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理解《红楼梦》的悲剧性

如何理解《红楼梦》的悲剧性

如何理解《红楼梦》的悲剧性?
1.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
由“金玉良缘”取代“木石前盟”
①木石前盟——宝、黛爱情悲剧
《红楼梦》开篇就有“还泪”之说,事实上已明白地揭示书中宝黛的爱情注定要以悲剧作结。

宝黛恋建立在蔑视功名富贵,不谈“仕途经济”这样的思想基础上。

这种思想对封建社会来说是大逆不道的,这就导致了宝黛之间的爱情必然受到摧毁,必然以悲剧告终。

②金玉良缘——宝、钗婚姻悲剧
宝玉被迫与薛宝钗结婚,但“到底意难平”,宝玉最终“悬崖撒手”,出家为僧。

2.封建大家族没落的时代悲剧
曹雪芹通过封建贵族世家盛衰的描写,则较全面地表现了清王朝腐朽没落造成的时代悲剧。

以贾府的衰落过程为主线,贯穿起史、王、薛等大家族的没落。

描绘了上至皇室,下至乡村的广阔历史画面,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末世复杂深刻的矛盾冲突,显示了封建富贵家族的本质特征和必然衰败的历史命运。

3.“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女性悲剧
①元妃:才选凤藻宫,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闷死在深宫。

②迎春:误嫁“中山狼”,被折磨致死,“一载赴黄粱”
③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远嫁他乡,"掩面泣涕"
④惜春:“勘破三春景不长”,出家为尼,“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傍”。

⑤史湘云:“英豪阔达”,爽朗乐观,“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湘江”,命运坎坷。

5.人生悲剧(以宝玉为例)
始:不惧怕生活,正视生活,对生活以及自身在生活中具体的存在价值、存在目的还抱有一种较为积极的态度。

末:在现世中,总是深深感到:不但事物无常,人生易老,就是感情也不能永久保存。

于是,陷于失望之深渊,遂悟宇宙人生之真相,终于抛下一切远离尘嚣。

这是他对生命的个体价值写人生理想的沉思后的依然抉择。

4.正统文化造成的性格悲剧
(1)迎春:善良,但也很懦弱,从而导致自已让别人占便宜的容忍度增加,受别人控制,摆布和欺负的敏感度降低。

而且,还往往会纵容与姑息不合理的事情。

结果,成了封建包办婚姻的牺牲品,沦为其父贾赦还债务的替罪羊。

(2)黛玉:缺乏传统文化个性意识,在传统文学中往往表现为人的依附性。

在灵魂深处,她已被这种依附性折磨得筋疲力尽。

她时刻感到失去依附的痛苦,离家的凄凉甚至生存的绝望。

于是,她的病日益加重,以致心力交瘁,在爱情尚未毁灭之前,她的生命却已经走到了尽头。

所以说,黛玉爱情的毁灭,即使无情世道的他毁,也是悲剧性格的自毁。

(3)男子:
①荒淫奢侈
一方面,贾府上下的男人大都生活腐败,道德沦丧,荒淫在这个贵族被视为平常之事。

另一方面,有荒淫所引起的纠纷,甚至恶毒的残杀,更是不断地动摇着这座封建大厦。

②一代不如一代
贾赦淫乐:贾政迂腐无能、头脑古板;贾珍、贾琏、贾蓉等纨绔子弟个个沉湎酒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