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玉的形制

古玉的形制


43
汉代开始流行的一种佩饰,据 说专门制于农历正月卯日,又称 “双卯”。佩于腰间的护身符, 起逐鬼、驱灾、辟邪的作用。
刚卯(正月)、 严卯(疾日)
汉代佩戴双卯 有严格的等级制 度,上层统治者 佩戴白玉双卯, 中下层人士则用 黑色犀牛角和象 牙制作。
44
翁仲
姓阮,名翁仲,为秦始皇看门守 宫的武士。在其任职期间,宫廷内 外相安无事,他死后,秦始皇为他 塑了一座铜像以示纪念。
唐代使用玉带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只有本朝亲王 才能佩戴玉带,
宋代后玉带的使用增多,三品以上都佩戴玉带, 明代皇帝、公、侯、驸马和一品官员均佩戴玉带, 清代时只有特赐和一品以上才能佩戴玉带。玉带 板上的龙纹、万寿等纹饰只有皇帝才能使用。
39
玉带 唐 镶珠宝玉带
40
用作腰带扣环的 玉件。既实用,又 有装饰性。
由钩首、钩体和 钩钮三部分组成, 通常是整块玉料雕 琢。
玉带钩、玉带扣
束腰用品,其形制 是由两件大小相近 的长方形玉器配套 合为一副,形似带 钩,但较短。
41
玉觿(xi)
由骨觿或兽牙转变 而来,弯角状,一头 尖锐,是古人解结时 用的工具。 后来由 实用性演变为装饰佩 玉,有以智慧解除困 惑的含义。
49
一、原始社会的玉石业
生产资料归公社所有,人们主要使用石器,采集天然 食物和狩猎为生。从约200万年前至距今约4000年,分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两个发展阶段。
的腹部。据《周礼·春官·典瑞》载:疏璧、琮以敛尸 。
“璧在背、琮在腹…… 疏璧琮者通天地”。
玉琮最早见于新
石器时代良渚文化, 至汉初已基本消失, 明清有仿制品。
带座玉琮 汉
8

弧形扁平的玉器。据《周礼·春官·大宗伯》: “半璧曰璜”。
玉璜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的玉璜有
的相吻合,商周以后
往往由“璧”、
六器为:璧、琮、圭、璋、琥、璜
4
六瑞:符信玉器,是朝廷 命官的凭证。古代以玉作 瑞信之物,用于朝聘,计 六种,故名"六瑞"。
六瑞:以玉作六瑞, 以等邦国。
镇圭:12寸的圭,孔在中间,王执镇圭; 桓圭:9 寸的圭,孔在下端,公执桓圭; 信圭:7 寸的圭,孔在下端,侯执信圭; 躬圭:5 寸的圭,孔在下端,伯执躬圭; 谷璧:无规定尺寸的谷纹璧,子执谷璧; 蒲璧:无规定尺寸的蒲纹璧,男执蒲璧。
16
玉戈:新石器时代已使用,考古中曾出土一件商中期的 玉戈,长达93厘米,厚却不足1厘米。
玉钺:钺是斧的一种,近似长方形,很薄,一端 为弧状刃。斧为生产工具,钺为兵器,是兵权、军 权的象征。主要出土于新石器时代。
玉钺 新石器时代
玉戈 商
17
玉剑饰
用于装饰铜剑或铁剑的玉器。用玉所饰之剑称 为“玉具剑”。 玉具剑是一种仪仗器物,以显示 佩戴者的身份和地位。
“环”、“瑗”切割
成两、三半而成。玉
璜最早出现于新石器
时代。
玉璜 春秋
9
用途: (1)“以玄璜礼北方”。即立冬时用黑色玉璜祭 祀北方的神灵-黑精之帝。 (2)朝聘。天子或诸侯酬宾时作敬宾的礼物。 (3)丧葬。据《周礼·春官·大宗伯》郑玄注:“ 琥在右,璜在足”。即将玉琥放在尸体的右边,玉 璜放在尸体足部位置。 (4)佩饰。如春秋战国 时代的成组玉佩是由璜、 璧、环等组成。一般大 璜为礼器,小璜为佩饰。 汉代以后大璜逐步消失。
皇帝登基大典,臣下敬献如意祝愿新政顺利; 会见外国使节,馈赠如意表示缔结友好; 帝后、妃嫔的寝室中如意,以颐神养性等。 “九如意”是如意头为灵芝形状,个头较小,往 往是九只搁在一个 扇面形的匣子里, 寓意“长久如意”。

26
玉插屏
• 始于汉代,流行 于明清,以清代 最盛行。
• 一种雕琢有各种 精美图案的长方 形、圆形的玉石 薄板,以山水、 人物画面为常见
玛瑙羊首杯 唐
第三节
古玉的形制
青玉双联洗 清
玉琮 良渚文化
1
中国古代玉器涉及到
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按 其用途可分为八类:
礼器 丧葬玉
兵器 首饰类
陈设品及生活用品 文房用具
其它杂器 在华夏文明的发展过程
中,古玉的形制和用途处 于不断的变化中。
虎形佩 春秋
鸡心佩 清
2
1、礼器
玉作为礼器用于祭祀活动 和其他礼仪活动,系统使用 方法最早见载于《周礼》, 《周礼·大宗伯》有六器、 六瑞之说。
后人认为翁仲有驱除邪恶的神力, 便以玉石琢成人形代表翁仲,佩在 身上避邪,这种饰物流行于汉代。 造型较简单,方冠窄脸长髯组成倒 三角形头部,长袍及地,宽袖笼手, 脸部常有三个小圆洞代表眼和嘴。
45
环、瑗
《尔雅》:“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 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 即玉璧的 边宽是孔径的两倍,玉瑗的孔径是边宽 的两倍,玉环的边宽与孔径相同。
玉剑饰始于春秋晚期,战国及两汉时期成为时 尚,一直延续到清代。
完整的玉剑饰一般由玉剑首、玉剑格(也称玉琫 (beng))、玉璏(zhi)(也称玉瓗(qiong))、玉珌(bi)四件器物 组成。
18
19
4、首饰类
1、玉笄[jī] :也称“玉簪[zān] ”。作用有: ①连冠于发。仅供男子使用,“天子诸侯以玉,大夫以 象牙,士以骨”有等级之分,玉笄是天子诸侯的专享。 ②固定头发。男女均可使用。 2、玉玦:“环而不周”谓之玦。出土时多位于死者耳部 ,故推测它一种耳佩。主要出土于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最 早的一对白玉玉玦出土于辽宁兴隆洼文化。 3、发冠、串饰、玉镯、指甲套等。
5

圆形、片状,中部有圆孔,边径大于孔径, 即“肉倍好,谓之璧”。 古人认为“璧圆象
天”,因此“以苍璧礼天”。
镂空螭虎纹合壁 战国
白玉蟠螭纹壁 清
6
大璧:直径一尺二寸。天子祭 天时执。公、侯、伯、子、男 爵朝见天子所献的也是大璧。
谷璧:饰谷状的凸纹,礼仪活 动中子爵执的器物。
蒲璧:饰蒲席状凸纹,礼仪活 动中男爵执的器物。
玉瑗
玉环 战国
46
子刚形玉牌
长方形、扁平状,正面常刻山 水人物画,背面常刻诗文。

47
殷墟
定陵 内蒙古赤峰红石砬子
第四节 各时代古玉的特征48
中国八千年的制玉历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石器时代-汉代(创立和大发展时期) 新石器时代的孕育,经商周的礼器、春秋战国的装饰 到两汉的丧葬风气,从简单的生产工具发展到仪礼、饰 用等大规模生产和使用,并注入精神和文化等深层意义 第二阶段从汉代-明清时代(逐步繁荣时期) 宫廷玉器为主,其中唐的西域风格、宋元的花鸟饰玉 、明清大规模玉山制作,将玉器推向全面发展的鼎盛。 第三阶段从清代-至今(走向世界) 新中国的玉雕业表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和时代性,受 时代潮流和时尚的需求,逐渐冲破传统观念,中西方文 化的结合,现代艺术风格使古老的中国玉器面貌一新。
12

虎形的玉器。最早见于殷墟妇好墓。流行于 春秋时代。
用途: (1)“以白琥礼西方”。虎形象凶猛,象秋肃杀 之气,立秋时用白玉制作祭祀西方神灵-白精之帝。 (2)赠物。诸侯朝见天子或诸侯间相酬时,玉琥 和玉璜常被用作敬宾的礼器。 (3)丧葬。随葬礼器放置在尸体的右方。 (4)佩饰。
13
上端呈斜角,下端方形的玉器。据《说文
玉鼻烟壶是鼻烟壶 中的精品,鼻烟用上 等烟草加各种名贵药 材及香料磨成粉末, 供人们吸闻用的。

30
即现代的花瓶,起源于明代以前,乾隆时期 为鼎盛,造型独特,立意奇巧,琢工精细。
玉 花 插
玉兰花花插 清 桃椿双也花插 31
6、文房用具
玉玺
从秦始皇开始,皇帝所用玉印专称为“玺” 32
笔筒、笔架
放置毛笔的用具,文 房中使用最广。

27
• 大块玉料通体圆雕山水人物或历史故
玉山子
事的大型场景。气势宏大,尤以乾隆 年代最为突出。如“大禹治水图”。
人物山水 清
28
炉、瓶、盒
炉、瓶、盒三式组成,盒用于贮放香料,炉用于 燃香,瓶用于插放夹取香料的金属夹和勺。是乾 隆年间盛行的文房陈设品。

29
鼻烟壶
口小腹大的扁圆、 扁长方造型,顶部有 盖,用于装盛鼻烟。 流行于清代。
虎形璜 春秋
10

扁平长条形玉器,下 端大体平齐,早期多 为平首,晚期多为尖 首。 圭产生于新石器时代, 流行于商至汉代。 古文献中玉圭的名目 繁多,天子及诸侯所 用的玉圭有严格的等 级差别。
11
用途: (1)“以青圭礼东方”。即春分时用青色的玉圭 祭祀东方的神灵-青精之帝。 (2)瑞器。《周礼·春官·大宗伯》:…王执镇圭, 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 。 (3)测量。五寸长的土圭在冬夏用来测量日影, 春秋用来测量月影,并根据土圭所测的影子的长短 来划分诸侯国的疆域。 (4)赠品。据《周礼·春官·典瑞》载:“谷圭以 和难、以聘女”。谷圭的纹饰象征和美好,是古代 帝王使者所持的瑞节,用以讲和或天子聘女。
青玉蟠螭谷纹壁 汉 青玉蒲纹兽面纹壁 汉
璧:常见量多、用途广、使用 年代长久,从新石器时代开始 一直延续到清代。璧在古代最 重要的作用是祭天、祭祖先。
7
外方圆的柱状玉器。中心有一贯通两端的通
琮 孔,两端高出的圆口称为“射”。古人认为
“琮八方象地”,故“以黄琮礼地”。
除礼地外,玉琮在葬礼中也是重要的礼器,放在尸体
青玉桥形笔架 清
33
调色盒、玉砚 用于绘画,文房四宝之一。
34
磨墨时用来加水的文 房用具。以钮上之水滴 于砚上,故名“砚滴”。 大约始于宋代,明清时 增多。
与砚台配套使用。
兽形砚滴 宋
砚滴、玉勺
35
笔洗
青玉双联洗 清 玛瑙梅花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