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TD-LTE测试阶段、目的和方法

TD-LTE测试阶段、目的和方法


•干扰信号到测试基站的path loss小
在选点时应注意,邻小区小区边缘也是切 换发生的区域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
网络加载-IoT介绍
IoT (Interference over Thermal)
采用“比热噪大几倍”的方式量化表示上行干扰大小
IoT=10log10((I+N)/N)
干扰小区内的UE发射功率越大,对测试小区基站的上行干扰就越大,IoT也就越高 干扰小区内的UE离测试小区基站越近,对测试小区的上行干扰就越大,IoT也就越高
峰值速率,MIMO性能 HARQ/频选调度/时延/抗干扰 发射机性能 接收机性能
功能测试
性能测试 射频测试
测试结果
>95%
68-82M(DL); 14-28M(UL) 68-224(控制面); 8-22(用户面) 10%-50% 1-4dB @ low SINR >99%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
测试结果
测试项目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
网络加载-相邻小区干扰(下行)
目前在TD-LTE外场测试中,普遍采用“模拟加扰”方式产生相邻小区的下行 干扰。模拟加扰方式有时也叫做“Dummy Load” 具体方法:
在分配好真实数据的资源之后(如果有真实数据),剩下那些未被分配数据 的物理资源(PRB)将会被分配一些无用的数据(没有任何UE接收)并发送 出去,造成与之相邻的小区受到干扰。
X% X% X% X%
下行干扰级别量化计算方法:
X%
例如70%: 干扰区域 所有被占用的PRB(真实数据+无用数据)/总带宽提供的PRB总数 = 70% 注意: 为了达到干扰的真实性,模拟加扰产生的数据应该是放在随机化的PRB上,而 不是某些固定位置的PRB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
网络加载-相邻小区干扰(上行)
• 外场组网性能测试
• 主要关注在同频组网下针对各信道 的进行针对性的测试和分析
测试结果
• 初步验证TD-LTE组网能力 • 推动终端芯片发展,逐步引入商 用终端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
规模外场测试-测试目的和内容
在更大网络规模、更多用户数、更复杂无线通信环境下,全面验证TD-LTE基本功能、 性能以及各种应用技术(如多天线技术、同频组网以及干扰协调技术、TD-LTE与 2/3G互操作、室内分布等)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
网络加载-负载类型分类
TD-LTE系统的“负载”,从测试角度说可以分为两种:
1. 同小区分享资源
• 该小区的PRB资源会在同小区的所有 UE之间分享 • 一般称之为“加载”
2. 邻小区干扰
• 相邻小区在同频传输会带来干扰。干扰会降低信号质量 • 一般称之为“加扰”
测试UE 同小区UE 其他小区UE
• 空口时延: • 端到端时延: • 用户面中断时延: • 控制面中断时延: MIMO AMC HARQ QoS 功率控制 随机接入
• TD-LTE关键功能
• • • • • •
关键性能指标超过NGMN及3GPP需求 支持MIMO, AMC, HARQ及QoS 等关键功能
通过PoC阶段的测试,TD-LTE产业得以启动并有了长足的发展。同时, TD-LTE的关键技术和能力在测试中得到初步验证。
第一阶段
无线网络侧
• • • • • • • 容量及基本性能测试 室外同频组网测试 室外覆盖测试 系统间干扰测试 多天线技术测试 室内分布测试 SON测试
第二阶段
无线网络侧
• • • • • • • • 容量及基本性能测试 室外同频组网测试 室外覆盖测试 多天线技术测试 室内分布测试 SON测试 2/3G与LTE互操作测试(无线部分) FemtoCell测试
硬件配置
BBU+RRU 终端 信道仿真仪
应用服务器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
PoC外场测试基本配置
总体配臵: 环境: 频点: 带宽: 配比: 天线: 调制编码: 增强功能:
业务服务器
单小区单用户/多用户 2.3Ghz/2.6Ghz 10-20Mhz 2:2 (10:2:2) 2*2 MIMO, 1*2 SIMO QPSK~64QAM AMC,HARQ,功控
大规模
500站, 103 UE 至少3个城市
合作伙伴
国际推广
产业界各方积极参与:
•主设备厂家 •终端芯片厂家 •测试仪表厂家
中国移动/沃达丰/Verizon三方测试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
TD-LTE测试主要内容
2008
Q4 Q1 Q2
2009
Q3 Q4 Q1 Q2
2010
Q3 Q4 Q1
2011
Q2 Q3 Q4
理论上,合格的上行干扰需要在所有的 相邻小区都放臵数十个均匀分布的UE。 总的UE需求大致在60~70个。在截至目 前的TD-LTE外场测试中,还不具备此条 件。所以采用了替代方案。
替代方案: 1.将少量UE放在最能产生干扰的地点( 如右图) 2.用信号发生器模拟上行干扰信号,直接 输入待测基站 •需要确保信号强度是合理的 上行干扰级别量化指标:IoT 上行干扰指标需要达到指定的IoT水平 最能产生干扰的地点:邻小区小区边缘。 因为: •小区边缘UE发射功率高
性 能 指 标
吞吐量/容量
• 单用户峰值/均值/边缘吞吐量 • 系统峰值/均值/边缘吞吐量 • 系统用户支持数量
时延
• 接入时延、业务端到端时延、切换时延
与2/3G的互操作
• 在完成实验室验证的基础上,需要针对复 杂网络场景、多种终端共存情况下,验证 和优化数据和语音业务互操作性能
系统内、系统间干扰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
网络加载-同小区分享资源
eNB的调度器负责将PRB资源分配给本小区的连接态UE
这种资源共享会给测试UE带来:
•吞吐量的下降 •更大的时延
测试UE
time
freq
eNB调度器
同小区UE
如何搭建资源分享的测试环境?
将多个UE放臵在测试小区,并使之处在连接态并运行一定的即可
注意: 测试UE的吞吐量并不光取决于它本身的SINR, 还取决于那些吸引资源的UE的SINR(因为调度 算法会考虑所有UE的SINR)
PoC实验室测试基本配置
总体配臵: 环境: 频点: 带宽: 配比: 天线: 调制编码: 增强功能:
单小区单用户/多用户 2.3Ghz/2.6Ghz 10-20Mhz 2:2 (10:2:2) 2*2 MIMO, 1*2 SIMO QPSK~64QAM AMC,HARQ,功控 测试工具: Iperf: Dumeter: iChariot: eNB/UE Log tool : 模拟UDP/TCP业务 记录吞吐率 模拟VoIP业务 数据统计
PoC 测试目的
• 对TD-LTE关键技术 进行验证,确保技 术具备实现能力
关键技术试验 测试目的
• 初步解决设备互联互通问题; • 确保设备实现符合3GPP规范; • 在外场环境初步验证产品性能;
规模外场测试 测试目的
• 在试商用环境中验证TD-LTE性能; • 进一步推动TD-LTE产品互联互通; • 在试商用环境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TD-LTE测试一览图
2008
Q3 Q4 Q1
2009
Q2 Q3 Q4 Q1 Q2
2010
Q3 Q4 Q1
2011
Q2
关键技术测试 – 实验室&IOT
Proof of Concept (PoC)
关键技术测试 - 外场
规模外场测试
小规模
1~2 站, 1~2 UE 共8个主设备厂家
中等规模
5站, 大致10 UE 共9个主设备厂家
互操作测试 终端测试
外场测试 (怀柔,顺义)
系统设备测试 IOT测试 终端测试
通过实验室测试是开展外场测试的先决条件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
关键技术测试–系统设备测试
测试内容
OFDMA/SC-FDMA参数/切换与测量 参考信号/功率控制 同步与小区搜索/随机接入 自适应调制编码/公共和控制信道 资源分配和调度/自适应MIMO RRC状态,承载建立与释放
• 小区间、远端基站干扰 • 与2/3G、WiFi在室外、室内的干扰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
规模外场测试-开展思路
• 由功能到性能:从网络功能的实际验证开始,逐步开展性能测试 • 由无线到端到端:从关注无线技术试验开始,逐步开展端到端技术和业务试验 • 以数据业务应用为主:主要基于CPE和数据卡开展,后期视产业状况,开展智能手机测试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
关键技术测试–概述
单系统和IOT (电信研究院实验室)
系统设备测试 S1/X2接口测试 基本集测试 完整集测试
S1接口测试 X2接口测试
S1/X2互操作测试 Uu口互操作测试 TD-LTE/GSM/TD-SCDMA互操作测试 终端测试 外场关键技术测试 外场组网性能测试 外场Uu IOT测试 系统间IOT测试 外场终端测试
TD-LTE测试阶段、目的和方法
中国移动研究院 2010.12.10
目录
1
TD-LTE测试概述
2
TD-LTE测试环境
3
TD-LTE测试方法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
目录
1
TD-LTE测试概述
PoC测试 技术试验测试 大规模外场测试
2
TD-LTE测试环境
3
TD-LTE测试方法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
终端侧
• 多模多频段数据卡和CPE测试 • 多模双待智能终端测试 • 多模多频段Uu口IOT测试
目录
1
TD-LTE测试概述
2
TD-LTE测试环境
网络加载方法 测试选点方法
3
TD-LTE测试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