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A.向前弯曲 B. 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D. 的。
向后弯曲从左上向右下倾斜 B ) 影响。
有负向 不确定2. 家务劳动的存在对劳动参与 A.有正向 B. C.没有D. 3. 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C : A.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之比 C.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4.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和形状A.大,陡峭B.C.小,陡峭5. A. B.C.B. D.劳动和资本的数量之比 工资率(B ) 大,平缓 D. 小,平缓 F 列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B )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 边际技术替代率数值为正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线的斜率 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之比 (C ) D. 6.边际劳动产量最终都要下降,这是因为 A. B. C. 新增加的劳动力本身技术较差 新增加的工人工资较高 资本变得相对稀缺 资本变得相对过剩 D. 7.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 (C ) A.减少,减少 B. C.增加,减少D. 8. 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 A.企业B. C.政府 D. 9. 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A.正相关 C.不相关10. 技术进步对A.熟练工 C.技工B. 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D. C ) B. D. 减少, 增加, ) 增加 增加 来支付。
员工 社会 负相关 不确定 的就业影响较大。
非熟练工女工 11.规范分析方法首先使用什么基准来解决评价问题? A •“互益”基准 B. “互惠”基准C •“互助”基准 D. “互利”基准 12.下列哪一项属于劳动力的生产间接费用?A •生产费用 C.工时损失费用B. 教育费用D.社会公共支出 13. 对于等效用曲线特征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D ) A. 曲线离开原点越远,效用水平越低 B. 等效用曲线的斜率为正 C. 同一个人的两条等效用曲线可以相交 D. 等效用曲线凸向原点 14.E S >1 是表示劳动力供给弹性如何? ( D ) A. 供给无弹性 B. 供给有无限弹性 C.供给缺乏弹性 D .供给富有弹性 15. 长期劳动力需求调整与短期相比幅度更大,是因为下列哪个效应也开始起作用? A. 规模效应 B. 收入效应 C. 替代效应 D. 外在化效应 16. 下列哪个选项属于个人接受教育时的机会成本? A.学费B. 由于上学而放弃的收入C.超出不上学时的部分生活费用D.书籍费 17. 下列哪个选项的劳动力具有较高的流动性? A .劳动力本身所具有的技巧能被许多企业利用 B .铁路机车司机C.石油工人D.整个社会对劳动力需求下降的一些行业 18. 下列哪个选项属于延期支付? ( B ) A. 小时工资 B. 养老金 C.住房 19.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 造成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因素?D. 免费午餐 ( D ) A. 种族 B. 性别 C. 民族传统 D.劳动技能 20. 下列哪个选项属于垄断力量造成的市场歧视? ( D ) A. 男雇员不愿意在妇女领导下工作B. 企业以5分钟打字测试为依据,拒绝得分低于 55分的所有申请者C. 雇主由于既定偏好,不愿意雇佣女性D. 二元劳动力市场 22. 最先颁布《最低工资法》的国家是: ( C )24. 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是( A. 决定就业量C.鼓励就业的政策 D.紧缩性的货币政策32. 下列不属于劳动者行为目标的是( B )A. 英国B.法国C.新西兰D. 美国23. 下列选项中, 不是互惠障碍。
( D )A. 信息障碍B. 体制障碍C. 市场缺陷D. 技术障碍B. 决定物价C .决定就业量和工资D. 决定工资和物价水平25. 劳动力供给富有弹性时,其劳动力供给曲线( A. 较为陡峭 B. 较为平坦 C. 与横轴平行D. 与横轴垂直26. 边际劳动产量最终都要下降,这是因为( A. 新增加的劳动力本身技术较差 B. 新增加的工人工资较高 C .资本变得相对稀缺 D .资本变得相对过剩27. 工资率变动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包括( A. 规模效应和收入效应 B .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 C.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D. 收入效应和边际效应28. 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企业,其劳动力需求弹性( A. 为零 B. 大C. 小D. 为单位弹性29. 实行计件工资制,工人低生产率的风险主要由 承担。
( B )A. 企业B. 工人C.政府D. 社会30. 收入分配完全不均等时,基尼系数等于( A.0 B.1 C.-1D.231. 下列会使企业减少对劳动力需求的政策是(A.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B.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A. 工资 C .劳动条件33. 年轻型人口意味着 ( A ) A. 未来劳动力资源丰富 C. 劳动力资源较为稳定B. 利润最大化 D. 职业的稳定性B. 劳动力资源停滞 D .劳动力资源将减少34. 比较工资率变化对市场劳动力需求量的影响和对企业劳动力需求量的影响 A. 前者更大 C. 二者相同35. 以下属于劳动力流动的货币成本的是A. 低于 D. 无法确定37. 一般情况下,由于劳动者缺乏有关就业的信息或一时难以找到本人中意的工作而产生的 失业是 ( B )A. 技术性失业 C. 季节性失业38. 根据统计性歧视模型,随着群体中成员的差别减少,使用群体资料作为甄别手段的代价 将会 ( A ) A. 降低 B. 不变 C.增大D.无法确定 42. 从社会角度看,没有人遭受损失的交易称为( A ) A. 互惠 B. 互利 C. 互益D. 互助43. 非劳动收入变动使预算约束线 ________ 移动。
( A ) A. 上下平行 B. 左右平行 C.不发生D.随机地44. 实际工资率越高,预算约束线( A )A. 越陡直B. 越弯曲C.越平缓D.不变 45. 短期内,其他的生产要素是不变的,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 ___________ 投入。
( C ) A. 土地 B. 资本 C.劳动D.技术46. 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的绝对值较大时,若工资率提高,该类劳动的工资总额( C )B. 后者更大 D. 无法比较A. 迁移发生的交通费用B. 寻找新工作损失的收入C. 精神成本D. 心理压力 36. 一般情况下,实际工资水平总是货币工资水平。
( A )B. 等于C. 高于B. 摩擦性失业 D. 结构性失业A. 增加B. 不变C. 减少D. 不确定47. 奢侈品行业与生活必需品行业的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间的关系为( A )A. 前者大B. 后者大c•一样大 D. 不确定48. 租金性工资收入具有______ 特征。
( D )A. 补偿性B. 竞争性c. 平均性 D. 垄断性49. 某地区劳动力总量为20 万人,该年度有失业经历的人共2.6 万,每个失业者失业的平均长度为 2 周,则该年该地区的失业率为( B )A.0.26%B.0.5%C. 1%D.5%50. 认为“失业问题可依靠市场的自我调节得到解决”的经济学家是( A )A. 亚当•斯密B.李嘉图C. 萨伊D. 凯恩斯52. 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对个人劳动供给影响是( B ) 。
A. 正向B. 负向C. 没有D. 不确定53.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工资总额不变而劳动时间缩短,则劳动供给( A ) 。
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不确定54. 等成本线的斜率取决于要素的( C ) 。
A. 数量B. 质量C. 价格D. 边际产量55. 下列关于劳动力需求的表述,正确的是( D ) 。
A. 工资率上升所产生的替代效应导致需求增加B. 工资率上升所产生的规模效应导致需求增加C. 工资率上升所产生的两种效应方向相同D. 工资率上升所产生的两种效应方向相反56. 在相同的工资率下,垄断企业的劳动力需求量与竞争企业的劳动力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为( D ) 。
A. 前者多B. 前者少C. 两者一样D. 不确定57. 一个就业群体对另一个就业群体的歧视是( C )A. 雇主歧视B. 顾客歧视C. 雇员歧视D. 统计性歧视58. 劳动力市场歧视产生的原因中,不包括 A. 个人偏见 B. ( B ) 。
群体偏见 C. 统计性偏见59. 下列不属于互惠交易的情形是( a. 所有人都受益 b. 部分人受益,但也没有人受损 c. 部分人受益,部分人受损,但受益者所受之益不足以补偿受损者之损 d. 部分人受益,部分人受损,但受益者所受之益可以足够补偿受损者之损 60. 以下关于人口的描述正确的是( D a. 人口就是指劳动适龄人口 b. 人口指有劳动能力的人 c. 在我国,人口是指年满 16 周岁的一切有劳动能力和无劳动能力的人 d. 人口是全部社会行为的主体 61. 人口总量增多,则劳动力资源(a. 增多b. 减少c. 不变d. 不确定 62. 家庭生产理论认为家务劳动时间属于( a. 市场工作时间 c. 非市场工作时间 63. 在其他条件一定时, a. 增多 b. c. 不变 d. 64. 当工资率增加所产生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个体的工作时间(A. 减少B. 不变C.增加D.不确定 65. 在市场工资率一定的条件下,居民家庭生产率提高,则劳动力参与率( A. 提高 B. 降低 C. 不变 D. 不确定 66. 与横轴平行的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劳动力供给弹性为( D. 垄断力量的作用 A.0 )。
)。
A )。
)。
闲暇时间 d. 有酬工作时间商品市场价格提高,劳动力需求将( 减少无法确定b. B.1 C.无穷小 D.无穷大 67. 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对个人劳动供给影响是(A. 正向B. 负向C.没有D.不确定 68. 长期劳动力需求行为不同于短期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在于( B )。
D )。
)。
A )。
A. 企业可以调整其资本数量 B. 企业可以调整其劳动力数量 C. 企业不可以调整其资本数量 D. 企业不可以调整其劳动力数量 69. 两种劳动力间为总互补关系时,其交叉工资弹性为( A. 正 B. 负B )。
C )。
A )。
C.零D.任意值70. 劳动的边际产品曲线与劳动的平均产品曲线相交于平均产品曲线的(A. 最大值B. 最小值C.中点D.零点71. 在形成失业的原因方面,结构性失业与( B )有一部分是重叠的。
A. 摩擦性失业B. 技术性失业C .季节性失业D .周期性失业73. 工资率的提高,对主体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是( D ) 。
A. 在替代效应作用下,增加供给B. 在替代效应作用下,减少供给C. 在收入效应作用下,减少供给D. 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共同作用下,结果不确定74. 甲的闲暇偏好大于乙的闲暇偏好,则两者的等效用曲线的斜率关系为B. 甲小于乙C .两者相等75. 下列不属于职业培训的是( A )A. 学校教育76. 工资差异是指各类人员( C )A. 工资形式C. 工资水平77. 集体谈判的双方为( B )A. 雇主和员工C.雇主和政府78. 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 A )A. 相对的B.C. 既不相对也不绝对的D.79. 个人预算约束线的斜率等于A. 边际替代率B.C. 工资率D.80. 无差异曲线较为陡峭的人更加A. 偏好收入B.C. 没有偏好D.81. 经济周期中劳动参与变动幅度较大的群体是A. 一级B. 二级C. 三级D. 四级82. 与横轴平行的劳动力需求曲线的劳动力需求弹性为( B )A. 无弹性B. 无限弹性C. 富有弹性D. 缺乏弹性83. 工资率下降时,长期劳动力需求比短期需求(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