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开挖工程作业指导书
1.1测量放线及作业带清理:
1.1.1线路交桩
1)交桩前应充分熟悉图纸,并通过设计交桩掌握线路实地的变坡点、拐点。
2)接收设计单位设置的线路控制桩时,线路控制桩应与施工图纸对应交接,控制桩上应注明桩号、里程。
依据设计提交测量基准点,基准线和水准点及其书面资料以及国家测绘标准和本工程精度要求,测设自己的施工控制网。
3) 对丢、缺的控制桩和水准基标应同设计单位联系,恢复后再交接。
4)所有由业主设立的标志桩应认真保护,现场交桩必须做好交桩记录。
1.1.2复测
1)开工测量首先要按要求做好接桩、补桩工作,同时工程技术人员组织测量人员认真熟悉图纸和标准要求,确定施工作业带的断面布置。
2)对本工程中的某一部分进行定位放线或高程标定时,应至少提前24小时通知项目监理,以使项目监理能够对定位放线或高程标定工作进行检查并发出指示。
3)测量放线施工中,要对管道中心线、管沟边界线、布管中心线和施工作业带界限进行放线,用白灰线作出明显标志,并将管线中
心桩移到施工作业带的一侧保护起来。
4)测量放线用仪器如经纬仪、水准仪等,必须经法定计量检定部门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1.2地下障碍物探测及挖设探坑
1.2.1地下障碍物探测
1)施工场地现场或周围有不少共用设施,如电力、电信、通讯、给水管道、排水管道等。
由于地下已建设施障碍密布,虽然工程在设计之初,各有关部门就地下设施情况都与设计单位进行了图纸会签,但实际施工中会有很大偏差和漏项,这些地下管线和障碍物并没有全部在图中表示出来,施工前必须有关市政部门结合并进行现场详细踏勘,查明地下管线和障碍物的位置和标高,制定保护或位移修复的措施。
2)在有地下管线和障碍物的地带施工时,必须提前三天通知监理工程师或有关主管部门人员参加,确定准确的位置。
3)如果承包人要切断施工中所遇到的地下管线和障碍物,必须事先向有关当局提出申请,并在收到经监理工程师目击证明的书面批准后方可实施。
1.3施工围挡
1.3.1围挡区域即施工作业带必须是经过市政有关部门审批的区域,不得超占。
围挡内施工作业与外界完全隔离,围挡一端设置施工设备及人员出入的安全门,围挡外明显的位置设置警示牌。
1.3.2施工围挡一般采用0.9m宽、1.8m高(1.1mm厚)彩色压型钢板和型钢骨架组成,为防止施工过程中的残土外卸,围挡下部或外侧砌筑0.3m高、0.12m厚挡土小墙。
1.3.3彩钢板设置应紧密拼接、板间不留缝隙,与型钢支架连接有螺栓连接和绑扎连接2种常见方式,彩钢板颜色一般多为红色、兰色及白色等。
钢骨架多采用φ48×3.5无缝钢管。
围挡支设时应顶部挂线找平。
1.4 管沟开挖
本工程管道的管沟在市区内采用人工开挖;耕地区域采用机械开挖、人工进行清理。
1.4.1管沟开挖
1)在开挖中使用的工作方法、施工设备和临时工程不得影响任何公共设施,包括已建构筑物、已建管道、电力线路等。
2)开挖应与管线敷设工序紧密配合,所有挖槽的边坡要确保安全。
3)开挖的沟槽底部应当仔细地测量高程,沟底平整并达到准确的埋深,保证管子有连续的支承。
沟槽底部应仔细检查一遍,任何可能引起管子躺不平或管子及其涂层受到损伤的石头、硬块物应予以去除。
4)挖掘接口处的沟槽时,为了接口操作容易,应尽量留有余地,必须保证接口操作。
5)除了特殊情况之外,管沟边线应是一条直线,沟底应在一平面,开挖深度为管顶距地面不小于1.8米,确保管线在最大冻土深度下,如遇特殊情况,必须经有关技术部门同意,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后方可变动,用机械挖沟时,槽底应留0.20m厚的土层暂不开挖,应于下一段施工开始之前用人工及时清理沟底至标高。
并不得破坏原状土,开挖后立即进行下一作业工序的施工;在湿陷黄土地
区,不宜在雨季施工,或在施工时切实排除沟内积水。
开挖时应在槽底预留0.03~0.06米厚的土层进行压实处理。
6)沟槽挖出的土方应与沟边距离为0.3米,用于下管和行走。
并且堆土高度不应超过1.5米,靠房屋墙壁堆土时,其高度要求不超过墙高的1/3。
余土及废料处置采用密闭的运输车辆运至业主指定的堆放场,如果没有这样的堆放场,将其送到自己选定的堆放场。
7)管沟宽度根据管道深确定,通常为管道工程直径加0.5米,且上口宽度不得小于0.7米。
如果考虑放置木桩或沟下作业等情况的,该处管沟适当放宽;施工时要防止土方塌陷,在挖土方工程中万一出现塌方,应及时处理,加宽沟槽,以满足安全的要求。
8)在耕植地地段开挖时,应将耕植土与下层土分开堆放,避免破坏耕植土;应堆放在管沟的一侧。
在城市市区内开挖时,对板油﹑水泥道面用切割机进行切割.在街道上开挖时,道板人工启出,存放在合适地点,并摆放整齐,避免施工损坏。
9)局部超挖部分应回填压实。
当沟底无地下水时,超挖在0.15米以内可用原土回填;超挖在0.15米以上,可采用石灰土处理。
当沟底有地下水或含水量较大时,应采用级配砂石或天然砂回填至设计标高。
超挖部分回填后应压实,其密实度应接近原天然土的密度。
土方塌方的防护方案
一、所有作业人员上岗前必须经安全部门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
二、所有作业人员必须强化安全意识,把自身和他人的安全作为工程施工中的第一要务,并时刻提醒自己和他人注意工程中的施工安全。
三、下沟作业时要佩戴安全防护用具,如安全帽、安全绳、防护手套等。
四、下沟作业时要先观察作业面的土质情况,对存在塌方隐患的地方要及时进行清理和采取相应有力的支护措施进行支护。
五、对于高危地段的作业施工,沟上要设有专职的安全人员进行现场看护,采用有效的工具对土体和周边的土体进行变形监控,如发现有较大变形,要及时通知沟下作业人员进行紧急避险。
高空坠物的防护方案
预防高空坠落、物体打击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特制定本措施:
1、高空坠落、物体打击事故宜发生在脚手架作业、各类登高作业、塔吊作业、外用电梯安装作业及空口临边作业等。
五临边是指深度超过2m的槽、坑、沟的周边;无外脚手架的屋面和框架结构楼层的周边;楼梯口的梯段边;尚未安装的栏板、栏杆的阳台、料台、挑平台的周边;临边的不安全因素很多,是施工中防止人、物坠落伤人的重要部位。
2、施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制定预防高空坠落、物体打击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项目经理对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项目经理部应结合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建筑工程特点编制预防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事故的专项事故方案,并监督实施。
3、施工单位做好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及安全预防工作。
所有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作业安全知识的教育,上岗前必须依据有关规定能够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交底,接受交底人必须履行签字手续。
对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必须按规定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关的安全技术交底,同时受教育人必须履行签字手续。
4、作业人员应经过体验,合格后方可上岗。
施工单位必须为施工作业人员提供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带等必备的安全防护用具。
并提供安全可靠的作业环境,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正确佩带和使用。
损坏其他管线造成人身伤害的防护措施
1、提高人员素质是防范人身伤害事故的根本保证,通过各种形式使员工树立与企业兴衰休戚相关的思想意识,并认识到如果由于自己失职造成人身伤害时,将对被伤害者和企业负有过失责任,从而激发工作中的高度责任心和学习掌握安全规程、制度的上进心。
2、施工单位做好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及安全预防工作。
所有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作业安全知识的教育,上岗前必须依据有关规定能够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交底,接受交底人必须履行签字手续。
3、施工作业前应将施工设计图纸与各管线单位进行汇签,确证其他管线的具体位置,在施工前做到心中有数。
4、施工作业时及时通知各管线单位的巡视人员到达现场进行现场指认,对露出的管线及时做好防护,以免发生不该发生的安全事故。
5、施工时遇不明管线时要请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指认,在不清楚管线的具体性质、具体位置时不要轻易施工。
警示不足引发人身伤害的防护方案
1、施工现场指挥人员必须树立强大的责任心,对施工作业面的安全措施要有一个综合的、全面的、有效的考虑。
2、现场指挥人员必须经本单位的安全措施培训,对施工现场所出现的安全隐患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3、现场指挥人员对施工作业现场要有一个全面的控制,对现场周边的环境、车辆、人员等综合因素做到全面掌握,将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之中。
4、结合施工现场的综合情况,将存在人身伤害的安全隐患处设立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警示标志的设立要符合施工现场安全相关规定的要求。
5、施工现场应做好相应的安全围挡,并保证安全围挡符合安全规定的相关要求,围挡要确实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保障作业面内所有人员的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