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博的著作权保护问题

微博的著作权保护问题

浅析微博的著作权保护问题作者简介:罗茵(1989-),女,广东湛江人,中山大学法学院2012级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民商法。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使得微博逐渐成为网络信息传播和社区人际交流的主要方式。

这种新型的网络信息沟通平台在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娱乐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我国现有著作权的法律保护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在对微博著作权认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析微博著作权侵权行为的种类和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微博作品著作权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微博;著作权;侵权行为;权利保护微博是一个基于微博用户关系而展开的信息获取、分享和传播的平台。

用户可以通过门户网站或手机客户端进行用户注册,根据个人喜好选择特定人群进行关注,并以140以内的字数编写内容且实现即时分享。

截止到2012年2月,我国微博注册用户已超过3亿。

据新浪微博官方统计,2013蛇年新春第一秒新浪微博共有34977条发出,创下历史新高;而上个历史记录则是2012年大年初一凌晨第一秒产生的32312条微博。

伴随着微博用户的不断增多,微博内容的抄袭现象也开始出现。

微博内容是否可以认定为作品、微博著作权侵权行为应该如何界定、微博应该如何得到著作权的保护等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和学界的关注。

笔者将在下文中对微博著作权的侵权问题及法律保护展开论述。

一、微博著作权的认定微博作为互联网新兴的交流工具,具有互动性、简短性、及时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微博的相关特性决定了人们能很快地获取相关信息,这种信息可以用图片、影音和微型文章等各种形式表达出来。

然而在这样一个微博时代,是不是所有的微博都能受到著作权的保护?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关系到讨论微博著作权保护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立法宗旨和相关规定,著作权是作者或者其他著作权人依法对文学、艺术或科学作品所享有的各项专有权利的总称,其保护的对象是“作品”。

在《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中对“作品”的定义是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作品取得著作权的条件:其一,具有独创性;其二,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其三,是思想或感情的表现。

在作品的内容符合上述规定且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不侵犯社会公众的利益后,均受著作权法的保护。

作品的独创性是此作品区别于彼作品的重要标志,也是作品取得著作权保护的最主要条件。

因此,我们必须明确,判断微博是否能够得到著作权法保护的核心就在于其是否具有独创性。

所谓作品的独创性,是指作品由作者亲自创作,具有作品自身的个性表现,排除抄袭、复制、剽窃其他作品的表现形式,并与其他作品有思想表达的明显差异。

根据这一判断标准,笔者认为应视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微博作品中的著作权认定问题。

常见的微博内容一般是网民在宣泄情感抑或记录琐事,如“她今天穿了新衣服,真好看”、“刚刚居然梦见中大奖了”、“下了一个月的雨,今天终于出太阳了”……这些微博用户用三言两语将其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做流水账式的记录和描绘,因其内容的直白描述性和简单随意性而达不到作品的独创性要求,不能称为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所以不能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但是,微博140字的限制使得那些有写作爱好且喜欢与他人分享的群体找到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大量原创微博爆发性涌现。

对于某些经过作者精心构思创作出来表达独特思想或者上传了自己创作的文字、图片、音视频文件的微博,例如微小说、微诗歌和微散文等多种文学样式,则可以认定为具有一定的创作深度的独创性智力成果,其已经符合著作权的客体要求,理应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他人擅自将微博内容加以改动和转载就可能会构成对微博创作者微博著作权的侵犯。

二、微博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分析微博交互性传播的广泛性和载体环境的特殊性使得其著作权无论在认定上还是救济上都较传统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更为复杂,因此也极易引发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发生。

微博著作权侵权,特指违反著作权法、侵害微博著作权人享有的微博著作权人身权、财产权以及邻接权的行为,按照所侵犯的具体权能划分,包括对微博署名权、微博复制权以及微博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犯等。

需要说明的是,他人将作者未发表、或者未经作者许可将已发表的作品在微博上予以发布,这类侵权行为与普通著作权侵权行为无异,只是侵权媒介发生变化而已,不为本文微博著作权侵权行为的讨论范畴。

而本文所要探讨的侵权行为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情形:(一)微博用户的转载盗用行为微博基于信息共享和广泛传播的特性,特别设置了转发功能,只需点击该条微博下方的转发字样即可。

这时,这条微博就会显示原作者的微博昵称和微博内容。

笔者认为,对于这种转发行为,如果用户仅仅出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的目的,而非为了营利,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22条关于合理使用的规定,不构成对被转发的微博著作权的侵犯,并且微博转发功能的设置也使得原博主的署名权得以实现。

与转发行为不同的是,某些微博个人用户对他人原先发布的微博内容直接原封不动地抄袭或者去掉图片的水印后故意隐去文章的来源与出处,然后点击“发布”按钮随意进行复制转载行为,希望以此掩盖原微博的真实发布者,吸引不知情的用户关注自己的微博。

这种不体现原创者的姓名即以原微博内容表现出来的转载盗用行为缺乏对原作者的足够尊重,与微博的“游戏规则”大相径庭,更构成对原博主署名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犯。

(二)传统媒体的不当引用行为由于微博传播信息的迅速性和及时性,许多传统的报刊杂志常常会引用微博内容来进行及时性的时事报道,笔者认为这应当属于合理使用范畴。

但是,随着微博的日渐火爆,报纸、杂志和图书等以纸张为载体传播信息或出版刊物的传统媒体正面临着来自虚拟网络媒体的巨大挑战。

在这种市场竞争下,某些传统媒体为了迎合读者的口味而纷纷开辟微专栏或新版块,直接剽窃具有独创性的微博语录或名人言论,将微博主在微博上发布的内容擅自复制到纸张载体上进行出版发行等营利行为。

他们大多是在未经原博主的同意下直接无偿引用这些具有新闻价值或经济价值的微博用于商业出版,更有甚者不会注明原作者的名字,这种行为也应当属于侵犯微博著作权的侵权违法行为。

(三)微博运营商的整体克隆行为微博等网络信息服务商一般不对网络传输的信息直接进行控制、编辑,大多是提供一种信息交流的平台,方便用户更好地利用互联网。

但是,各大门户网站拥有自己研发的微博平台,由于平台之间的激烈竞争,各平台为了争先提升各自在网民中的影响力,以赢得更高的访问量和点击率,会从竞争对手的微博上搜集优秀的微博作品据为己有,导致大量跨平台微博作品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发生。

这种将他人网站上的内容信息“搬到”自己运营的网站供网民阅读或搜索的行为,往往造成微博内容真假难辨和重复泛滥的混乱局面,不利于微博的长远运作和良性发展。

微博运营商之间的恶性竞争直接导致了此类微博整体克隆行为的发生,严重侵害了原微博用户的著作权,必须受到法律的合理规制。

三、微博著作权保护对策的探析由上述对微博著作权侵权行为的类型分析可知,微博所涉及的著作权侵权行为种类各异。

基于微博这一特殊性载体上的微博著作权保护存在一定困难,这主要源于微博著作权侵权行为的三个特点:首先是立法空白难以填补;其次是侵权主体难以识别,最后是诉讼维权难以举证。

因此,笔者针对微博著作权保护中所面临的难题,尝试性提出以下对策:(一)完善相关领域的立法规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在不断提高互联网维护技术水平的同时,也要关注因立法的滞后性而带来的弊端,争取从立法层面为我国微博著作权保护奠定基础。

如今我国与微博著作权保护相关的法律有《侵权责任法》、《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但是微博作为新兴媒体,版权保护方面还存在许多立法空白。

首先,对于微博著作权的认定问题,笔者认为应以作品的独创性为基础,划定一个较为明确的判断标准。

其次,对于微博著作权侵权行为的界定问题,笔者认为应该根据转发者的主观意愿和转发行为引起的损害后果两方面综合考虑,对具有显而易见的主观恶意并且引起了明显恶果的侵权行为,应该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但是,此类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举证主体和责任承担主体等方面仍需相关立法加以明确。

最后,对于侵犯微博著作权的责任主体,应当在立法上加大对侵权者的惩罚力度,用法律的权威来捍卫著作权人的权利。

笔者建议可以统一通过微薄的转发量来计算微博著作权侵权的赔偿标准,而不是以微博内容的字数多少来计算侵权者的赔偿数额,以此提高侵权者的违法成本,有效遏制非法转载者的侵权行为。

(二)加强微博运营商的行业监管作为微博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各大门户网站应通过自我检查和设立举报的方式来遏制微博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发生。

首先,微博运营商应强化网站管理员的网络环境监管责任,在对网络环境进行审查的过程中,发现违法或不道德的信息时,应立即采用技术措施进行屏蔽或删除;而发现严重盗用转载微博内容的行为时,应该及时截取相关页面并保存证据,必要时还应及时向原博主发出提醒且向司法机关举报。

其次,微博运营商应当在微博上设立相应的举报途径,例如博主可以在微博上@微博管理员,允许所有微博用户对存在侵权或违法嫌疑的微博内容进行举报,由运营商及时对该举报内容进行审核和处理,必要时还可以向原博主提供侵权者在注册微博时填写的真实姓名,以便原博主在进行诉讼维权时确定被告。

最后,净化微博信息传播的网络环境离不开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微博运营商的自律行为。

微博运营商应尝试细化与微博用户的网络服务协议,明确微博用户在其提供的微博平台上所创作微博的著作权归属,以此减少各大门户网站为了增加网站点击率而互相挪用某些热门微博的现象发生。

2011年底,搜狐网在“2011年搜狐微博用户年会”上率先发布了《微博版权保护公约》,以此呼吁微博版权和实施微博作者签约制度;2012年5月,新浪微博在其发布的《微博社区公约(试行)》中明确列明了新浪微博用户的行为规范、社区管理机制和各项公开透明的违规处理机制。

这表明我国的微博运营商的确有决心和有能力去建立公正的微博发帖秩序,这种加强微博运营商的行业自律行为值得提倡和推广。

(三)倡导微博用户的自我保护在政府部门的立法保护和微博运营商的技术支持外,微博用户也应加强版权的自我防范意识。

只有不断提高微博用户的版权认知度及版权保护意识,互相约束和监督,使尊重他人的原创微博作品成为微博世界中约定俗称的游戏规则,我们才能更好地养成转发使用他人微博时明确注明原作者出处的良好习惯。

首先,微博用户要在发布微博前主动防范,尝试采取添加水印、注明未经允许不许转载、设置表达自身版权态度的“版权表情”等积极措施来防止个人微博著作权受到侵害。

其次,当遭遇微博侵权时,微博用户不能把责任全部归于微博运营商,而要增强维权意识,一旦发现自身权益被侵犯,应当通过微博页面上的“举报”功能对违规行为进行举报,并在与侵权人交涉前通过截图、拍照等形式留存网页,避免诉讼时陷入举证不能的困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