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滨音诗教案及反思

海滨音诗教案及反思

6神州大地——海滨音诗《鼓浪屿之波》歌曲教案设计
音乐孙琳琳教学内容:歌曲《鼓浪屿之波》
欣赏《大海啊,故乡》
课时:一课时
课型:唱歌综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亲切、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鼓浪屿之波》,让学生感受深切的爱
国情怀,体会歌中的思乡之情。

2、通过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使学生能够体会寄托于大海的音乐蕴
含的无限深情。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用各种艺术形式表现对大海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鼓浪屿之波》,提高学生感受并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难点:1、正确的演唱歌曲《鼓浪屿之波》,准确地表现中华儿女盼望祖国统一的真挚情感。

2、注意歌曲中的乐句及弱起节奏构成的旋律。

教具: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听唱法、欣赏法、示范法、情景感染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歌曲视频《荷花别样红》(学生欣赏)
问题: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问题)
(2)师总结导入课题。

二、新授
(一)学唱《鼓浪屿之波》
(1)欣赏鼓浪屿风景。

(2)小组长汇集资料并展示(预习展示)
(3)播放歌曲(学生欣赏并回答问题)
问题:歌曲速度、曲调是怎样的?(速度中速,曲调优美抒情)
歌曲中除了鼓浪屿还提到哪些地方?(结合问题介绍作品背景)
台湾基隆港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教师补充)
(4)再次播放歌曲(自主探究学生选择自学方式随录音学唱旋律)问题:你觉得歌曲中哪个乐句最难唱?(难点)
说说歌曲分几个乐段,每个乐段表达了什么内容?
歌曲分两个乐段,第一乐段表达了大陆与台湾骨肉情深,历史源远流
长;第二乐段乐句紧凑,表现了两岸人民渴望早日相聚的迫切心情。

(5)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解决问题(合作竞学)
小组推荐代表上黑板划旋律线(四位同学)并分析旋律、分句教唱旋
律,解决难点。

(教师及时纠正错误的地方)
(6)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填词演唱。

(教师及时纠正错误的地方)
(7)教师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巩固训练)
(二)欣赏《大海啊故乡》
(1)播放作品,学生欣赏。

(2)我来当老师,学生分小组设计问题并邀请其他小组来回答问题。

歌曲的歌名、曲调、速度、情绪。

(3)随录音演唱歌曲。

(三)拓展延伸,感情深化
学生分小组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有关大海的诗歌、歌曲、美术作品等)(四)师总结,小组进行评价(自评、互评、师评)
这节课我们通过演唱、欣赏等不同的艺术形式来感受与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思乡之情,领悟大海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从而使我们更加热爱祖国,更加依恋大海,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板书:第四单元《海滨音诗》
5 6 6 5 5 3 3 2 1. 5 5 ……
旋律线:
力度记号:p mp f mf
教学反思:过五关大练兵
随着一首优美抒情的《荷花别样红》,我的过五关达标课拉开了序幕。

在情境导入这一环节我选择了这首学生熟悉的歌曲,让学生很快融进了教学活动中。

(一)预习展示:这一环节我播放了鼓浪屿风景视频,通过感官视觉了解鼓浪屿的人文地理等,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

(二)合作探究:,播放歌曲,感受歌曲旋律,让学生在熟悉、理解歌词的同时,体会歌曲的意境情感,感受音乐情绪,了解创作背景。

让学生主动参与视、听、说、唱、等音乐活动,便于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从学唱、演唱过程中找出难点。

在视、听、感、唱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比较宽松的氛围中学习,同时共同解决本课难点。

而难点由学生自己提出,并非教师自己预设的“拦路虎”。

倾诉、直白思念台湾亲人,盼望祖国早日统一,渴望亲人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

让学生对歌曲进行情感和情绪处理。

(三)巩固练习:在演唱《鼓浪屿之波》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的表演来体验歌曲的情绪和情感。

让歌曲的意境表现得更到位更完美。

欣赏《大海啊!故乡》,让学生当老师自己设计问题自己解决,让学生感悟音乐、理解音乐的同时也体验到音乐所带来的不同情趣。

(四)拓展延伸,情感深化:学生举例:体会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对大海的感受。

例:文学作品、歌曲、绘画···,通过不同艺术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觉得音乐的课堂是生动而丰富多彩的,让其从不同角度体验到音乐的无穷乐趣。

(五)你评我评大家评:把评价这一环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感觉到他们才是这节课的主人。

本节课唱歌环节学生们接收能力很强,学得快,课堂始终围绕歌曲中所表现的渴望祖国统一的情感为主线,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设计强调课堂的音乐性,紧紧围绕音乐,体验、比较、探究合作,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过程方法。

整堂课无论是听赏、讨论、拓展,始终贯穿在表现大海的音乐为主线,音、情、景相互交融的氛围之中,课堂效果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