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复习课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89页,92页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回顾周长概念、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知识,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复习,在复习中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意义,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算法。
2、经历现实生活情境,在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中能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在解决具体的问题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灵活解题的能力,促进思维灵活性的发展。
4、在做练习时学生能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探索的乐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正确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同学们,看过最近很火的节目《爸爸去哪儿》吗?想不想也到农村来个乡村游?教师出示几张乡村游的照片,简单介绍乡村游的意义。
讲述:今天我们就来一次愉快又刺激的乡村之旅。
但是只有爱学习,会学习、具有一定的归纳、整理、概况能力的孩子才能拥有乡村游的资格,大家有没有信心通过考核?【设计意图: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节目导入新课,用乡村游的情境串起整个复习过程,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问题回顾,整理复习。
1、回忆本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2、可以用文字、表格、图画或者知识树等形式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
3、遇到困难可以同位合作、或者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4、把整理出的成果在组内进行交流形成小组成果。
构图。
认识周长周长的计算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平面图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整理知识点(1)图形的周长:什么是图形的周长?怎样求图形的周长?请举例说明。
温馨提示:教师注意根据学生的举例及时补充学生没列举出来的图形。
(2)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要想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什么?正方形呢?(3)你认为在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要注意什么?看来同学们对第五单元的知识掌握的不错,通过了考核,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踏上愉快的乡村之旅吧!【设计意图:学会整理知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项基本技能,甚至是终生学习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因此,在此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知识进行梳理,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同时,弥补缺漏,得到提高。
】二、基本练习,温习知识。
1、走进李伯伯的开心农场现在让我们走进李伯伯的开心农场,出示下面图片:如果李伯伯想给这个农场围上篱笆,需要多长的篱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测量出这个农场的长和宽。
)现在我告诉大家:这个农场的长是30米,宽是20米,请你求出这个农场篱笆的长度吧!学生列式解答,可能出现下面两种算法:30×2+20×2 =100(米)(30+20)×2 =100(米)教师讲述:以上两种方法都是计算长形周长的正确方法,我们在做题时要考虑到计算几条边的周长,以及列的算式是否符合要求,计算是否正确和要使用的单位名称。
2、走进张伯伯的开心农场张伯伯的农场是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0米,张伯伯想围上双层篱笆,至少要准备多长的篱笆?温馨提示:学生找到信息,进行计算后,教师订正时要注意学生是否用周长乘2,并告诉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一般要考虑损耗等因素,所以在备料时要比计算的结果多准备一些材料。
3、走进农家乐小木屋:现在让我们去农家乐小木屋看一看吧!出示以下图及信息:现在要给3个这种小木屋的门重新装上木条,至少需要多少木条?温馨提示:在处理这种题目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在做这类题目时要考虑什么问题?(给门装木条只要装3条边即可。
)在实际装修时也要考虑损耗等原因,要多准备一些材料。
学生练习后,教师小结:我们做题时不能一成不变的思考问题,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合适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基本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思维高潮,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1、走进李奶奶家的农家小院李奶奶打算用篱笆在房屋后面的空地上围一个长方形的场地用来养鸡。
(出示长方形平面图)请你帮李奶奶算一算33米长的篱笆够不够?10米米◆观察图形从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知道33米长的篱笆够不够,应该怎么解决?◆学生简单交流,教师小结。
要知道33米长的篱笆够不够,先要求出围长方形养鸡场需用多少米篱笆,然后再和33米进行比较,就可以知道够不够。
◆如果,李奶奶在建养鸡场时,用了墙作为长方形鸡场的边,她家应该怎样围才能够最节约材料呢?◆合作学习,灵活解决问题。
先独立思考,在小组讨论交流应该怎样围?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出示探究提示:①先在平面图中画出围图形的示意图。
②再算一算围篱笆的长度。
③最后判断材料剩多少?教师巡视,适时给予启发,参与学习。
◆展示交流,理解靠墙围法:谁愿意把你们组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看看?学生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A5米①②10×2+5=25(米) 5×2+10=20(米) B.两面靠墙围:5米)◆师生一起比较,总结出两面靠墙应该是最省材料的方法。
◆教师评价:我们都知道要节约资源,同学们能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设计出让养鸡场两面靠墙的方法,这样更节约空间和材料,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下面让我们来解决更多的问题吧。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计算周长。
在这里,由于出现了三面篱笆一面墙和两面篱笆两面墙的情况,所以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的方法在这里并不适用。
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打破他们的思维定势,让学生感悟要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综合练习,应用知识。
1、走进农村小学:明德小学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120米,比宽多40米,这个操场的周长是多少米?如果沿着操场跑3圈,要跑多少米?学生练习后,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解题的思路,教师重点强调:40米不是操场的宽,所以得先利用长比宽多40米,计算出操场的宽为120-40=80米,再利用周长公式求出操场的周长。
跑3圈就是求3个周长。
【设计意图:本题对读题不认真的同学是一道考验,部分学生读完一遍题就马上用周长公式计算,没有找清长方形的宽并不是40,不能直接运用公式,而是要先求出长方形的宽。
】2、走进农村小学生明德小学三年级的小学生正在做游戏,我们一起看一看吧!1、用小棒摆长方形出示教材自主练习第7题用18根同样长的能围成几种长方形?分析:本题是一道巩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开放题,让学生体会到长方形长与宽与周长之间的关系。
温馨提示:练习时,教师可放手让学生独立操作,看能围成哪几种不同的图形,然后组织全班交流,相互补充完善,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填出其中一两种情况即可,对全部填出答案的学生给予表扬。
预设学生填表:教师提问:从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解释下为什么吗?预设学生回答:①周长都是18根(因为就是用18根小棒摆图形,不论怎么摆周长都是18根);②长和宽的和都是9根(因为周长的一半就是长加宽的和)小结:长方形的周长是长加宽和的2倍,或者说长方形周长的一半是长加宽的和。
教师继续提问:如果让你用16根围城正方形,你能围出几种?预设学生回答:只能围出一种;边长是16÷4=4(根)小结:正方形周长是边长的4倍【设计意图:由围长方形的情况到围正方形,既能让学生体会到正方形边长与周长之间的关系,也能让学生区分出周长确定后长方形可以有很多种情况,而正方形只有一种情况。
】2、拼图游戏:5cm10cm◆同位合作,两人一组,把两个同样的长方形纸拼起来,变成新的图形,猜测一下周长会有变化吗?◆学生猜测后,教师引导学生验证,并出示活动要求:先拼出新图形,看看是什么形状,新形状的边长各是多少?新图形的周长指的哪里?最后算一算周长是多少?在与原来计算出的两个长方形的周长60cm 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变化?◆同桌两人动手实践合作学习。
◆展示汇报,交流结果:展示学生可能出现的拼图方法:拼图一拼图二5cm5cm 5cm 10cm5+5=10(厘米) 10+10=20(厘米)10×4=40(厘米) (20+5)×2=50(厘米)◆议一议,发现周长的变化秘密①观察思考:同样的长方形两个周长是60cm,如今拼成了新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后周长有什么变化?(周长变小,变成了40cm或50cm)为什么会变小了?引导学生理解:拼成新图形后,边减少了,所以周长减少了。
②课件展示中间的边有几条?所以周长就减少了多少?如果是这样呢,周长又会怎样变?周长又增加,增加中间两条边。
③教师小结:围成图形的边变了,周长就会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操作,既可以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又能逐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体会到在解决问题时,要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五、抽象概括,总结提升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进行了一次愉快的乡村之旅,在愉悦的心情中,我们又对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进行了整理与练习。
并灵活的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知识,解决了装篱笆、建围栏、装木条等生活问题。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要更合理、更变通的活用书本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让数学知识更好的为生活服务。
使用说明:1.教学反思:回顾课堂,本节课做得成功的地方有:一、创设乡村游的情境,用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为了提高学生复习的兴趣,我用学生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节目《爸爸去哪儿》导入新课,用乡村游的情境串起整个复习过程,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注意了让学生回顾梳理知识。
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梳理;教师再出示自己的知识脉络图,并与学生的进行比较,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脉络图的简洁、全面和美观。
三、精心设计练习,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练习分成三个层次。
一是基础练习,通过解决给开心农场围篱笆的问题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进行巩固。
二是提高练习,设计了给养鸡场为篱笆的问题,目的在于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让学生感悟要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是综合练习,练习题的选取都是生活中的素材,目的是引导学生感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
通过这三个层次的练习,把知识的巩固提高建立在解决现实问题的情境中,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积极性。
四、用数学活动,激励学生主动探究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为学生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学习形式的交互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