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练习题成语和名句①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现在常用来赞美客观条件并不优越而主观因素好 的一些事物。
②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现在常用来形容居住环境的幽雅,生活安适。
填空:① 文章主旨: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② 《陋室铭》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山和水;虚写的是仙和龙。
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德 馨”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陋室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作者进行类比,以 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诸葛亮,一 是西汉时的文学家扬雄。
运用类比,表明“陋室”的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④ 刘禹锡以因仙、龙成名的山、水来比自己德馨而不陋的陋室,用陋室内外的情景,衬托自己的 德馨,而自比古贤,表现出自己安贫乐道的崇高情怀。
⑤ 文中以“陋室”二字扣题,以“德馨”用原文语句回答:1) 、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 、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情趣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 、表明陋室主人居室内生活和品行高尚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牍之劳形 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孔子云: “何陋之有?”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惟吾德馨 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十二、问答题。
⑴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答: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类比的写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 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二字统领全篇。
全文分三层① 开头到“惟吾德馨”,点明全文主旨, 的人品德高尚。
② 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 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③ 从“南阳诸葛庐”到最后,总结全文,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居“陋室”,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高点明“陋室不陋”4)、 5) 、6)。
表明“陋⑵文章开头以山水起笔,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有什么好处?答:用山水作衬托引出“陋室不陋” 。
这样开头,不落俗套,引人入胜。
起到了创造意境,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
⑶"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答:前二句类比" 陋室" ,后两句暗喻自己。
⑷你认为能统领全篇大意的句子是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
3 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理由:本文作者要说的是“陋室不陋” ,而不陋的原因则是室主人的品德高尚,所以是这个句子⑸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答: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的。
陋室特征:雅。
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答: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
⑽作者是怎样写“陋室不陋”的?答:居室环境—清幽雅致交往人物—高雅脱俗日常生活—清雅安适(1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答: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的。
表现了室主人清雅安适的情感。
(13)、对于陋室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上下文联系) 答:对陋室的描写紧扣“惟吾德馨”一句来写,既为全文主旨“惟吾德馨”作证,又为本文结语“何陋之有”张本。
(14)、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答:都具有安贫乐道、淡薄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1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答:运用类比的手法。
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 ,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16)、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答: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再次有力的点明主题,同时说明了作者的志趣与圣人之道相符合。
(17)、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答: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18)、作者明明是在称赞他自己的“陋室”的,为什么又要在文中提到“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呢?答: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人的情趣与品质( 22)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是一位有着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的名士。
②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答:这是今天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的典型。
这种道德情操是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都应重视并学习的,这样我们才能在物质上,在精神上统一的提高,完善的发展。
③ 作者持有怎样的生活态度?你是否赞赏这种生活态度 ? 答: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赞同。
(再谈一些理由)。
④ 文中描写的陋室环境清静淡雅,你喜欢这样的居室环境吗,为什么? 答:(提示:喜欢,可从此环境对人思想品质身心健康有利来谈。
)⑤ 本文作者所结交的朋友都是“鸿儒”,你喜欢交什么样的朋友,为什么? 答:(提示:正直、善良、上进等,对自己的成长有利。
)⑥ 生活中侧重追求精神,还是物质,或是二者并存,古往今来,都被人们所争议,你认为本文作 者追求的是哪方面的?你是否与他的观点一致? 答:(作者追求精神,一致)。
⑥ 这⑦洗涤⑧认为⑨少⑩应当)(1 分)」、基础知识题1 .给下列汉字注音。
(3分) 陋()馨()儒()牍(2 .读拼音写汉字。
(3分) 甚 f d n () y 口泥(隐y 1( ) xi di 有闻( 3 .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 ①惟吾德埜( ④亭亭净植( ⑦濯青涟而不妖 ⑨陶后鲜有闻( 案()苔()du x in r u d u d n t )zhu 0清涟( ) 5分) ②阅金经()xi 6玩()) ③谈笑有鸿儒()⑤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⑥斯是陋室(⑧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⑩宜乎众矣( ).蕃淤濯 亵逸鲜3 .①惟一一只馨一一香气,指品德高尚②指佛经 ③有学问的人 ④树立 ⑤亲近而不庄重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 .苦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5 .填空。
(10分)①《陋室铭》作者___________ ,是_②《陋室铭》中押韵的字是名、_③《爱莲说》的作者是___________ ,字④《爱莲说》以__________ 和________朝诗人。
______ 、青、____ 、经、_________和 _,宋代 _______ ,学者称他—衬托莲。
先生。
4或者 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写出了陋室的环境。
,中通外直,—① 刘禹锡唐 ②灵馨丁形亭 ③周敦颐茂叔哲学濂溪 ④菊牡丹 ⑤警戒自己 称述功德 文体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⑦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6 .翻译下列句子。
(10分) ① 孔子云:“何陋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4分) ①同予者何人?()②莲,花之君子者也。
() ③ 菊,花之隐逸者;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 )④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① 反问②比喻③比喻排比④对比二、阅读题 (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0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本文作者是_ 注音。
①蕃 文章题目“爱莲说”的意思是( 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B 热爱莲花的人应该说说理由 D ②濯 代哲学家。
③亵 )(1(2分)周敦頤宋 (1分) 分) .谈谈爱护莲花的若干理由.谈谈人们为什么不喜爱莲花的道理)(1 分)对“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翻译最符合课文原意的是( 香气远播,更加清新,笔直地洁净地种植(在水里)。
香气散播到远处,越发清幽,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
香气传得越远越清香,美丽清洁地种在那里。
香气传播得很远,很清新,高高地洁净地直立着。
⑤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⑥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⑦予独爱莲之 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描写莲的美好形象,赋予莲高洁的品格,其目的是(借莲的高治抒发了追慕古代贤人之情。
以莲自况委婉地批评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借莲之高洁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以莲自况婉曲流露出郁郁不得志的哀愁。
)(1 分)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可爱者甚蕃()④亭亭净植()・・⑦陶后鲜有闻()(8分)②.出淤泥而不染(⑤濯清涟而不妖(⑧同予者何人?(③香远益清(⑥不可亵玩焉(・・⑨宜乎众矣(①多②不被沾染③更加清芬④洁净地立着⑤洗涤妖艳⑥玩弄⑦少⑧我⑨应当,当然。
7、默写。
(6分)①《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②《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③《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④“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⑤文章的主旨句是⑥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③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⑤莲,花之君子者也⑥莲,花之君子者也8、翻译下列句子。
(10分)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③陶后鲜有闻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⑤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