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长庆油气田地面工艺技术数字化与智能化实践
长庆油气田地面工艺技术数字化与智能化实践
构建油气水管道11万公里,约占中石油的1/3.其 中原油集输系统占40 ,天然气集输系统占35 ,供 注水系统占25 ,管径DN350以下占91 ,十年以上运 行管道占30 。
建设完成了油气田各类站场3033座,其中油田 2634座,气田399座,配套商业储备库,天然气储气 库,介质品种多,管线规格多,材料种类多。
无人值守两个三级数字化管理模式,通过“信息共享、统一调度、分级管理”,实现了油气田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成为工业化、信息化高度融合的典 范。
提纲
一、长庆油田地面工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二、长庆油田地面建设四化管理模式创建 三、长庆油田站场与管道智能化探索实践
二、长庆油田地面建设四化管理模式创建
鄂尔多斯盆地资源丰富,以典型的“四低”著称,多年来秉承资源开发与利用并重,始终把“创新驱动、安全环保、优化简化、提 质增效”贯彻开发各阶段。
定型工艺模式 应用模块理论 建立工作体系 引入数字技术 研发集成装置 强化科研工作
奠定标准化设计基础 优化标准化设计方法 规范标准化设计内容 拓展标准化设计内涵 提升标准化设计水平 夯实标准化设计根基
二、长庆油田地面建设四化管理模式创建
标准化设计技术体系为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进步创造条件。目前,形成了全面覆盖油气地面建设的标准化设计文件成果,包括标准模块 330个、标准图集106套、标准造价指标3860项,推广一体化装备1360台套,定型站场19大类135个系列。
二、长庆油田地面建设四化管理模式创建
长庆油田标准化设计根据井站的功能和流程,以工艺技术优化简化和模式定型为前提,以三维设计为手段、以模块组合为设计 方式,进行工艺流程、平面布局、模块划分、设备选型、配管安装、建设标准的“六统一”。
技术基础
关键手段
主要方法
核心内容
二、长庆油田地面建设四化管理模式创建
气井 油井 注水井 水源井
气田气 计量站 为井网供电
伴生气
天然气增压站(集气站)
接转站
脱水站
注水站 变电所
污水处理站 为各类站库供电
油气处理厂 原油库 污水外排站
天然气 液化气 轻烃 原油
硫黄 氦气 清水 污水 供电
主要 产品
次生 产品
5
二、长庆油气田完整性管理技术探索
“三化设计、四化管理、五化建设”
二、长庆油田地面建设四化管理模式创建
近十年来,结合各油气田开发实际,依托“四化管理”工作和重大专项、现场试验,集成创新了一批成熟、高效技术,研发了 一批先进、适用技术,攻关了一批核心、储备技术,形成了以下十大关键技术,支撑油气田数字化智能化建设:
特/超低渗透油气田地面关键技术 致密油(气)田地面关键技术 油气田提高采收率地面配套关键技术 黄土源地面管道水工保护关键技术 气田与矿产资源重叠区管道与站场建设技术 油气田低含硫化氢管道集输工艺关键技术 储气库(储备库)地面关键技术 标准化与撬装化关键技术 油田地面管道完整性管理关键技术 油气田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地面关键技术
油田形成了马岭、安塞、西峰、靖安、姬源、华庆等为代表的低/超渗透(致密油)油田开发地面模式,气田形成了靖边、榆林、 苏里格、长北(壳牌)、苏南(道达尔)等为代表的低渗透(致密气)气田开发地面模式,满足了不同时期、不同油气藏规模经济 有 效开发需要。
创新了以“标准化设计,数字化配套”为龙头的“四化管理”模式,建成了与5000万吨配套的相适应的地面系统工程,为油气 田上产和稳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探索提升与6300万吨智慧油田匹配的地面工艺技术。
长庆油气田 地面工艺技术数字化智能化实践
胡建国中国Leabharlann 油长庆油田分公 司2019年3月
前
言
长庆地面建设将以“资源有限、创新无限”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5000万吨发展”目标为起点,坚持破解“6300万吨目标”问题为 导向,攻克“二次加快发展”瓶颈技术为突破,全力推进智慧油田技术创新发展。攻关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探索“四化管理 ”模式,践行“五化建设”模式,利用“工业机器人巡检,无人机巡线技术,智能化检测技术”,强化装备的小型化、集约化、撬装化、立体 化、空间化,实现智慧油气田地面工艺技术创新,大力实施“智能油田”三步走发展战略,助推特超低渗透油气田开发上水平,打造国家致密 油(气)非常规开发地面建设示范区。
标准化设计技术研究推动低渗透油气田开发地面建设数字化技术创新。长庆油田标准化设计主要开展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定型了 地面工艺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形成了完善的一体化设备集成技术理论和站场撬装化管理体系,推动了“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技 术进步,成功开发了超低渗透和陇东致密油田及苏里格致密气田开发。
一、长庆油田地面工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特超低渗透油(气)田开发的典范“四化管理”,数字化管理技术是实现油气田规模有效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数字化建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以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用工总量为目的,通过数字化前端设备的研发和应用,实现了数据实时采集、传输、气井紧急截断、远程控制; 第二阶段:以自动化控制为目的,通过数据信息共享、远程安全预警,实现了生产运行集中监控、统一调度,井站无人值守和数字化应急指挥; 第三阶段:以智能化管理为目的,通过与地质、油气藏、井筒、地面和运行等专业子系统相融合,实现大数据决策支持、智能化管理控制。 依托自主研发的《油气田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形成了生产指挥中心、采油(气、输油)厂、作业区(处理厂、联合站);作业区、中心站、
一、长庆油田地面工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油气田开发包括油气藏工程、钻采工程和地面工程。地面工程以油气集输工程为主线,涵盖从油、气、水井到油、气外输交接(销售)的全过程:包括收集、计量 、处理、产品外输以及处理、回注、回用、外排等所有环节;其产品有原油、天然气、凝析油、轻烃、液化气、硫黄、氦气、水等;工程涵盖了油、气、水、电、路、 讯等十大系统工程。
提纲
一、长庆油田地面工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二、长庆油田地面建设四化管理模式创建 三、长庆油田管道与站场智能化探索实践
一,长庆油田地面工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长庆地处鄂尔多斯盆地,横跨陕甘宁蒙晋 5省(区),面积37万平方公里。经历了40多年 的开发历程,开发油气田36个,形成了“油气 并举,协调发展”的格局,成为我国重要的油 气生产基地、天然气枢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