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选修 2 海洋地理教学目标:一、海洋和海岸带1、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2、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3、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4、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5、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6、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7、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8、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二、海洋开发1、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2、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点以及海洋能的开发前景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5、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三、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1、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2、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四、海洋权益1、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2、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和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3、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本讲重点:1.海底地形、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2.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3.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4.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5.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本讲难点:1.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2.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考点点拨:《海洋地理》的总体框架-认识海与洋认泯海岸与海盛妙矗——认识海洋水体——认溟海一丸相互作用海埠带的丹按——海淳资膊的幵发二-海淳能的幵发 I —海洋空协的开发1—獰注自豪灾害与間范 保护海澤+ T —海洋环境问理与环境保护—维护海洋权益第一课时一、地球上的海与洋1海与洋对比2. 四大洋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 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3. 海(1) 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 海或洋相连。

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

(2) 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

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举例:陆间海一地中海 内海一渤海 边缘海一东海、南海 最大海一珊瑚海4. 海峡和海湾(1)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A. 分类:海峡有天然海峡和人工海峡两种。

B. 天然海峡的成因有多种,如海底扩张 、大陆漂移、地层陷落、冰川重压等C. 世界主要海峡认识海洋 开发海洋(2) 海湾A. 海湾多由沿海陆地沉降、海面上升淹没沿海洼地、河谷等形成。

B. 有一些海湾名为湾,实为海,如墨西哥湾、比斯开湾、孟加拉湾等。

C. 有一些海湾名为海,实为湾,如马尔马拉海、亚速海等。

二、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人賈认识阳汗KKfV三、海岸与海底地形---------- 1海曲址町間皱发農的京粉世乳(一)海岸1. 海岸线(1)定义: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

实际上,海面由于潮汐等因素而涨落不定,因此海岸线的位置也随之迁移。

通常人们把海平面升到最高处时与陆地的交线,叫做海岸线。

(2)影响海岸发育因素:除潮汐因素外,风暴潮、海底地震和火山爆发等引发的海啸、全球变暖等因素。

海岸与海岸带2•海岸的类型(1) 按海岸组成物质,可分为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和生物海岸。

(2) 按海岸塑造因素,可分为侵蚀性海岸、断层海岸、泥沙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

(二) 海底地形的分布海底地形: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分成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等主要类型。

大陆隆:也称大陆基。

是大陆坡麓向大洋盆地缓侵倾斜的海底沉积带。

深度约为1500— 5000m 之间。

靠近大陆坡的地方较陡,接近大洋盆地的部分较缓。

大陆隆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印度洋、北 冰洋和南极洲周围。

海隆:深海底宽广而下坡平缓的高地。

呈长条状或近似圆形,高出海底数百米,宽约数百千米。

海山:高出海底1000m 的死火山和活火山,坡度在5° --15。

之间。

深洋底的火山为点状散布, 呈椭圆形或狭长形。

;s&地形 洋中青犬陆边缘大陆垃2 *(三)海底地形的形成1洋壳的形成与海底地形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一扩张一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

洋中脊是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

洋中脊也是洋壳的诞生处。

地幔物质从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壳。

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即洋中脊和洋盆是洋壳形成与扩张的产物。

2. 洋壳的消亡与海底地形: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互碰撞时,大洋板块密度大,位置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

俯冲地带形成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

第二课时一、海水的温度和盐度(一)海水温度1海水热量的收入和支出:收入主要是太阳辐射,支出主要是海水的蒸发。

收支基本平衡,但不同季节,各个海区收支并不平衡,低纬度海区收入大于支出,中高纬度海区支出大于收入2. 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同一海区,不同季节=>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水平分布规律-同一爭节,不同海E=>高纬(水温低)低纬(水温高〉J L同一纬度匸=>暖流流经〔水温高塞流流过(水溫低)k垂直分布规律:从表层到深层,水温渐低r 1000米以下几乎无变化*3. 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海水的温度变化比陆地温度变化小;海洋上空的气温变化比陆地上空慢。

原因:海水热容〉陆地〉空气[经典例题1]下图是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分布曲线图。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叙述,正确的是()A. 热量净收入从低纬度海区到高纬度海区逐渐减少B. 各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C. 赤道海区热量收入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多D. 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2)有关海洋表层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 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均高于寒流流经海区B. 洋流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之间的水温差异C. 热量辐射是各纬度海区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D. 水温的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大于同纬度大洋中部【解析】(1)海洋热量收入来自太阳辐射,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热量收入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由图可知热量收入最多在赤道以北10 ° N附近,从全球海洋看热量收支平衡,而各纬度海区热量收支不一定平衡,由此可知正确选项为A、Do(2)洋流通过对高、低纬度热量输送、交换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的水温差异,且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区水温高,由于近岸洋流影响导致水温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大于同纬度大洋中部,故正确选项为B、Db【答案】(1)AD (2)BD(二)海水盐度:单位质量(100克)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氯化钠和氯化镁)的质量。

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

1. 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①气候因素一一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

② 洋流因素一一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

③ 河流径流注入因素一一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另外,高纬度海区结、融冰量的大小(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 区,盐度偏低)、海区的封闭度(海区封闭度越强,盐度会趋于更高或更低)、与附近海区海水的 交换量等也能影响到海水的盐度高低。

各个因素具有时空不同的变化,因此海水的盐度高低也具 有时空的差异。

2. 分析影响海水盐度因素的方法:① 同一纬度海区,主要考虑各海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② 不同纬度海区,主要考虑寒、暖流的影响;其次近岸海区河流径流注入量的大小;高纬度海区 还要考虑结、融冰的情况。

最高海区:红海位于副热带,降水稀少、蒸发旺盛、陆上流入淡水少与外洋相通的水域狭窄,达 4H %最低海区:波罗的海。

原因: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有大量淡水汇入;纬度较高,蒸发小、与外 洋相通的水域狭窄。

不超过1%3.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如下图)① 副热带海区盐度最高的原因:气温高,蒸发大;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

② 赤道海区盐度较低的原因:赤道低气压控制,蒸发量大,但降水量更大。

③ 高纬度海区盐度低的原因:气温低,蒸发量小;温带多雨带,多河流水注入。

④ 60° N 比60° S 海区盐度低的原因: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河流水注入多。

二、海水的运动(一)海水运动形式1. 波浪:风浪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巨浪,破坏力 极大2. 潮汐: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通常一天观察到两次,白天称为潮、夜晚为汐。

杭州湾为三角形海湾,口小内大,夏秋季节夏季风盛行,加剧潮势,形成钱塘潮。

大潮3•洋流: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流动,又叫海流,越向深处流速越小。

(二)洋流(1)洋流分类「大吒运劫和近地面风带是主要劫力,由此形成的洋浇叫风海流①按成因屮温度*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差异.导致海水运瓠叫密度流-一地海水减少,由相邻海区的海水来补充,叫补偿谎〔水平和垂直)②按性质:寒流、暖%筈寒流的温度不一定比暖流低:寒暖流只是与所经过的海区比,阿拉斯加暖流温度比加利福尼亚寒流低。

(2)洋流的分布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反气旋型洋流),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j拌球中高纬海区,形威逆时针方向大洋环流(气蛙型入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J 「冬季胡匕风.海水向西流.呈反时针方向流^1夏季西南风,海水向东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中、低纬度大陆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中高纬度大陆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

重要的洋流:①太平洋:北太平洋暖流、日本暖流(黑潮)、千岛寒流(亲潮)、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东澳大利亚暖流②大西洋:北大西洋暖流、墨西哥湾暖流、拉布拉多寒流、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巴西暖流、③印度洋:西澳大利亚寒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④环球:西风漂流(寒流)第三课时一、海一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1海一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① 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② 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③ 海洋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碳储存库,海洋对大气中 C02勺吸收是平衡C02的主要途径 ④ 海洋向地球大气提供40%勺再生氧气,人们把海洋与森林并称地球的两叶肺。

2. 海一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1) 全球的水量平衡是通过水循环来实现的各神水体不断更新,从而錐护全球冰的支态平衡倉义使地表各个圍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不断塑造脱形态能量来源:外因一一太阳辐射能、重力能,内因一一水的三相变化(2) 地球上高低纬间的热量输送主要是通过大气运动和洋流共同实现的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1沃克环流正常年份,在赤道附近及其以南海区,太平洋西部温度高、海面高,东部温度低、海面低的状态 下形成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