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高考总复习: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知识讲解

历史高考总复习: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知识讲解

高考总复习:古代希腊民主政治考纲解读考点提示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复习建议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历史并非完全割裂,在学习中,同学们一定要注意二者在“时空”上的关联;甚至西方与中国的时间对比,回忆在相应的历史时期中国正在发生着哪些历史事件。

这对于大家从宏观上把握和理解历史非常有帮助。

比如,我们可以制作一个表格:上表可以作为一个参考,同学们下来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把它补充得更加细致更加完整。

知识清单1、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2、古希腊民主政治发展历程考点聚焦考点、古代希腊(一)古代希腊文明的起源1.爱琴文明①时间:约公元前20-公元前12世纪,后被北方希腊人的一支南下征服,此后三个世纪被称为“荷马时代”。

②中心:最早在克里特岛,后移至迈锡尼城。

③地位:古代希腊文明的开端。

2.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条件(1)地理因素:相对隔绝的谷地和海岛地形,面向海洋易于形成相对隔绝的城邦政治。

(2)经济因素:形成以商品生产、海外贸易为主的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的经济结构,形成的海洋文明培育了雅典人自由、进取、平等的民主精神。

(3)社会因素:形成一定数量的平民阶层,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成为民主政治形成的直接原因。

(4)政治因素:奴隶制文明、城邦制度确立,贵族制取代君主制是民主政治形成的政治条件。

(5)思想因素:海洋文明中形成的集体、平等、相对独立和自由意识。

(6)个人因素:希腊思想家、政治家的鼓动和改革。

3.城邦和公民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构成希腊城邦的基本特征。

凡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资格。

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

(二)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演变1.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过程:(1)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①改革原因: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

经济上:雅典工商业发展,形成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同时,贵族掌握大量财富,盘剥平民,许多平民沦为债务奴隶。

政治上:雅典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贵族掌握政治大权。

“山地派”(下层平民)主张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

海岸派(工商业者)要求打破“平原派”(旧贵族)的政治专权,分享政治权利。

外部环境:由于雅典的社会动荡,经济发展迟缓,雅典附近的梅加腊等城邦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已赶上并超过雅典,梅加腊甚至占领了雅典的出海门户萨拉米斯岛,沉重地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

②主要措施:经济方面:Ⅰ、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和六一汉制度。

(保障平民的人身自由,缓和社会矛盾)Ⅱ、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经济发展,促进城邦繁荣)政治方面:Ⅰ、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按财产多少划分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权利越多,义务也就越大。

(为民主的实行奠定阶级基础)Ⅱ、改革国家政权机构:恢复公民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公民均可参与;设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常设机构;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

(打破贵族垄断,为民主化开辟道路)③特点:折中,兼顾多方利益。

④历史意义: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解负令:平民——公民;财产代替出身:工商业者和平民获得政治权利;四百人会议、公民大会、陪审法庭:民主政治的制度保障);渗透在改革中的“中庸”精神为雅典民主政治和西方民主政治提供了基础。

⑤历史局限:公民权利受财产多少的限制;氏族制度残余得以存续;贵族和平民都不满,矛盾依然存在。

(2)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09年)①改革内容: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血缘部落,以削弱氏族贵族势力。

设立五百人会议,由各部落轮流执政;每部落选一名将军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创立“陶片放逐法”。

②改革意义: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3)伯利克里改草(公元前5世纪)①改革内容:各级官职,除十将军以外,向所有公民开放,并以抽签方式产生。

“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机关和监察机关。

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发放观剧津贴。

②改革意义:取消了财产多少对公民权利的限制,雅典的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进入“黄金时代”。

2.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1)主权在民。

体现在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被选举权等权利以及各机构内部实行的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等。

雅典政治向全体公民开放,官职逐渐不受财产和门第的限制。

(2)直接民主。

雅典城邦的最高权力机关,是每个成年男子均可出席参加的公民大会。

公民大会“拥有最高权力”,是“雅典唯一的立法机构”,它“以各种方式完全控制着雅典的行政和司法”。

(3)轮番而治。

雅典“五百人议事会”经过抽签选举产生,30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

(4)权力制约。

体现在公民集体对官吏的监督和制约。

“五百人议事会”这一具有立法、行政和司法职能的权力机构,受到“公民大会”,也受到由人民直接广泛参与的“陪审法庭”的制约。

陶片放逐法也制约着官员的特权。

3.雅典民主政治的意义和局限(1)意义对当时:对内利于凝聚本邦,防范外敌;对外夺取财富和奴隶;文化取得辉煌成就。

对后世:为人类提供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历史上所出现的政治体制虽各有特点,但比较而言民主政体的弊病最少,更接近于公正。

雅典民主政治为后世提供了一个值得参照的政体形式。

(2)局限①民主范围:雅典公民权利是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基础上的,众多妇女和外邦人都被排除在外。

②民主性质:仅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③参政方式: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很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典型例题】1、托马斯·卡伦德写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郇(xún)窄的一隅,生活着近五百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出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闻名遐迩”。

材料反映的是()A.古希腊文明B.古罗马文明C.不列颠文明D.阿拉伯文明解析:根据材料“在欧洲郇(xún)窄的一隅”、“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出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闻名遐迩”等信息可以判断是古希腊文明。

古希腊地点在欧洲,多山多岛,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发展工商业,形成民主政治,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故A项正确;古罗马当时地跨欧亚非三洲,不符合材料“在欧洲郇窄的一隅”,故B项错误;不列颠文明不符合材料“却创造出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故C项错误;阿拉伯不符合材料“在欧洲郇窄的一隅”,故D项错误。

答案:A2、亚里士多德认为:“当一人或若干人所组成的一个团体,势力增长得过大,以至于凌驾整个公民团体,……这样的特殊地位常常造成君主专制政治或门阀寡头政治。

为此,若干城邦,例如阿尔咯斯和雅典,制订了陶片放逐的政策。

但,容许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后方才加以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策。

”这表明()A.公民团体渴望社会地位平等B.防止集权政治应当未雨绸缪C.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动乱D.特权阶层是城邦制必然产物解析:材料中说到的“团体”是指凌驾于大众之上的“门阀”,而“公民团体”虽然提及,但是并没有在下文表达他们关于社会地位平等的追求,故A项错误;材料以部分城邦采用陶片放逐政策限制集权政治的史实为例,在最后进一步表达了亚里士多德的设想,那就是在“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前制定制度以防止而不是仅仅“补救”,故B 项正确;材料侧重点在于表达关于如何防止、限制集权政治的方法,并不是着重介绍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动乱,而且材料第一句话虽然提及集权政治的可能性,但是集权政治并不必然等于“动乱”,故C项错误;按材料所述,特权阶层只是城邦制可能的产物之一,完全可以通过适当制度预防与限制,不是“必然产物”,故D项错误。

答案:B3、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体现。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卢商)早孤,家窭(jù,贫寒)困,能以学自奋。

举进士、拔萃,皆中。

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

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

……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摘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材料二(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

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

……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

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

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

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社会政治有何影响?(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并分析其进步作用。

(3)比较上述两种政治制度变化的主要不同,以及二者所导向的社会观念的差异。

解析:(1)从材料一唐代的卢商中进士后官场经历可看出,这反映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由九品中正制变为科举制;从科举制的积极作用角度简述它对社会政治的影响。

(2)材料二中梭伦改革前“权威的根基”是指世袭贵族的血缘关系;它被“摧毁”的积极作用可从雅典的政治生活和经济发展角度归纳。

(3)可从这两种制度(选官制度和权利分配制度)的作用、标准、实质角度比较其主要不同点;特别是标准的变化,更能决定社会观念导向的差异(依据才学选官——读书、做官;根据财产授予权利——追求财富、发展个性)。

答案:(1)变化: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影响: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2)理解:开始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作为权利分配的标准。

进步作用:扩大了民主权利的范围;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3)主要不同:前者是封建政权人才选拔制度的进步;后者扩大了奴隶主政权任用官员的范围。

前者打击了世家大族势力;后者削弱了贵族世袭特权。

前者依据才学选拔官员;后者根据财产授予权利。

前者未改变封建专制政权;后者促使旧氏族贵族专制走向奴隶主民主政治。

导向差异:中国人形成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西方人逐渐形成追求财富的观念。

中国人崇尚“学而优则仕”,文化知识主要用于维护皇权统治;西方人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重视个性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