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力与运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力与运动
实验所采用的设计不同,小车加速度的计算方法不同。
【小结】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方法 〖方法一〗 ——实验装置如图
①小车位移s——由斜面一侧的刻度尺直接读出 ②小车运动时间t——由秒表测出 〖问题〗 ——如何实现变量控制?
【注】小车加速度的计算式: a 2s t2
【小结】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方法 〖方法二〗 ——实验装置如图
第二节 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实验与探究一】——加速度a 与物体所受合外力F 的关系 【实验结论】——加速度 a 与物体所受合外力F 成正比。即 a F 【实验与探究二】——加速度a 与物体质量m 的关系
【实验结论】——加速度 a 与物体质量m 成反比。即 a 1 m
第四章 力与运动
第三节 探究物体运动与受力的
1. F、m、a必须同时对应于同一物体. 2. F、m、a中F、a两个量是矢量,a与F同向。 3. a与F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4. 由F合=ma计算出的a是相对地面而言的。 5. 当物体同时受到多个力作用时,F是物体所受的合力。 6. 利用F合=ma时必须统一单位(国际单位制)
牛顿第二定律
【注】小车加速度的计算式: a
2s t2
【小结】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方法
〖方法四〗 ——实验装置如图 ①小车附载遮光板的宽度s——由刻度尺直接读出 ②遮光板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由电子计时器测出 ③分别计算出遮光板通过光电门的速度v1、v2 ④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由气垫导轨一侧刻度尺直接读出
第一节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
学以致用
【例1 】竖直向上托起的排球,离开手后能继续向上运动,
这是由于:
A.排球受到向上的冲力的作用。
B.排球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C.排球具有惯性。
D.排球不受阻力的作用。
【答案】C
【例2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但是: A.运动时的惯性比静止时的惯性大。 B.运动越快,物体的惯性越大。 C.物体受力越大,惯性越大。 D.物体的惯性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变的。
【猜想与假设】
影响物体的加速度的因素可能是: ①物体的质量m。 ②物体受到的合外力F。
第二节 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
1.控制质量m不变,探究加速度a与合外力F的关系; 2.控制合外力F不变,探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 【设计与提示】 【问题】 1.在如下装置中,小车从静止释放,作何种运动? 2.要测定小车的加速度,必须首先测定哪些物理量? 3.设计怎样一个表格来记录实验数据?
解题步骤: 1.研究对象: 汽车. 2.受力分析. 3.建立坐标系. 4.由F合=ma 列方程(组)。 5.解方程(组)。
y
N
f
F
x
G
牛顿第二定律
【例题】如图,位于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木块,在大小为F,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角的拉力作用下,沿地面作匀加速直线运
动.若木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求:木块的加速度.
①小车位移s——由刻度尺从纸带直接测出 ②小车运动时间t——由纸带测出 〖问题〗 ——如何实现变量控制?
【注】小车加速度的计算式: a 2s t2
【小结】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方法 〖方法三〗 ——实验装置如图
①小车位移s——由气垫导轨一侧刻度尺直接读出 ②小车运动时间t——由电子计时器测出 〖问题〗 ——如何实现变量控制?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第四章 力与运动
第一节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 第二节 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第三节 探究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 第四节 牛顿第二定律 第五节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第六节 超重和失重 第七节 力学单位
第四章 力与运动
第一节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
牛顿第一定律
第一节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 请根据实际经验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书本放在讲台上处于静止状态,怎样才能让它运动? 2.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小推车,怎样才能让它运动起来? 3.行驶中的汽车在关闭发动机后,将作怎样的运动? 【经验结论】 1.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就不能运动。 2.运动的物体失去了力的作用运动就不能继续下去。
解题步骤: 1.研究对象: 汽车. 2.受力分析. 3.建立坐标系. 4.由F合=ma 列方程(组)。 5.解方程(组) 。
y
vN F
f
x
G
第四章 力与运动
第五节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第五节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动力运动情况;
物体受 力情况
牛顿第 二定律
〖问题〗 ——如何实现变量控制?
【注】小车加速度的计算式:
a
v
2 2
v12
2s
【小结】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方法 〖方法五〗 ——实验装置如图
①小车位移s——由位置传感器直接自动测出 ②小车运动时间t——由传感器脉冲时间自动给出 〖问题〗 ——如何实现变量控制?
【小结】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方法 【探究实验结论】 ①加速度 a 与物体所受合外力F 成正比。即 a F
——摘自A·爱因斯坦、L·英费尔德著《物理学的进化》
第四章 力与运动
第二节 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第二节 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回顾】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的发展历程
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回答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即: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本节开始研究——如何定量地回答力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第二节 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如何定量地研究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呢? 研究方向的确立: ①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②物体的运动状态由物体的速度唯一表征; ③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也就是物体的速度的改变; ④物体的速度要改变就必须有加速度; ⑤所以,研究方向确定为:力——加速度 的关系。
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可以理解为:
牛顿第二定律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物体的速度必为零. B.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物体的加速度越大,速 度也越大. C.物体的速度方向一定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方 向一致. D.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一定与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 方向相同.
牛顿第二定律
【例题】质量为8103千克的汽车,在水平的公路上沿直线行驶, 汽车的牵引力为1.45104牛,所受阻力为2.5 103牛。 求:汽车前进时的加速度。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⑴牛顿第一定律不是一条实验定律,它是牛顿以伽俐略的理想实 验为基础,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之丰富的想象而提出来的
⑵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是匀速直线运动 或静止。 所以说: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
⑶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这种
性质叫做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⑴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⑵指出了物体的一种属性——惯性。 ——正应为如此,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
第一节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
【讨论与交流】
关于惯性:
1.什么是惯性: ——物体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就称为惯性。 2.物体的惯性大小由什么因素决定? ①运动形式 ②运动状态 ③受力情况 ④物体质量 【答案】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④正确 3.惯性的本质 ①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 ②物体受外力作用时,惯性表现为改变其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第二节 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既然研究方向确定为:力——加速度 的关系, 那么影响加速度的因素就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 【问题】影响加速度的因素是什么?
素材一:打乒乓球 素材二:排球比赛
——加速度可能与物体的 质量有关。
素材三:小球运动 ——加速度可能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有关
关系
【小结】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
1.控制质量m不变,探究加速度a与合外力F的关系; 2.控制合外力F不变,探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 【设计与提示】 要测定小车的加速度,必须首先测定哪些物理量? ①小车运动的位移s ②小车运动位移s所用时间t 【加速度的计算】
A.手的后方
B.手的前方
C.落在手中
D.无法确定
第一节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 小结: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的发展历程
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回答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即力不是维 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那么,如何定量地回答力和运动的关系呢?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伽利略针和单摆实验 伽利略理想实验
所以说: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 ⑷外力的作用是迫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 所以说: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⑸自然界实际上不存在不受力的物体,但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或
某一方向受力为零的情况大量存在,牛顿定律也符合这些情况
爱因斯坦谈伽利略的贡献 …… 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 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这个发现 告诉我们,根据直接观察所得出的结论不是常常可靠的,因为 他们有时会引到错误的线索上去。 …… 人的思维创造出一直在改变的一个宇宙图景,伽利略对科学的 贡献就在于毁灭直觉的观点而用新的观点来代替它。这就是伽 利略的发现的重大意义。
数学式: a∝F合
a 1 m
a F合 m
a k F合 m
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的加速度的力,规定为1N.
说明:
1.因果关系——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同时性——力和加速度同时产生,同时变化,
同时消失。 3.矢量性——加速度与合外力的方向一致。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力与运动关系的几种看法:
3.笛卡儿的观点(17世纪法国)
——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 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 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 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 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