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哲学】乔姆斯基的语言观

【语言哲学】乔姆斯基的语言观

乔姆斯基(1928——)生于美国的费城。

美国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

他的父亲是研究希伯来语的学者。

乔姆斯基曾在滨州大学学习,获得博士学位后,自1951年到1955年在哈佛大学进行研究工作;从1955年起在麻省理工学院现代语言系任教,同时在电子学研究实验室兼职。

他的研究领域主要是语言学,语言哲学和逻辑等。

乔姆斯基把语言研究和数学,现代数理逻辑结合起来,提出了新的语言理论,即转换生成语法,形成了一个语言学的新派别,即转换生成语法学派。

他的主要著作包括:《语法结构》(1957),《语言理论的当前问题》(1964),《语法理论面面观》(1965),《笛卡尔派语言学》(1966),《语言与精神》(1968),《美国权力与新官僚》(1969),《知识问题与自由》(1971),《生成语法的语义学研究》(1972),《语言理论的逻辑结构》(1975),《语言论》(1975),《规则与表达》(1980)。

乔姆斯基研究的不是一般语言现象,即语言的运用,而是语言能力。

他的转换生成语法就是关于语言能力的语法,这种语法理论的研究对象是“被理想化了的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语言知识”。

他认为语言理论的主要任务是向人们提供选择语法时要依据的标准。

生成语法就是这样的语法理论,它的中心思想是:某一语言的语法应该生成所有的句子。

他认为语言能力是说某种语言的人对这种语言的内在认识,而语言运用则是它具体使用语言的行动。

在一般情况下,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并不是符合的,语言运用并非语言能力的直接反映。

乔姆斯基说,他的语言理论与索绪尔的语言理论有一定联系,索绪尔是区别语言与言语的关系,而他是区别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的关系。

但是他认为必须否定索绪尔的下述观点:语言是意义和声音的网络。

他认为语言能力是一种创造过程,他特别强调了语言的创造性。

乔姆斯基的语言哲学承认经验在人类掌握语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但他认为经验不能单独起作用。

经验只具有激发天赋语言能力的功能。

在人类天赋语言能力问题上,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是可以相通的:理性主义者和经验主义者都认为精神具有天赋的结构和原理。

但是,乔姆斯基的语言哲学是建立在理性主义基础上的,他毋宁相信理性主义的假设。

虽然经验主义者也承认人类有一定的禀赋,但是为了满意地说明人们对语言的认识以及对其他各种事物的认识,乔姆斯基认为,必须假定人类具有一种比经验主义者所承认的简单禀赋丰富得多的天赋能力,这种能力具有十分复杂的性质;只有根据这个假设,人们才能够说明为什么许多人尽管只有少许经验,而人们却能获得基本上一致的认识;乔姆斯基的语言哲学的理论基础就是这种认识论的“天赋原理”。

这个天赋假设认为:人类所共有的精神能力之一是语言能力,这种能力对理性主义学说起到了两个基本作用:它提供了一个对语言材料进行初步分析所需的感觉系统以及一个很精细的确定某一种语法的图示。

这两个基本作用同时也是精神能力的具体体现。

乔姆斯基认为,人类的天赋语言能力,假如受到适当的启发,就会构造出一套语法;人们就会知道那套语法所生成的那种语言。

我很怀疑这种天赋能力的存在,人不可能具有这种与生俱来的语言能力。

人的语言能力绝不是天赋能力,而是后天能力。

人具有提供语言能力的生理基础,如人脑,发音器官等,但是不会自然带来说话的能力。

我们相信经验主义的假设,认为人的语言能力是后天形成的,它不是如同饮食一样属于人的本能习惯,而是人的基础能力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人从出生到学会说话前的数个月时间,是获得语言能力的极为关键的阶段。

幼儿的脑每时每刻都以惊人的,无法观察的方式接收,贮存和转换大量的语音信号,这些信号来自语言,对幼儿来说还不是语言。

但是,它们是获得语言的基础。

我们假定,最初的语言能力一经出现,它一定发展很快,而且语言的创造能力也飞速提高。

这里有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我的大女儿两岁那年见到饼干时,把饼干叫“干饽”,她此前没有见过饼干,或者见过也不认识;但是她见过也吃过玉米面的饽饽,而且她脑子中有“干”的观念,于是,他创造性地把“干”与“饽”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干饽”的概念。

两个字的语法关系,完全合乎汉语语法的要求。

也是那一年,她竟然能作出几句诗来,春节时,她一人在家,我问她妈妈做什么去了,她脱口说出:黄狗汪汪(狗的叫声),我妈拿棒,打狗咣咣(打狗的声音)。

多么美妙的四言三行诗。

没有人教过她读诗,这是一种基于经验的创造性能力。

我的二女儿,在她第一次欢呼下雪时,把雪叫做“白雨”,因为前一年的冬雪,她还不懂“雪”是什么,但是当年下雨给她留下了印象,雪的白颜色,她看来已经知道,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了“白雨”的概念。

儿童习得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

但是,这不能归结为天赋能力。

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来源于他对儿童语言的研究。

他认为小孩子无论生活在什么语言环境中,他总可以很快的学会这种环境中的语言,他不仅可以听懂别人的讲话,而且可以学会这种语言的运用,不仅是他听到过的,可以讲出来,而且,他可以根据这种语言的语法创造出许多新的有效的句子。

依据乔姆斯基,小孩子获得语言知识是一种构造理论的行为,他绝不是单凭经验学会了语言。

语言需要模仿,模仿是语言的基础,但是语言不仅仅是模仿,而且主要不是模仿,主要是创造新的言语,这就是语言的创造性。

乔姆斯基认为,这种创造和生成新的语言的能力是人的天赋能力,是内在的机能。

人都有一本天赋的词典,具有分辨语词变化的能力。

说话人通过一系列结构规则可以生成这种语言的句子的深层结构,即在每个句子表达出来以前就在大脑中存在的概念结构。

形成了这种句子的深层结构之后,他头脑中已经有了一个正确的句子。

在乔姆斯基看来,人们在说话之前他的头脑中存在着一个深层的语言结构或是思维能力,而且会形成一个内在的正确的句子。

它仿佛是人们说话时的台词。

乔姆斯基认为,深层结构通过“转换部分”可以转换成表层结构,这就是通过说话时的语音所表达出来的句子,表层结构是句子的形式,深层结构代表句子的意义。

由此可见,乔姆斯基很注重两种语言结构的转换关系,但是在两种结构中他更加强调的是深层结构。

乔姆斯基把语言分为三个部分,即句法部分,语义部分和语音部分。

句法部分是其主要的部分,它构成一个句子的深层结构,并进一步转换成它的表层结构。

语义部分对这个句子的深层结构进行语义结构说明。

而语音部分对表层结构做出语音说明。

乔姆斯基语言学的特点是更注重于语言的结构转换规则的研究。

他认为,短语规则是形成句子的一套规则,这一规则先有一套短语结构改写规则。

以英语为例来说,就有这样一套规则:句子——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名词短语——冠词+名词动词短语——动词+名词短语冠词——The名词——man ball 等动词——hit等上述规则表明前者可以改写为后者,如“句子”可以改写为“名词短语+动词短语”。

根据这些规则就可以推导出一个句子来,例如一个句子:名词短语+动词短语(根据规则1)冠词+名词+动词短语(根据规则2)冠词+名词+动词+名词短语(根据规则3)The+名词+动词+名词短语(根据规则4)The+man+动词+名词短语(根据规则5)The+man+hit+名词短语(根据规则6)……等等。

乔姆斯基自己不承认他的语言学是结构主义语言学,但是许多人认为他与结构主义还是有联系的,这主要表现在他与索绪尔语言学方法的关系。

无论他如何反对索绪尔的语言学方法,他继承了索绪尔以后的结构主义方法还是一个事实。

而且他的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等观点也与一般结构主义有许多类似之处,如深层是神话结构,表层是神话;深层是亲属结构,表层是婚姻和家庭关系以及亲属关系;这些说法的重点是深层结构的先验性。

乔姆斯基的语言学方法既有结构主义的因素,又有唯理论哲学的因素,是二者的有机结合。

唯理论哲学观点主要是笛卡尔的“天赋观念”是一种“思维能力”,“天然能力”,“潜在性”,“倾向”,“习性”以及莱布尼茨等哲学家的观点。

乔姆斯基语言学观点在哲学上的错误在于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

他把语言分为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就是这种割裂所引起的。

不论深层结构还是表层结构都涉及语言意义问题,深层结构是语言意义的一种说法,正确地认识深层结构实际上就是深入地分析句子的意义。

深层结构决不是天赋的先验的能力的产物。

乔姆斯基的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的语言学理论对结构主义发生了重要影响。

结构主义者关于不同结构的划分理论正是从乔姆斯基那里受到了启示。

另外一个局限性表现为:乔姆斯基对语言转换的研究强调形式,偏废内容。

他把语言的创造性看成是一种形式化的系统,否认语言学习与经验习惯的关系,否认语言形式是具有内容的。

他关于语言的创造性,生成性与形式化的理论实质上是把语言材料纳入形式化的语言框架之中,再由语言框架造出新的句子来,这是先验论哲学观点在语言学上的体现。

如果撇开哲学观点,仅仅从语言本身来看,我们必须承认对语言结构的研究不完全是形式化的,也是实质性的,它是对语言认识的深入,标志着语言学的发展。

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结构,语言也不例外。

结构主义者认为语言存在着二元结构,在索绪尔那里是能指和所指的结构关系,在乔母斯基那里是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的关系,认识语言就是要认识它的结构。

结构主义语言学对于我们学习语言(特别是外语),学习各类语言(包括人机对话的语言)的转换技术,区分语言的能指和所指,理解语言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