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代是一部屈辱的历史

中国近代是一部屈辱的历史

中国近代落后屈辱的原因
中国近代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不堪回首。

因为中国的禁烟,给了英国一个借口。

1840年6月,英军首先进犯广州,遭到清军的抵抗后,转攻厦门,又被邓廷桢的军队击退。

1841年1月7日,英军攻击沙角、大角炮台。

中国军队仓促抵抗,伤亡惨重,炮台失陷。

英军进逼虎门。

琦善妥协求和,英国单方面宣布《穿鼻草约》。

琦善的卖国行径激起清廷上下不满,道光皇帝认为有损天朝尊严,决定对英宣战。

英军先发制人,再次进攻虎门。

关天培亲自率军坚守炮台,以身殉国。

1841年5月,英军进攻广州,广州城外的泥城、四方炮台相继失守。

奕山等人丧魂落魄,举白旗投降。

5月27日,中英双方签订《广州和约》。

8月26日,英军攻陷厦门。

10月1日,英军再陷定海。

10日,镇海陷落。

13日,宁波陷落。

道光皇帝为挽回败局,决定第二次出兵,奕经率军到达前线后,贸然出兵,全军溃败。

1842年6月,江南提督陈化成战死,吴淞口陷落;7月,镇江陷落。

8月,英舰到达南京下关江面。

29日,清政府在英国炮舰的威逼下,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内容如下: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主要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

(2)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3)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4)英国在中国的进出口货物纳税,中国与英国共同议定。

(5)英国商人可以自由地与中国商人交易,不受“公行”的限制。

1843年英国政府又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约,增加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

1844年7月、10月,美国和法国乘火打劫,效仿英国,先后威逼清政府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获得除割地、赔款之外,与英国同样的特权。

从1845年起,比利时、瑞典等国家也都胁迫清政府签订了类似条约,中国的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

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政治上独立自主的中国,战后由于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历史屈辱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英国借口广东水师在广州黄埔捕捉中国船“亚罗”号上的海盗,派兵进攻广州。

借口法籍天主教神甫马赖在广西西林被杀,亦出兵入侵。

1857年,英法组成联军,攻陷广州。

1858年,英法舰队在美、俄两国支持下,袭击大沽口。

大沽炮台失陷,英法联军进犯天津。

清政府派钦差大臣佳良、
花沙纳与俄、美、英、法各国代表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同年,沙皇俄国以武力迫使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瑗珲
条约》。

1859年6月,英、法、美以进京换约被拒为由,率舰队炮击大沽。

提督史荣椿率守军还击,击沉击伤敌舰10艘,毙伤敌军近500人,重伤英舰队司令何伯,史荣椿战死。

1860年8月,英法联军18000人,由北塘登陆,进占天津。

9月,清军在北京通州八里桥迎战英法联军失利。

清咸丰帝、慈僖离京逃往承德。

10月18日,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抢劫焚毁圆明园(见火烧圆明园)。

英法联军在北京城郊抢掠烧杀近50天,京郊皇家园林如圆明园、清漪园、静明园(玉
泉山)、静宜园(香山)、畅春园等均被付之一炬。

清廷派奕欣为全权大臣议和,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11月,沙俄又胁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

中国赔偿巨额赔款,丧失大片领土主权。

每一个条约都是屈辱的见证。

外国列强还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不可能在独立的基础上与外国发生经济往来,帝国主义列强听中国发生经济关系,不是为了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而是为了控制中国经济,为了自身获取更大限度的利润,在近代工业中,外国资本很快形成了垄断地位,使中国民族工业难以独立发展。

帝国主义列强不仅勒索中国的赔款,而且迫使中国举借外外债来偿还这些赔款。

他们还通过贷款来支持反动政府镇压人民革命。

中国政府举借外债,主要是以关税和盐税为主要担保的,这两项收入是中国财政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

帝国主义控制了这两项税收,就等于扼住了中国财政的咽喉。

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使中国在经济上也丧失了独立性,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体系,成了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

除了沿海,沿江少数的城市的经济得到畸形繁荣以外,中国广大地区特别是农村的经济都濒临破产。

外国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导致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和人民的贫穷。

在文化方面帝国主义列强也进行了渗透。

帝国主义文化的渗透,有许多是披着宗教外衣,在传教的名义下进行的。

一部分西方传教士积极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活动。

比如,1832年德国基督教传教士郭士立曾受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遣,一传教为掩护,在中国沿海进行长达几个月的间谍侦察活动,刺探收集大量军事情报,并竭力鼓吹对中国发动武装侵略。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外国传教士大批来到中国,并进入内地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

他们中的一些人,采取欺骗,讹诈,强迫捐献,压价购买,强占垦地等手段来霸占土地,建造教堂,剥削佃户,出租房产。

有得还包揽词讼,包庇教徒中的不法分子,或者强迫中国教民抛弃中国传统礼俗,甚至公开干涉中国内政。

这些传教士从事的不法活动,激起了中国热敏的义愤和反抗。

外国教会中的某些势力还利用宣传宗教和西学的名义,为帝国主义侵略制造舆论。

帝国主义为了制造侵略有理得舆论,还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

他们诬陷中华民族是愚昧落后的劣等民族,应该接受优等民族白种人的开导和奴役.19世纪末,欧美帝国主义还炮制了所谓的黄祸论,既中国威胁论。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色最终目的还是要瓜分中国的,灭亡中国。

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使中国陷入边疆危机。

英国从印度侵入西藏,又从缅甸入侵云南。

法国则从越南侵占广西。

俄国从中亚入侵新疆。

日本吞并琉球,侵犯中国台湾。

列强侵犯中国邻国,蚕食中国边疆地区额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在侵略或瓜分中国的争夺中,占据一个有利地位,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在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达到了高潮。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欧美报刊纷纷公开讨论如何瓜中国。

连一直标榜保全中国的美国政府也发出准备占领中国福建三沙湾的训令。

从1840至1919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

但是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的。

其原因,从中国内部来分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
一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而前者是更根本的原因。

因为正是由于社会制度的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变成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社会。

统治中国的清王朝,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

许多官员贪污腐化,克扣军饷。

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他们大多害怕拥有坚船利炮的外国侵略者,甚至为了自身的私利,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他们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以后可能危及自身的统治,所以,常常压制和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在这样腐败的政府领导和指挥下的战争,怎么可能不失败,真是屈辱至极。

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

指出经济技术落后时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并不意味着经济技术落后的中国就不应当进行反侵略战争或在战争中一定打败仗。

因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

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而当时的中国,不仅武器装备等很落后,而且统治阶级实行错误的方针,政策,并压制人民群众的动员。

这样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一再遭到失败,才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纵观历史,中国近代被帝国主义一次又一次的侵略,充满了屈辱。












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10-02
姓名:李继林
学号:5410010102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