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地理(下) 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世界地理(下) 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世界地理(下) 综合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示意图能够正确反映亚洲河流流向的是( ),多呈放射状由中部流向周边的海洋。

读中东某区域图,完成第2~3题。

2.以下地理特征,与沙特阿拉伯国情不相符的是( )A.海运便利B.干旱范围广C.石油资源丰富D.以黑色人种为主3.下列解决沙特阿拉伯水资源不足的措施,目前实用性不强的是( )A.海水淡化B.选择耐旱农作物C.从南极地区输入冰川D.发展喷灌、滴灌技术3.C2题,沙特阿拉伯东临波斯湾,西临红海,这里都是世界上航运比较繁忙的地区,因此该国海运便利;沙特阿拉伯地处北回归线附近,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终年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气候干旱,干旱范围广;西亚石油资源极其丰富,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一半以上,沙特阿拉伯是一个重要的石油输出国;沙特阿拉伯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故本题选D项。

第3题,该国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少雨,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为了解决这里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该国主要采取了海水淡化,选择耐旱农作物,发展喷灌、滴灌技术等措施;从南极地区输入冰川,对缓解这里的水资源紧张状况意义不大,故本题选C项。

下图为日本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第4~5题。

4.千叶县位于日本的( )A.四国B.本州C.九州D.北海道5.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是因其地处( )A.亚欧板块内部,地壳活跃B.太平洋板块内部,地壳活跃C.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D.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5.D4题,日本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

由图可知,千叶县位于本州。

第5题,地震多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板块边缘地壳活动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6.读中南半岛略图,下列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大部分地处热带、低纬度地区②热带雨林面积广大③世界上华人、华侨的主要聚居地之一④盛产水稻、咖啡、椰枣等热带作物⑤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⑥地势南高北低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故①正确;中南半岛地处低纬度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故②错误;中南半岛是世界上华人、华侨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故③正确;中南半岛上的各国均为农业国家,盛产橡胶、水稻、甘蔗、油棕、椰油、胡椒等,其中橡胶和油棕产量居世界首位,故④错误;中南半岛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故⑤正确;中南半岛地势北高南低,故⑥错误。

读俄罗斯境内沿60°N地形剖面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7~8题。

7.俄罗斯的政治、文化中心分布在图示( )A.甲区域的中部B.乙区域的中部C.丙区域的中部D.丁区域的中部8.图中乙区域地形以( )A.高原为主B.平原为主C.山地为主D.丘陵为主8.B7题,俄罗斯地跨亚欧两大洲,欧洲部分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4,人口却占全国的3/4,历来被公认为是欧洲国家,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位于欧洲部分,乌拉尔山为亚欧两大洲的分界线。

乙西西伯利亚平原、丙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丁东西伯利亚山地位于亚洲部分,地广人稀,故B、C、D三项错误,故选A项。

第8题,乌拉尔山脉以西为东欧平原(甲),向东依次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乙)、中西伯利亚高原(丙)和东西伯利亚山地(丁)。

右图为印度粮食作物的分布状况。

据此完成第9~11题。

9.有关图例表示正确的是( )A.甲—水稻乙—小麦B.甲—小麦乙—水稻C.甲—玉米乙—水稻D.甲—水稻乙—玉米10.影响图中粮食作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生活习惯B.饮食习惯C.自然条件D.劳动力多少11.由图推测印度东北部传统主食为( )A.面食B.米饭C.小米D.玉米饼10.C 11.B9题,由图例分布地区可知,甲为小麦分布区,乙为水稻分布区。

第10题,粮食作物的分布主要受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

第11题,印度东北部盛产水稻,人们以米饭为传统主食。

读世界某区域简图和伦敦气候资料图,完成第12~14题。

12.判断伦敦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13.伦敦的气候深受( )A.太平洋影响B.大西洋影响C.印度洋影响D.北冰洋影响14.受气候影响,图中P区域最主要的农业类型是( )A.种植业B.林业C.畜牧业D.渔业13.B 14.C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第15~17题。

15.非洲被称为“热带大陆”,主要原因是( )A.非洲地势较高,造成气温较高B.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C.非洲岛屿较少,影响气温分布D.非洲海岸线平直,海洋气流难以到达16.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但其山顶常年积雪,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地势D.洋流17.关于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特点的描述,最恰当的是( )A.以赤道为轴,呈南北对称分布B.从大陆中心向沿海四周更替C.南北延伸,东西更替D.东西延伸,南北更替16.C 17.A15题,非洲被称为“热带大陆”,是因热带气候面积广大。

非洲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受纬度位置的直接影响。

第16题,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但由于其海拔高,山顶气温低,故其山顶常年积雪。

第17题,赤道穿过非洲的中部,非洲气候的分布特点是以赤道为轴,呈南北对称分布,从赤道向南北两侧依次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18.读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纬线地形剖面示意图,关于图中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南高北低B.地势北高南低C.地势东高西低D.地势东西高,中部低,北美洲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山地,因此北美洲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19.巴西北部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不合理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①会明显导致全球土地荒漠化加剧②珍稀野生动物遭劫,生物多样性减少③引发世界性人口迁移,该地人口急剧增加④导致全球气候异常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有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珍稀的野生动物遭劫,生物多样性减少;导致全球气候异常等。

亚马孙热带雨林位于巴西的亚马孙平原上,不合理开发会明显导亚马孙平原土地荒漠化,不会导致全球土地荒漠化加剧;亚马孙热带雨林的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不会导致该地人口急剧增加。

20.关于南极地区的气候,叙述错误的是( )A.南极地区冰雪覆盖,降雪特别丰富B.南极洲出现极夜现象时,我国正处夏季C.世界上风力最大的地方位于南极洲D.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全年冰雪覆盖,素有“冰雪高原”之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被称为“白色沙漠”。

所以A项叙述错误。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21.(14分)读日本和美国(本土)的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A 岛,B 河。

(2)日本的主要工业区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沿岸的狭长地带。

(3)日本境内地震频发、火山众多,日本的最高峰——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

(4)在美国和加拿大两国交界处,分布有相连的五大湖,称为“北美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

其中, 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

美国在五大湖区的农业类型主要是(农业带)。

本州密西西比(2)濑户内海(3)富士山(4)苏必利尔湖乳畜带(1)题,图中A是本州岛,B是密西西比河。

第(2)题,日本的主要工业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

第(3)题,富士山是著名的活火山,为日本最高峰。

第(4)题,在美国和加拿大两国交界处,分布有相连的五大湖,称为“北美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

其中,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

美国在五大湖区的农业带主要是乳畜带。

22.(16分)读世界两大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甲乙(1)图甲所示地区最丰富的能源资源是,主要分布在湾及其沿岸地区。

(2)从气候来讲,A半岛上少有河流的原因是。

(3)图乙中B半岛的地形特点是,绝大部分属于气候。

(4)图乙所示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其中B国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

(5)分别简述甲、乙两图所示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甲地区;乙地区。

石油波斯(2)大部分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气候干旱(3)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热带季风(4)泰国(5)地处五海三洲之地,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枢纽地位,是东西方交通要道处在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1)题,图甲所示地区为西亚地区,该区最丰富的能源资源是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第(2)题,A半岛为阿拉伯半岛,从气候来讲,阿拉伯半岛上少有河流的原因是大部分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气候干旱。

第(3)题,图乙中B半岛为中南半岛,该半岛的地形特点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绝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第(4)题,图乙所示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其中B泰国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

第(5)题,西亚地区地处“五海三洲之地”,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枢纽地位,是东西方交通要道;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

23.(16分)读甲、乙两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甲图中①~⑧河流分别注入太平洋、和北冰洋,形成状水系,由此判断亚洲的地势特点是。

(2)乙图中A是亚非两洲的分界线运河,作为大洲分界线的运河还有著名的运河。

B线以南的广大地区是(人种)的故乡。

(3)亚洲的气候特点是;与亚洲相比,非洲缺少温带、寒带气候的原因是。

(4)聚落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其房屋的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无不深深打上自然环境的烙印。

请从以下两种民居中任选一种,分析当地民居与气候的关系。

茅草屋是非洲典型的民居,分布广泛,一般用树枝、木棍构架,房顶铺茅草。

高脚屋是东南亚原住居民的房屋,多为竹木材料,双层结构,上层住人,下层存放杂物,屋顶坡面长且陡。

印度洋放射中部高、四周低(2)苏伊士巴拿马黑种人(3)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非洲纬度位置低,只有热带、亚热带气候(4)茅草屋:撒哈拉以南非洲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总体气候炎热干燥,植被以草原为主,为当地民居的建造提供了建筑材料,且茅草屋有利于通风散热。

高脚屋:东南亚主要是热带季风、热带雨林气候,高温潮湿多蚊虫,竹子是当地常见植被,为当地民居的建造提供了建筑材料,高脚屋有利于通风防潮散热。

(1)题,根据图中河流的分布,⑤是印度河,向南注入印度洋。

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流向周围的海洋,形成了放射状水系。

第(2)题,图中A位于亚非的交界处,是苏伊士运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