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理论基础
在《民俗学概论》钟敬文表示民俗以下有几个特性:
一、民俗的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基本特征,也是
民俗的本质特征。
二、民俗的传承性和扩布性:是指民俗文化在时间上传衍的连续性,即历时
的纵向延续性;同时也是指民俗文化的一种传递方式。
民俗的扩布性则
指民俗文化在空间展上的蔓延性,也是指民俗文化的横向传播过程。
所
以,民俗的传承性和扩布性,使民俗文化的传承为一种时空文化的连续
体。
三、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民俗的稳定性是指民俗一旦产生,就会伴随着
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方式长期相对的固定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
分。
变异性也是民俗文化的显著特征。
它是指在民俗传承和扩布过程中
引起的自发和渐进的变化。
四、民俗的类型性:民俗的类型性或模式性,是指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是
一种民众共同遵守的标准。
五、民俗的规范性和服务性:民俗规范性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
一个时
代有一个时代的民俗规范,同样一个地区和民族也有自身的民俗规范。
民众在统一的意志和行为中,例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而这种创造
又处处体现着它的服务性的功能。
规范性与服务性是民俗历史发展产物。
规范是社会和生活的需要,需要又是服务的目的。
民俗文化的集体性,传承性和扩布性,相对稳定性和变异性以及类型,规范性和服务性是民俗的重要特征,但不是民俗的所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