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城东楼无题
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 化沧桑
4、根据《咸阳城东楼》内容,概括作 者“愁”的原因。
官宦在外,思念家乡; 国势动荡,危机四伏; 江山依旧,世事沧桑。
• 许浑的《咸阳城东楼》属于( B )
• A、政治讽谕诗 • B、咏史怀古诗 • C、山水诗 • D、田园诗
无 题
李 商 隐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 又号樊南生。因牛李党争,处于夹 缝之中的李商隐终生仕途坎坷。为 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 “小李杜”。其“无题”诗以爱情 为题材,历代传诵不衰,但诗旨隐 晦曲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 诗精于用典,色彩瑰丽,寄托遥深。
小结
这首诗是描写爱情相思最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千百年来其影响巨大深远。颔联以“春蚕”“蜡 烛”一对最有表现力的比喻来抒写强烈的相思和 至死不渝的爱情,这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也是 千古传诵的名句。这种忠贞的感情是一种高尚的 精神,不管是对爱情、对友情、对工作、对事业 都需要。
全诗构思巧妙,想象细致入微,比喻精确得 当,语言生动精辟、意境优美,如同一支动人的 歌,久久留在读者的心上。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 (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 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 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 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 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 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 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 “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 之。
无题
1、诗以“无题”命篇, 是李商隐的创造。
2、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 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 其内容或诗中之意不便 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 当的题目表现,所以标 以“无题”。
理解意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kān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例子:重病期间,周总理仍旧坚持工作,在他身 上,我们可以领悟到什么叫“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上面两句写的是诗人自己,下面两句就转到对方女主人公 身上了,想象她别离后的生活。此联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虚写。设想情人对自己的思念之苦。从“应”字可见。
1、分析“一上高楼万里愁”的 “愁”含义和作用。
含义:愁,思乡,怀古。 作用:一个“愁”字奠定全诗的感 情基调。以“愁”开篇,其后交待 “愁”的缘由(用首句引出下文情 感的抒发)。
2、《诗境浅说》评“山雨欲来风满楼”可谓 “绝妙好词”, 试从内容角度赏析。
全句只有寥寥七个字,十分形象地写 出山城暴雨即将来临的情景,使读者仿佛 身临其境。
点明分离的季节(暮春)及环境(百花凋谢),用“东 风无力”和“百花残”营造了离别的悲伤凄凉的意 境,借景抒情,以暮春衰残景物烘托离愁别绪,倍 增哀怨。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概括颔联的内容: 爱情忠贞。 2.此为名句,理解“春蚕”和“蜡炬”两个意象的
2.“但愁云鬓改”怎样理解?“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 情人怎样的心境?
“但愁云鬓改”,早晨起来,因为思念的愁苦,连 头发也散乱渐白,形象表达了主人公的离愁之深。 “夜吟应觉月光寒”是诗人想象姑娘感到月光的凄 清和寒冷,传达出女主人公孤寂凄凉的心境。
尾联: kān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你的住处从这里去没有多远,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 可即,难以知道你的音讯。希望有青鸟殷勤的替我探 望你,为我们传递消息。
首联: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概括首联内容:惜别之苦。 2.比较揣摩两个“难”字有何不同?
前者为“困难”,写出情人相见之苦; 后者为“痛苦、难受”,写出离别之苦。 3.理解“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意境。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相见本已艰难,离别更是令人难受,又兼暮春时节,春风无力, 百花凋谢,让人更加伤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就像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燃尽时才停止流 烛泪,我对你的爱坚贞不渝、至死方休。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早起对镜梳妆,担心鬓发变白容颜憔悴,忧虑年华易逝所爱之人 也许正在凄清的月光下苦吟吧!
同时还预示着唐皇朝的统治,已经面 临着崩溃在即的危机。
此联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 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3、简要赏析《咸阳城东楼》颈联
的表达效果。
颈联晚眺近景,虚实结合,通过视觉和听 觉描写强调过去的禁苑深宫,现今只是绿芜遍 地,黄叶满林,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 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 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今昔对比,吊古 之情油然而生。
表情作用。
春蚕吐丝,到死才吐尽;蜡炬成灰,烛泪 才流干。运用双关语不露浮躁之痕,“丝 方尽”隐指“思方尽”,“烛泪”隐指 “相思之泪”,曲折丰富地表达了两个有 情人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比喻真是新奇 而巧妙。
现在人们赋予“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什么样的新意?
⑴原意: 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 ⑵新意: 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翻译:羁旅过客还是(自己)不要追问秦、 汉灭亡的往事,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 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
1、分析“一上高楼万里愁”的“愁”含义和作 用。 2、《诗境浅说》评“山雨欲来风满楼”可谓 “绝妙好词”, 试从内容角度赏析。 3、简要赏析《咸阳城东楼》颈联的表达效果。 4、根据《咸阳城东楼》内容,概括作者“愁” 的原因。
1.理解典故 2.表意作用。
尾联用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以传说中的 仙山---蓬莱山 作为对方居处的象征,以王母驾下的青 鸟使者代为打探她的下落。
既表达了对心爱之人的劝慰之情,也倾诉了自己绝对 没有放弃再次相见的一线希望的恒心与决心,但这个 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 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写 完了,这场悲剧的结局如何,我们无法知晓,或许抒 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咸阳城东楼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翻译: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芦 苇杨柳丛生,好似江中沙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翻译:乌云刚刚浮起在磻溪上,夕阳已经 沉落楼阁后面。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 飒飒。
咸阳城东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翻译:秦苑汉宫,一片荒凉。夕照下,鸟 儿落入丛生的杂草之中,秋蝉在枯黄叶间 鸣叫。
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 (849年)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此时大 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 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一个秋天的傍 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 写下了这首七律。
咸阳城东楼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