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省】2017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治模拟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广东省】2017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治模拟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广东省2017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治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台题意。

1.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B.哲学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D.哲学是对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两个对子”之一,另外一个“对子”是()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问题B.世界是什么和怎么样的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B.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D.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5.“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

”哈佛大学校训短短一句话里包含两个哲学家的名字,之所以高擎哲学点亮的精神火炬,是因为真正的哲学()①正确地决定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③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④可以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由此看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普遍性B.运动C.客观实在性D.能动性7.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这是因为()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人类社会是物质的③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④唯物主义是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8.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们通常感到时间在不断流逝,然而有的科学家认为,和空间一样,时间是不会流逝的。

其实,不管人们有何感觉,意识的内容都是()A.主观意志的产物B.客观精神的产物C.人脑机能决定的D.客观存在的反映9.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不断地发展和建设和谐文化,其根本任务是用“和谐”的思想方法来思考问题、解决矛盾。

其哲学依据是()A.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B.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实践,促进事物的发展C.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10.“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

爱尔兰的这句谚语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A.物质决定意识B.认识有反复性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抓住机遇,促成质变11.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A.客观性B.主观性C.无限性D.反复性12.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①联系的观点②矛盾的观点③发展的观点④实践的观点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13.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①有序性②整体性③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④多样性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4.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B.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事物的前进和上升C.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1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滴水穿石”、“聚沙成塔”等成语体现的哲理是()A.要重视质的飞跃B.要重视量的积累C.量变是质变的结果D.质变是量变的前提1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B.发展的观点C.联系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17.漫画《回避遇见》给我们的启示是()A.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全面地看问题B.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正视和解决矛盾D.矛盾有主次之分,要善于把握重点18.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A.扬弃B.克服C.肯定D.否定19.“一万个后来者,不如一个开拓者。

”从哲学上看,这句话的积极意义在于()A.要求人们不要去做重复性工作B.要求人们坚持联系的观点C.鼓励人们要具有创新精神D.鼓励人们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20.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信访纳入法治轨道,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之所以强调要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是因为人民群众()A.是社会历史的唯一主体B.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C.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D.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1.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发展规律C.实践观点D.群众观点22.东西方国家对同一问题往往具有相反的认识和评价,这表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A.没有确定的标准B.具有社会历史性C.在一切社会都具有阶级性D.往往会因人而异23.下列关于文化的理解,正确的是()①文化就是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②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③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④文化不具有意识形态性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4.文化素养是评价一个人是否优秀的重要尺度。

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A.知识文化修养B.思想道德修养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D.是否坚持马列主义25.关于人的文化素养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个人天生的B.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C.是后天个人自发形成的D.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培养出来的26.下列有关文化的力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C.文化的力量就是专指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D.一个民族,只要物质上富有了,精神上就一定能富有27.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的推广为标志的。

A.印刷媒体B.网络媒体C.印刷技术D.口语和文字28.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在于()①有利于吸收各国文化②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③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④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趋同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29.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A.民族节日B.民族习惯C.文化遗产D.文化传统30.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因此,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A.保护和发扬B.改造和剔除C.批判继承D.顺其自然31.文化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决定文化发展方向的因素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B.科学技术的进步C.文化传承D.思想运动32.下列哪种传统文化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传统习俗B.传统建筑C.传统文艺D.传统思想33.莫言:“作家最重要的是作品,不是奖项。

能让他站稳脚跟的是作家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对土地的热爱,最重要的是脚踏实地地描写人的生活。

”这说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A.立足于社会实践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C.继承传统,推陈出新D.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34.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的创新。

没有创新,文化就会萎缩,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

文化创新的作用,主要表现为()①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③扫除民族文化交流的障碍④加快民族文化的融合,使文化走向统一A.①③B.①②C.①②③D.②③④35.围棋起源于中国,棋子、棋盘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棋盘的中央是太极,棋子的黑白两色表示阴阳。

围棋丰富的内涵和无穷的变化使它历经几千年而不衰。

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①区域性②民族性③继承性④相对稳定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6.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A.封闭性B.包容性C.依赖性D.功利性37.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其基本特征是()①求同存异②源远流长③独领风骚④博大精深A.①②B.②④C.①④ D 。

②③38.纵观中华民族的历史,无论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时期,还是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都迸发出强大的民族精神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A.爱好和平B.勤劳勇敢C.团结统一D.爱国主义39.“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典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A.勤劳勇敢B.团结统一C.自强不息D.爱好和平40.在当代中国,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A.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B.团结统一,爱好和平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D.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最符合题意。

未选、错选不得分,只选一项且正确得1分。

41.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下列命题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C.“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D.“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42.“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从其起源来看是()A.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社会发展的产物C.人脑高度发达的产物D.客观存在的反映43.科学家通过监测发现,由于人类不当和无限制的科考活动,导致南北两极气候变暖,从而影响了海洋生物圈。

这表明()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客观的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D.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44.下列说法和“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B.春江水暖鸭先知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D.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45.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因为()A.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抛弃B.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C.旧事物是新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新事物比旧事物更为优越46.为了发展生产力,我们必须坚持改革方向,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贯彻落实这一要求能使()A.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得到改变D.生产关系得到根本变革47.国家之所以高度重视文化的建设,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来说,是因为()A.文化都是由社会的政治与经济决定的B.文化对社会的政治与经济有巨大的反作用C.文化可以影响人塑造人D.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48.唐朝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到:“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从岑参的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文化的特点是()A.传统文化还没有渗透到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B.传统文化带有自己民族的特色C.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D.传统文化仅仅存在于历史中49.实践已经证明,中国兴旺发达,并在21世纪实现和平崛起最高年本性的不竭动力是创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