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合同的效力08

五、合同的效力08

理或经其法定代理人追认才能生效。

陈某智力超常,生活自理能力N强, 12岁就考上华大,大三时因某项发明 以五万元和某公司达成转让协议,请问 该协议是否有效。
催告权和撤销权



由于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效力不确定, 为防止相对人的利益受到损害,《合同法》规定了: 催告权: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个月内 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 撤销权: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一般是 指在签订合同时不知道或者不可能知道对方是限制 行为能力人)有撤销的权利,但撤销应以通知方式 作出。


(2)无权代理订立的合同
(3)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越权订立的合同 (4)没有处分权订立的合同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

我国《民法通则》及《合同法》规定, 限制行为能力人只能与他人订立与其年龄、 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合同,以及自 己纯获利益的合同。限制行为能力人要从事
超越其能力的行为的,应出其法定代理人代
相对人同样享有催告权和撤销权


2000年3月底,B公司将盖有本公司公章的委托书 交给丁某,委托他购买呢大衣。同年4月2日,丁某以B 公司名义与A服装厂签订了购买运动衫合同。合同规定, B公司购买A厂的运动衫200套,每套单价300元,共 计货款6万元。A厂4月底之前交货;货到后15天内B公 司付清贷款。双方如有违约,按3%支付违约金。丁某 将签好的合同带回,交给B公司王经理,并说该货为名 牌产品,物美价廉能畅销。
无处分权人订立的合同

无处分权人订立的合同,是指无处分权 人处分他人财产而与第三人订立的合同。

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的财产,经权利 人确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在签订合同后取得 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共有财产)

王某将其手表借给苏某使用,苏某却将 该手表卖给姚某。依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下 列关于苏某与姚某之间买卖手表的合同效力的 表述,正确的是( ) A.无效 C.效力待定 B.有效 D.可撤销


李某夫妇于2000年3月退休后回乡下居住,其在 市区的一套三居室住房闲置未用.2001年10月5日, 李某原单位的同事王某来到李家.询问李某的住房 是否有出租的打算.李某认为房子闲着也没用,如 得到一些租金还可贴补一点家用.就与妻子商议, 但妻子认为在农村住着不大习惯.呆些日子还要回 城里居住,坚决不同意将房屋出租.王某看李妻态 度坚定.只好作罢。李某在将王某送出家门后单独 告诉王某:“你做好租房的准备,老伴这边的工作 由我来做。”


为了能够及时将这些荔枝运到北方市场,任某抓 紧联系车辆,并退掉了一些来销售荔枝的客户。 但当他到达南方找到尤某后,得知尤某已在前一 天以每箱120元的价格,将所有的优质荔枝卖给了 北方的某地两位果品商人。他拿着尤某亲笔写的收 条论理,而尤某却说:“这收条是我写的,那是我 借你的4万元钱,我还你就是了,但是,我同你之 间并末签订合同,我们之间并末成立荔枝买卖的合 同关系,因此,我将荔枝卖给你或者卖给他,那是 我的自由,他们给我出的价比你的高,我当然要卖 给他们。”
2、缔约过失责任和违约责任的区别




1.性质不同。违约责任是因违反合同约定的义务而产 生的责任,它是以有效合同关系的存在为前提的;而缔约过 失责任的当事人之间并不存在合同关系,是一种合同法上的 责任。 2.发生时间不同。违约责任发生于合同成立生效之后; 缔约过失责任发生在合同订立过程中。 3.归责原则不同。违约责任一般是当事人违约就应当承 担违约责任,缔约过失责任是由于当事人主观上的故意或过 失,造成对方的损失时,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4.承担责任的方式不同。违约责任形式多样;缔约过失 责任只有一种方式,即赔偿损失。
(二)合同的生效条件

1、主体合格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4.如果法律、行政法规有特别规定或当事人约 定,合同生效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或办理批被、登记 等手续的,应在办完有关手续后合同才能生效。比 如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企业财产抵押合同等。 (汇源与可口可乐)


王经理对此合同未置可否。同年4月30日A厂交 货,B公司经验收后进行出售,并给A厂汇去1万元 货款。后因运动衫销售状况不好,就不再付款。6月 1日A厂仍未收到全部货款,催B公司付款。B公司称, 丁某超越代理权限,合同无效,B厂无奈,只好诉诸 法院。 (1)该合同是否有效?丁某的代理是否有效?为什么? (2)谁是违约方?为什么? (3)此案应如何处理?违约方应承担什么违约责任?
(二)合同的形式

1、书面形式:有固定凭证,证据清楚,能够明确当事 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对于预防和处理争议很有好处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 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房屋买卖合同;房屋租赁合同)(电子商务),应当采 用书面形式但没有采用的,只要当事人已履行了主要义务 的,对方接受的,合同应推定成立 采用书面形式合同的当事人应当书面合同上签名或盖 章。当事人没有书面合同上签名或盖章的,只要当事人已 履行了主要义务的,对方接受的,合同应推定成立。
表见代理P161

指代理人虽无代理权,但善意的第 三人在客观上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其有代 理权,并因此与无权代理人为民事法律
行为,并使该项法律行为的后果直接由
被代理人承担的法律制度。


某甲是乙公司的销售人合同书及介绍信。后乙公司因故将其辞 退,但空白合同书及介绍信没有全部收回。 某甲以该空白合同书与丙公司签订一份合同。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该合同() A.不成立 B.有效 C.效力待定 D.无效
五、合同的效力P158

(一)合同的效力的概念

合同效力,是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在当事人
之间产生的法律约束力,即通常所说的合同 的法律效力。
(二)合同的效力范围


1、合同对当事人的效力。同时当事人必须依 据合同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当事人必须全面、实 际地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 更或者解除合同;当事人如果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 行合同,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2、合同对第三人的效力。当事人依法享有排 斥第三人妨害合同权利实现和在第三人侵犯合同权 利时要求赔偿的权利。此外,法律还允许债权人在 特定情况下向第三人主张代位权和撤销权,以保全 合同债权。
四、合同的内容与形式P155

(一)合同的主要内容: 1、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法院管辖权) 2、标的; 3、数量; 4、质量; 5、价款或者报酬; 6、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法院管辖权) 7、违约责任;(违约金) 8、解决争议的方法。(仲裁)



原告姜某于1996年租用了饭店旁边一间简易楼,并签订了 房屋租赁合同。姜某与被告李某商定,每月付给李某500元的 租金,租期为3年。合同约定3个月之内,李某将房子内的杂物 腾空,等姜某付过第一个月的租金之后,便可入住。 到了入住的日期,姜某带着第一个月的租金,找李某要求入 住。不料这时,李某已经将房子租给了另外一个台商作为存放 货物的仓库。姜某找李某说理,李某认为合同主要条款不全, 因此所签合同无效。姜某则认为合同的主要条款已经达成一致, 合同成立。 李某道:“我们签的合同没有约定交付房租的具体日期和具 体方式,也没有违约责任的具体规定,所以不能认为合同成立。 因此,合同对我没有什么约束力。把房子租给台商,这是我的 自由,你没有租到房子,我不承担任何责任。”无奈之下,姜 某向法院起诉李某的违约行为,要求法院予以审判。
无权代理订立的合同

无权代理人订立的合同,是指无代理权的人代 理他人与相对人为立的合同。包括:行为人没有代 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 义订立的合同,属于无权代理人订立的合同。

此类合同,除表见代理情形外,未经被代理人 追认的,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法律效力。相应的合同 责任由无权代理行为人承担;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越权订立的合同

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他组织负责人的权限依 法或依其组织章程都是受限制的。 如果按照“越权
行为无效”的原则来处理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的行
为,相对人的合法利益将难以保证。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的越权行为,除非相对 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们的行为超越权限的以外, 他们的越权行为有效。

李某经营的饭馆准备转让,其价格比较优惠。刘某 有购买的想法,并与李某进行了商谈。此时,陈某 也有一饭馆欲转让。他得知此事后,想让刘某买自 己开办的饭馆.于是故意以高价购买李某的饭馆为 由向李某做出意思表示,并进行了长时间的谈判。 而陈某则暗地里与刘某签订了转让协议。随后,陈 某找借口不与李某签订购买饭馆合同,造成李某饭 馆卖不出去,最终不得不以更低的价格卖给别人。 此后,当李某得知陈某的所作所为之后,认为自己 在饭馆的转让过程中所遭受的损失完全是由于陈某 的行为造成的,要求陈某赔偿损失,陈某不同意。 在遭到陈某的拒绝后、李某向法院提起诉讼。




张某欲自己购买一套设备建塑料加工厂,但因资金不够 向刘某借款10万元。张某对刘某说:我付了款就能运回设备, 预计两个月内可安装调试完毕,开工后资金一周转过来即可 还款。刘某说:时间不长,我也不急用,你打张借条我就给 你钱。张某就写了一张“暂借刘某人民币10万元整.工厂开 工后第二个月即如数奉还”的借条。时隔不久,设备运到, 张某此时发现搞塑料制品加工不如倒卖原材料赚钱,于是张 某将自己购进的塑料加工设备租给他人,利用刘某的借款去 倒卖原材料。半年以后,刘某见张某有钱做买卖却迟迟不还 借款,便向其索要。张某说借条上写明的条件是开工后第二 个月还款,现在虽有了设备却没有开工,故要等到升工后再 还,经几次交涉.刘某见张某没有还钱的意思,便向法院提 起诉讼。
(合同有效吗?3分钟)



2、口头形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