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节 食用香料植物

第六节 食用香料植物


3
(三)食用香料植物的开发利用
食用香料植物含香味的部分常集中于植物的特定器官,如从根、茎提取 芳香油的植物有鸢尾(Iris tectorum)、花椒、菖蒲、姜、姜黄等;从 茎 、 叶 提 取 香 料 的 植 物 有 留 兰 香 ( Menthae spicatae ) 、 野 薄 荷 (Mentha haplocalyx)、荔枝草(Salviae plbeiae)、百里香、月桂 (Laurus nobilis)、木兰(Magnolia liliflora)、五味子等;从花部提 取 的 有 玫 瑰 、 樱 桃 、 钝 叶 蔷 薇 ( Rosa sertata ) 、 香 柠 檬 ( Citrus bergamia ) 、 香 橙 ( Citrus junos ) 、 菊 花 、 陵 零 香 ( Melilotus officinalis)、野菊、啤酒花(Humulus lupulus)、无花果(Ficus carica)、紫丁香(Syringa oblata)、桂花、百合、金银花等;从果实 提取的有樱桃、草莓、川陕花椒(Zanthoxylum piasezkii)、九里香、 柠檬、香柠檬、香橙、金柑、莳萝(Anethum graveolens)、东北茶藨 (Ribes mandshuricum)、酸枣等;从种子提取的有扁桃(Prunus dulcis ) 、 山 杏 、 茴 香 、 芫 荽 、 芹 菜 、 香 豆 ( Trigonella foenumgraecum)、豆蔻(Amomum kravanh)、胡椒、八角茴香、芝麻等; 从树皮提取的有肉桂、斯里兰卡肉桂(Cinnamomum zeylanicum)、 川桂(C. argenteum)等。
我国南方地域辽阔,具有适应多种多样香料植物生长的赤道、热带、亚热带以及 云贵高原的温带、寒温带气候。是世界上香料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域之一。其中占陆地 国土总面积4.71%的我国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具有丰富的热带香料植物资源。19871990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园艺所考察发现,海南岛有香料植物337种,隶属于58科 161属,广布于全岛各地,雨量充沛的山地、丘陵地带种类较为丰富。其中,种类比较 集中的科有:芸香科(22种)、樟科(22种)、番荔枝科(12种)、桃金娘科(29 种)、伞形科(9种)、唇形科(15种)、木兰科(10种)、菊科(25种)、姜科(21 种)。云南复杂的地形地貌,独特的立体气候及丰富的水热资源,为香料植物的生存繁 衍提供了优越条件,仅西双版纳的热带香料植物就约有200种,隶属于50科100属,其 香料植物最主要的特点是品种多、特有种丰富:既有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 直杆桉(E. maideni)、柠檬桉(E. citriodora)、黄樟、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山苍子、香茅等大宗的可用于化学工业及中低档日化香精的精油植物; 又有香荚兰(Vanilla fragrans)、肉桂、八角茴香、草果、胡椒、砂仁、山奈、生姜、 大蒜等品种齐全的食用香料植物;也有香叶(Pelargonium graveolens)、依兰、白 兰(Michelia alba)、黄葵(Abelmoschus moschatus)、茉莉、素馨、金合欢等 用于高档日化香精的香料植物资源;还有思茅松、韭叶芸香草、狭叶阴香、柴桂等化学 成分独特的植物资源,为云南香料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广西全区有香料植物 90科140属约600余种,主要集中在芸香科、樟科、番荔枝科、桃金娘科、伞形科、唇 形科、木兰科、菊科及姜科等。 2
5
(2)防腐抑菌及抗氧化作用
• ①防腐抑菌作用 香辛料的防腐作用,很早就被古人所利用。食用香料植物之 所以能防腐抑菌,真正起作用的活性物质是精油。丁香花蕾中含 有15-20%的精油,其中的85-92%为丁香酚,主要是这些丁香酚 发挥了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同样,肉桂中含精油1-3.5%,精 油中桂醛含量高达80-95%,斯里兰卡肉桂含精油0.5-3.5%,其 中42-57%为桂醛,桂醛即为它们起抑菌作用的有效成分。据报 道,香辛料中抑菌防腐作用最明显的是芥菜籽,其活性物质是异 硫氰酸烯内酯。芥菜籽、丁香、肉桂在阻止番茄酱的腐败中防腐 作用最强。某些香辛料的防腐作用比化学防腐剂还强,据 Campbeii试验,使用0.1%的苯甲酸钠并不能防止苹果汁的腐败; 使用二氧化硫或亚硫酸盐虽有作用,却留下了不愉快的气味。将 粉碎的芥末与苯甲酸钠结合在一起时,两者用量均在0.1%以下, 却能很好地解决果汁的腐败。据试验,用125g的芥末和苯甲酸 钠,可阻止44赋香调味作用
• 不同种类的食用香料植物,加香调味的对象各不相同。如芫荽籽:适用 于禽类、马铃薯、豆类食品的加香。生姜适用于禽类、甜马铃薯食品的 加香。枯茗适用于谷类、豆类食品的加香。黑胡椒、姜黄、红辣椒、葱、 蒜适用于一切肉类、禽类和蔬菜食品的加香。丁香、小豆蔻可在不同风 味的食品中加香使用。食用香料植物的利用,可根据食品口味的基本类 型进行分类调配。甜味食品,赋香调味时适用的食用香料植物主要有: 斯里兰卡肉桂、肉桂、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八角茴香、小 茴香(Foeniculum vulgare)、生姜、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等;酸味食品,适用的香料植物有:胡椒、茵陈蒿、牛膝草 (Hyssopus officinalis)、月桂、芥菜籽、斯里兰卡肉桂、肉桂等;咸 味食品,适用的香料植物有:胡椒、大蒜、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葛缕子、小豆蔻、莳萝等;油脂类食品,适用的香料植物 有:洋葱、辣椒、洋香菜(Petroselinum sativum)、大蒜、牛膝草、 肉豆蔻等。
第六节 食用香料植物资源
一、概述
(一)食用香料植物概念
食用香料植物系指用于各类食品加香调味或饮料 调配的植物性原料,是植物的某个部位或全部。 美国香辛料协会(Americam Spice Assocation)规定,凡是主要用来作食品调味 用的植物,均可称为食用香料植物。
1
(二) 食用香料植物资源概述
12
(二)蟹橙Citrus junos Sieb. ex Tanaka
• 【别名与科属】罗汉橙、柑子,芸香科(Rutaceae)柑橘属。 • 【形态特征】常绿小乔木,高可达6m.枝细而短,有棘刺。 叶互生,单身更叶;叶柄长1-2.5 cm,有阔翼;叶片长卵形 或椭圆形,长3-6cm,宽1.5-3.5cm,无端渐尖微凹,基部圆 形或圆楔形,全缘或有波状齿,表面绿色,背面黄绿色,侧 脉密。花白色,单生或簇生于叶腋;萼片5,裂片三角形; 花瓣5,倒卵状长椭圆形;雄蕊14-22,基部连合;花柱短于 雄蕊,柱头长圆形。果实扁圆形,横径5-6cm,果皮多皱, 油胞凹入,瓤囊9-11瓣,排列不整齐,味极酸。种子20-25 颗,长约1.4cm,浅棕色,多胚,子叶白色。花期5月,果熟 期10月下旬。 • 【生境分布】陕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 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有栽培。
• ②抗氧化作用 食用油脂的氧化性酸败(oxidative rancidity)过程中,初级产物主要是过氧化 氢化物,再继续分解形成短链酸、醇类与酮 类等次级氧化产物,即产生臭味。食用香料 植物的抗氧化作用,就是与氧化的初级产物过氧化氢化物作用,从而阻止自动氧化作用 的连锁反应。
7
(3)药疗作用
8
(4)国外对芳香植物研究热点
• 提高精油含有率和改善精油品质、利用改善设施条件 和特殊营养液配方的栽培生理研究和品种选育研究, 引种驯化培育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芳香植物品 种。 • 油腺细胞形成与分布及发育过程的植物研究。从植物 形态学的角度,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油腺在不 同植物、不同生长期、不同季节、不同栽培条件下发 育的状况及不同种类油腺在植物器官的分布,并以此 判断最佳收获期和选择最佳贮藏方式。 • 芳香蔬菜的营养研究。发现多种芳香植物含有大量人 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其含量高于其他作物。 • 芳香植物在抗癌、抗炎、强壮作用,味觉刺激的生理 作用和心理作用等临床医学中的应用研究等。
9
二、主要食用香料植物
(一)木姜子Litsea pungens Hemsl. • 【别名与科属】木香子、山胡椒、木樟子,樟科(Lauraceae) 木姜子属。 • 【形态特征】落叶小乔木,高3-7m。叶簇生于枝端,纸质, 长卵形至披针形或倒长卵形至倒披针形,长5-10cm,幼叶有 绢毛,后渐变无毛,具羽状脉,侧脉5对;叶柄纤细,长 1.3cm。雌雄异株;伞形花序具8-12朵花,总花梗长6-9mm; 花梗长5-6mm;花先于叶开放;花被片6,黄色,倒卵形,具 3-4纵脉,长2.5mm,背面有稀疏柔毛;花药4室,皆内向瓣裂。 果实球形,直径约7-10mm,蓝黑色;果梗上部稍增粗。花期 3-4月,果期8-9月。 • 【生境分布】分布浙江、江苏、江西、湖北、湖南、贵州、四 川、云南、河南、甘肃、陕西、山西等地,常生于山地阳坡杂 木林中、林缘或溪边。
目前,在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品种有八角茴香、兰屿肉桂 (Cinnamomum kotoense)、松树、茉莉、灵香草、桂花等。 此外,山苍子、柠檬桉、薄荷、香草兰、九里香等也有一定的 栽培面积。其他省份亦有不少香料植物。浙江省香料植物主要 集中在蔷薇属、柑桔属、蒿属、山胡椒属、花椒属、木兰属、 润楠属、猕猴桃属、樟属、松属。福建省香料植物集中在兰科、 菊科、伞形科、唇形科、芸香科、樟科、柏科、豆类、蔷薇科、 木犀科、百合科等,其中重要的属有:柑桔属、蒿属、山胡椒 属、花椒属、木兰属、润楠属、樟属、松属、木犀属、蜡梅属、 含笑属、薄荷属等。在这些香料植物中,有花、果类香料,枝、 叶类香料,皮类香料,根、茎类香料;有木本香料、草本香料、 地衣类香料;有药用和调味兼用的香料。
13
14
• 【利用部位与化学成分】橙子含橙皮甙、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糖 类、果胶和维生素等;含挥发油0.1-0.3%,其主要成分为牻牛儿醛、柠 檬烯等。
• 【采收与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剖开果实,收集橙皮。 • 【近缘种】柑属约20种,分布于亚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连引入 栽培的约15种,其中如柚(C. grandis(L.)Osbeck)、黎檬(C. limonia Osbeck)、柑(C. reticulata Blanco)、橙(C.sinensis(L.) Osbeck)、桔(C. madurensis Lour.)等为我国很重要的果树,长江以 南各省广为栽植,构梅(C. medica L.)及其变种佛手柑(C. medica L.var. sarcodactylis(Nooten)Swingle)入药,洋柠檬(C. limon(L.) Burm.f.)广州近郊间有栽培,榨取其汁和以砂糖作为饮料。柑橘属果实 多含有挥发油,可提取香精。 • 【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橙皮可提取香料;橙皮、果核亦供药用,橙皮用 于恶心胃风,肠胃恶气,积食,解酒,解鱼、蟹毒,橙子核用于疝气, 淋病,腰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