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素质教育是指导我们自然学科教师备好每一节课的基本理念。

本节依据素质教育的理念,采用课外分组设计实验、课内讨论分析,再动手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培养在实验中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

培养了学在实践中完善认知,实现课本知识、社会需求与学生发展的最佳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在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以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本章的重点。

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包括水分代谢、矿质代谢、有机物和能量的代谢三个部分,其中有机物和能量的代谢是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共同实现的。

光合作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生物界最基本的新陈代谢。

因此,使学生牢固掌握光合作用这一部分知识非常重要。

光合作用部分共有五个问题:光合作用的概念、叶绿体中的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实质、意义。

重点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难点是光合作用的过程。

学情分析
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喜欢和别人交流,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因此,易于形成活跃的学习氛围。

小学学生对光合作用已经具有粗浅的了解和初步的基础,并且认知结构已基本形成,学习动机开始有了一定内在的信念,认知活动能力明显增强。

故在教学中,应该重点启发学生自主探索,通过设置适量的问题情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
2.2.掌握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3.3.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技能目标:
1.通过对光合作用发现史的学习,了解科学家的科学思维方法
2.通过实验(含设计),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能力;
3.利用精心设计的光合作用过程的多媒体动画,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综合能力;
4.利用巧妙设计的练习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让孩子从小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科学观,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说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解释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
3、说明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
4、光合作用的过程
教学难点:阐明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的同时能够让小学生听明白
关于教学重难点的描述
光合作用的实验以及其中讲解过程中用到的准也术语对于小学生来说不是那么通俗易懂,这为教学工作增加了困难。

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在跟小学生讲解光合作用的时候应该更加注意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的难易。

教学思路
按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教师的启发与学生的分析、讨论、归纳相结合,师生共同探究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其中探究学习法有对于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分离及作用,光合作用产物氧气的原子来源等采用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观察对比法:对光合作用的过程,采用先观察课件,再比较该过程中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归纳教学法:由光合作用过程归纳出它的实质和意义。

这些都将以PPT或者动画实验等手段来实现。

科学讲求实证,科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人们对的认识总是由个性到共性,由表象到本质;学会思考、发展思维对一个人非常重要;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一般依赖具体的形象及亲身的操作。

本课教学设计正是基于以上认识进行的。

教学准备:
计算机、PPT等课件(展示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录象、色素的吸收光谱、光合作用的过程等)、实物展示平台(展示学生的实验结果)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课件,在茂密的大草原上各种植物生机盎然,牛羊在吃草,长
颈鹿在吃树叶,狮子在懒懒的晒着太阳,一片和谐的景象。

2、录像放映结束教师提问:是什么让草原的树木和青草长的这么茂盛?
那些动物为什么吃了草木就能够活下来呢?3、你们觉得植物是不是对于
人类和自然界都很重要呢,为什么?通过问题创设,激发学生内在的好
奇心和探索的欲望。

3、在听取学生的发言后给予肯定然后引出“光合作用”这个名词紧接着提
问学生有没有知道这个词的含义的或者是他们对于这个词的理解是什么样的。

在听取学生的发言后带着问题和学生一起走进光合作用的世界。

4、过渡:那光合作用是怎么发现的呢,它的含义又是什么呢以及它给我们
带来什么启发?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板书课题:光合作用)
二、设计实验,自主探究
(设计实验使光合作用可视化从而形成科学概念)
在此之前给学生们讲个故事即光合作用的发现史1.亚里士多德认为:
植物体是由“土壤汁”构成的,即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完全来自土壤。

这一观点统治西方将近2000年。

2.1648年【比】赫尔蒙德的柳苗实验:构成植物体的物质来自水(H2O),土壤只供给极少量物质。

3.1771年【英】普里斯特利实验:植物能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污浊的空气。

4.1779年【荷】英格豪斯实验:在光照条件下,植物才能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污浊的空
气。

5.1782年【瑞士】谢尼伯实验:在阳光作用下,植物靠着二氧化碳营养,排出氧气。

6.1804年【瑞士】索热尔实验:定量测定发现,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制造有机物和氧释放量,远远
超过二氧化碳吸收量——水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7.1864年【德】萨克斯实验:证明绿叶在光合作用时形成淀粉。

8.1880年【美】恩吉尔曼的水绵实验:证实叶绿体在光下可以产生氧气。

9.1941年【美】鲁宾和卡门同位素标记实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水
10.1945年【美】卡尔文用同位素示踪法得知光合作用中间产物和环节,确定暗反应过程。

然后就其中1771年普里斯特利的实验作为重点讲述,放映该实验课件让学生观看动画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根据实验提问题:这两组实验的现象是什么?(单独密封的蜡烛很快熄灭、老鼠很快死去,与绿色植物一起的蜡烛暂时不会熄灭、老鼠会存活很长时间)有无植物的对比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三、综合分析,形成概念
光合作用的科学意义:即光能合成作用,是指含有叶绿体绿色植物、动物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碳反应(旧称暗反应),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或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或氢气)的生化过程。

同时也有将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化学能的能量转化过程。

这个只需要学生了解不要求掌握。

并再次返回上面三个提问:是什么让草原的树木和青草长的这么茂盛?那些动物为什么吃了草木就能够活下来呢?3、你们觉得植物是不是对于人类和自然界都很重要呢,为什
么?让学生从光合作用的含义里找答案。

四、课外拓展、激发欲望
有太阳的时候植物会发生光合作用,那没有光的时候植物会怎么样呢?除了植物能够光合作用还有没有其他物质可以做到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查资料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并在此呼吁学生保护植物,不然我们也会像那个小白鼠一样窒息死亡的,从小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

板书设计
光合作用
老鼠、蜡烛快速死亡
老鼠、蜡烛、植物存活很久
植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