文体阅读现状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ﻭ
2.59﹪的学生了解一你了解语文课本中各篇课文的文体吗?ﻭ
些,41﹪的学生不了解。

ﻭ3.你喜欢学习哪类文体?
ﻪ 78﹪的学生喜欢童话类文体,22的学生喜欢神话和民间传说的文体,大部分学生认为这样文体的内容比较有趣。

59﹪的学生不喜欢说明文,344.你不喜欢学习哪类文体?ﻭ
﹪的学生不喜欢议, 6﹪的学生不喜欢应用文,大部分学生认为这种类型的文体比较枯燥。

5.老师平时对不同的问题教法相同吗?
100的学生感觉老师在不同的文体上教学方法也差不多,它们更喜欢课堂上更具有趣味性,能在游戏活动中完成。

6.据统计,小学语文教材中记叙文(含选读)就占91.8%,你认为这样编写合理吗?
ﻪ85﹪的学生认为合理,15﹪的学生认为不合理。

7.外国语文教材中说明文居多,这与我国形成鲜明的对比,你认为哪一种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ﻪ 100﹪的学生认为不同的国家没有可比性。

ﻪ8.你认为哪一种文体更有利于你们的发展?
65﹪的学生认为童话类文体更能有利于自己的发展,35
﹪的学生认为每一种文体都有自己的作用,都能不同程度促进自己的发展。

ﻪ9.你家里藏书最多的是哪一种文体的书?ﻪﻭ100﹪的学生家里以童话类文体的书籍占多数。

10.平时老师上课后布置你们练笔较多的是哪一种文体?ﻪﻭ100﹪的学生在平时练笔中以写人记事的文章为主。

ﻪ三、对师生问卷结果的分析ﻪﻭ1.文体占据比例的客观性及主观性
从师生的问卷当中,我们不难发现,我国教育大环境下,以记叙文类的方体占据主导地位,这是不同国体的区别,与国外无可比性,这是客观存在的根本区别。

ﻪ从主观上分析,因为年龄的差异,在选择文体的形式上也就有所区别。

做为老师更喜欢有个性特色或与生活情感经验相关的文体,例如诗歌、小说等。

而作为学生,更喜欢童话类、神话及民间传说的文体,此内容更具有趣味性,更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

而教师在教学方面对此类的教学也比较拿手。

因此从主客观上分析,我们教材中的文体安排也是科学合理的。

ﻪ2.文体意识的认识欠缺ﻪﻭ大而化之是文体主导产生的弊端,因为教材上百分九十以上的文体相同,无论师生在学习当中就淡化了文体意识,甚至于无体而教,无体而学。

老师在日常教学当中没有文体观念,文体意识薄弱,并未强烈意识到不同文体的教学形式应当是不同的。

所以,学生无论在学生哪一种类型文体的文章都感觉差不多,也是导致了学生在文体意识的模糊。

从课堂到延伸到课外,文体意识在小学阶段就处在零发展,零启蒙。

ﻪﻭ3.不同文体教学形式上的差异ﻪﻭ从小学阶段来看,学生喜欢童话,喜欢富有故事性,趣味性的文章。

那么,教师在教学当中对
此类型的文章其教学方式应当是胜任有余的。

学生不喜其它类型文体的文章,除其年龄特点的因素外,教师的教学方式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兴趣。

诗歌、小说、说明文、应用文等等,教师如果对不同的文体都具有相对成熟的教学手段,那我们的教学必然能带到学生更好更有效的学习。

应当说,不同文体对学生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影响,无论其文体比重存在差异,作为老师应更深层挖掘不同文体的文化内涵,创新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ﻪ四.教学策略
1.教师增强文体意识
老师是教学的主导方,只有教师自身的文体意识加强了,才能进一步挖掘教材,带动自己的学生去学习。

ﻪ 2.创新文体教学模式ﻪﻭ不同文体的教学方式应当有所侧重,不同体裁的教学方式更要区别对待。

不要以一带全,让不同文体
3.加强的教学都穿同一件衣裳,这样会导致师生的审美疲劳。


课内外连接ﻭ从学生的家中藏书可见,童话横扫一切。

作为教师除了在课堂上所教的,更要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文体的书籍,这样才能让文体学习不断篇。

ﻪ 4.加强阅读交流
ﻪ有始应有终,阅读除了自悟,更要交流。

教师要不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根据教材教学进度,安排阅读计划,确定交流时间与主题,让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性和趣味性。

ﻪﻭ


脚印直观的呈现出来,有助于孩子们的理解。

课中的插图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语文有效的教学,更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美感的培养,情操的陶冶。

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好的作品展示、学生练习等环节逐步的提高他们的兴趣,有效的利用课上练习时间。

减少学生的写字负担,引导他们发现汉字的美。

而不是让学生一遍又一遍的写,机械的识字、写字。

对于课外阅读这一部分应尽量减少占用课堂时间,可以学习实验区的教师编制适合我们实际的读书卡,做好家庭读书记录,从而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的方式。

启发孩子们思考课堂中要怎么做,引用到他们明白课堂中教师讲话要大声,同学发言要大声,其他同学要认真听。

源自生活也要回归生活,真正的将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

和大人一起读也是贴近生活的表现,这部分内容我们课堂中涉及较少,但是要让学生分享他们和大人一起读的成果,在分享中回味阅读的快乐,爱上阅读。

把字融于词中融于句子中,引导学生多表达,多积累词语。

教材中的每一个板块都是有机的整体,拼音用来识字,识字用来阅读,阅读用来发展思维,学习表达,积累知识,从而更好地生活。

在逐步的积累中提高素养。

备课是教学的前提,无论教材怎样变,只有认真的钻研教材
备好课,才能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今年的教材编排有了很大改变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我们老师们爱不释手。

首先在备课中我会认真研究课文的每副图,利用好图片。

其次认真备课确保我所讲出来的知识的正确性,不能应为是低段的教学而忽视了教学的准确性。

最后每词备课都要认真思考课堂的引导,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去观察、去发现,去表达,丰富课程的内容,让学生体会学语文的快乐,爱学语文。

总之新教材的内容有所删减,但我们课堂教学的容量却更加的丰富。

对于新教材的使用我们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知识的渗透。

例如我们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这些内容虽然没有写入教材却是我们教学中不可少的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