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分析观念ppt课件

数据分析观念ppt课件


在第二学段,学生将学习条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常见的统计 图,并且能用它们直观、有效地表示数 据。第二学段还将学习一个重要的刻画 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平均数。
统计图是描述数据的重要手段,可以直观 地表示数据。在第二学段学生学习的是条 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在 第二学段要求会看,第三学段要求会画), 其中,条形统计图有利于直观了解不同 “条”所代表的数量及其差异;扇形统计 图有利于直观了解不同部分占整体的百分 比及其差异;折线统计图有利于直观了解 变化的情况,预测未来的趋势。
数据分析观念的内涵
了解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 收集数据,通过分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 含着信息。
了解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 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
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 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 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
数据分析观念Leabharlann 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把“数据分 析观念”作为核心概念,它是理解 “统计与概率”内容的基本线索。
统计的核心是数据分析,“数据是信息 的载体,这个载体包括数,也包括言语、信 号、图像,凡是能够承载事物信息的东西都 构成数据,而统计学就是通过这些载体来提 取信息进行分析的科学和艺术” 。
(3)在整理中,可以让学生尝试创造灵活的方法。 例如,寻找最高,可以直接比较寻找,当学生人数比 较多时,也可以分组寻找组内最高,然后在每组的最 高中寻找最高;在考虑顺序问题时,学生可能会有不 同的排序方法。例如,先找到最小(大)的,然后在 剩余的数中再找到最小(大)的,依次将这些数按从 小(大)到大(小)的顺序进行排序;或者先固定一 个数,拿第二个数与之比较,然后取第三个数与前两 个数比较,根据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决定位置,这样 继续下去,最后将这些数排序。无论学生的出发点如 何,只要思路清晰、排序正确即可。
在第一学段,主要让学生感悟可以从数据 中得到一些信息。
教学中可以作如下设计:
(1)指导学生将全班同学的身高进行汇总。
(2)从汇总后的数据中发现信息。比如,最 高(最大值)、最矮(最小值)、相差多少 (极差),大部分同学的身高是多少(众数) 等。在讨论过程中,括号中的有些名词并不 需要出现,但是希望学生体会数据所代表的 意义。
(3)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数据来代表全班同学的身 高,自己的身高在全班的什么位置。学生可以用平均 身高作为代表,用自己的身高与平均身高进行比较; 可以用出现次数最多的身高作为代表(“众数”的意 义),用自己的身高与其相比;也可以用班级中等水 平学生的身高作为代表(“中位数”的意义),用自 己的身高与其相比。学生只要能说出自己的理由就可 以,不需要出现“众数”“中位数”等名词(只要求 教师理解,不要求给学生讲解)。
例38 对全班同学身高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在例19中,已经引导学生对全班同学身高的数据进 行了初步分析。在这个学段中,要求学生结合以前 积累的身高数据,进行进一步的整理,然后进行分 析。整理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分析,例如,条形统计 图有利于直观了解不同高度的学生数及其差异;扇 形统计图有利于直观了解不同高度的学生占全班学 生的比例及其差异;折线统计图有利于直观了解几 年来学生身高变化的情况,预测未来身高变化趋势。 学生还可以讨论用什么数据来代表全班同学的身高, 自己的身高在全班的什么位置。
(2)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方法
在第一学段,学生将学习分类的方法,分类 是整理数据和描述数据的开始。在此基础上, 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 现整理数据的结果,而不学习正式的统计图 表或统计量。
2.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方法
案例分析: 面对“我们的体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 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怎么就把这件事说清 楚了?把这些数据怎么办呀? 学生想出按顺序排一下;把相同的放在一起, 分类等方法。 怎样整理数据?可以分类,也可以排序
教学设计时,可以关注如下要点: (1)组织学生讨论并明确画统计图的基本 标准。如果学生意见不一致,可以根据意 见的不同把学生分组,各自画出统计图后 进行比较。 (2)可以把几年来全班同学平均身高的数 据画出折线统计图,让学生与自己身高数 据的折线图进行分析比较。还可以对男女 生的身高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

使学生树立数据分析的观念,最有效
地方法是使他们投入到数据分析的全过程中
去。在此过程中,学生将不仅仅学习一些必
要的知识和方法,同时将体会数据中蕴涵着
信息,提高自己运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第一,让学生经历数据分析的过程,体 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第二,鼓励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根 据问题的背景能选择合适的方法。
(4)虽然数据整理和分析的方法可以有所不同,但 要求分析的结论清晰,能够更好地反映实际背景。
数据分析的方法
我们知道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而掌握必 要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 的方法,无疑是统计课程内容的重要内容。
(1)收集数据的方法
•在收集数据方面,所涉及的数据可能是全 体的数据(总体数据),也可能是通过抽样 获得的数据(抽样数据)。在第一、第二学 段中,学生收集的基本都是总体数据
•数据的来源有两种:现成的数据;需要自 己调查的数据(换乳牙、看电视的时间)。
• 常用的收集数据的方法包括:
调查、试验、测量、查阅资料。
2.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方法
当人们收集了一堆数据以后,这些数据 往往看起来比较杂乱,这就需要来整理数据, 在不损失信息的前提下,对看起来杂乱无章 的数据进行必要的归纳和整理,然后把整理 后的数据运用统计图表等直观地表示出来, 并加以适当的分析,为人们作出决策和推断 提供依据。
第三,通过数据分析,让学生感受 数据的随机性。
重视数据分析过程
《标准》在第一学段中,提出“经历简 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在第二学段 中,提出“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 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对全班同学的身高进行调查分析
学校一般每年都要测量学生的身高,这为 学习统计提供了很好的数据资源,因此这 个问题可以贯穿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根 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要求可以有所不 同。希望学生把每年测量身高的数据都保 留下来,养成保存资料的习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