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杭州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杭州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杭州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4年)近年来,通过信息化体系建设、政策扶持、人才培训、宣传推广等举措,大量农村优秀青年和农业企业投身网络,推动了电子商务在杭州农村地区的蓬勃发展,涌现出了年网络交易额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级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网上销售额超亿元的电子商务村,带动了农民就业和大学生返乡创业,推动了产业发展,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电子商务正成为杭州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型业态。

一、杭州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一)发展基础良好杭州具备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较好基础。

一是基础设施完善。

杭州已经实现村村通互联网,具备了商务‚信息流‛条件,而一些较大的中心村镇,都出现了物流企业入驻的现象,特别是浙江省村邮站建设工程,又为电子商务建设‚商品流‛打通了渠道;二是意识氛围浓厚。

通过多年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10个区、县(市)的农网运转良好,市县农业网站群的年访问量超过300万人次,20余万农民通过农民信箱发布与接收供求信息,2000多个村均建有行政村网站,广大农民群众的网络意识不断增强。

同时,阿里巴巴等大型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电子商务意识氛围,广大农民群众对于电子商务的理念不再陌生,而阿里巴巴‚千县万村‛计划在杭州的实施,使电子商务的理念更加深入农村;三是人才条件较好。

杭州的基层农村有着数量可观的大学生村官、返乡大学生及一些具备创业能力的年轻人,他们具备创业冲动与基本技能,而多年的农业信息化、农民信箱培训和电子商务培训工作的扎实推进,也为杭州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储备了不少人才;四是产业条件成熟。

杭州拥有一批总量大、特色浓、开放度高的特色块状经济并广泛分布于各区、县(市),如萧山的花木、富阳的造纸、桐庐的制笔、临安的山核桃、淳安的食品饮料,以及众多杭州特色农产品、来料加工品等,都可以成为网上交易的商品;五是新型业态突起。

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新型业态的培育力度,农家乐、农业观光园、乡村游等均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尤其是现代民宿的异军突起,适逢都市人群对休闲游、乡村游的需求增加,更为新型业态的电商化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基础。

(二)发展举措到位一是领导重视,推动发展。

杭州先后出台了《杭州市农村电子商务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杭州市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开展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系列活动,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近年以来,人大代表和市政府领导也多次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进行了调研;二是加强引导,带动发展。

2014年以来,除了市里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外,2区5县市也分别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强引导,培育农村电子商务的示范典型,带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有的乡镇也开始出台相关政策,如淳安县威坪镇2014年4 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服务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对网上商城、中小网店、电子商务企业等给予资金扶持。

而2区5县市建设的县级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在公共服务、资源整合、人才培养等带动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是加强培训,提升发展。

一直以来,各地十分重视农村电子商务的培训,特别是近年以来,根据形势的发展,加强了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

2014年萧山、余杭、临安、淳安、富阳、桐庐等地都举办了电子商务培训班,对大学生村官、优秀返乡青年、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进行了电子商务理念创新、技能提升的培训。

四是加强服务,促进发展。

2014年市县两级农办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农村电子商务的服务。

(1)开展‚绿色农产品网商‛的电视推广活动。

从全市优选30家农村电商企业,委托杭州电视台进行拍摄,并制作成5分钟的视频宣传片进行展播。

(2)市农办于2014年9月22日-28日和淘宝网进行合作,成功举办了‚中国杭州.临安山核桃淘时节活动‛。

本次活动点击量达到680万次,网上成交件数达到84943件、总销售额达到997.5万元,销售区域辐射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台湾地区。

(3)优选8家农产品网商开展手机淘宝平台推广活动,利用400多个公交站牌3个月的视频传播,吸引了8000多人关注,实现企业电商网站浏览量1.6万次。

(4)临安、淳安、建德、萧山等地利用县级平台组织当地网商开展网络推广活动,有效促进农业电商的销售与品牌提升。

(三)发展成效显著一是发展群体增多。

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参与到电子商务的发展浪潮之中,他们结合本地特色产业,通过开网店等形成进行创业,如余杭区中泰街道紫荆村仅网商就有70多。

而农业企业则充分利用电子商务转变经营理念与经营模式,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据调查,全市已经有超过50%的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应用电子商务进行销售。

二是发展规模增大。

据测算,2014年度杭州农村电子商务销售超过50亿元,全市排名前10的农业电商企业年度电商销售额合计达11.9亿元(如下表):排名区县企业名称主营产品2014年销售额(万元) 1 萧山杭州郝姆斯食品有限公司坚果炒货 523002 滨江杭州艺福堂茶业有限公司茶叶 240003 临安杭州勤耕科技食品有限公司坚果炒货 142724 滨江杭州姚生记食品有限公司坚果炒货 65005 江干祐康食品有限公司预包装食品农副产品 51306 临安临安悠品食品有限公司坚果炒货 44507 滨江祖名豆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豆制品 35008 名胜区杭州正浩茶叶有限公司西湖龙井 33009 余杭杭州双枪竹木有限公司竹制品 300010 临安临安林之源食品厂坚果炒货 2700合计119152三是发展速度加快。

因为网络市场无边界的特点和网购群体剧增的现状,使电子商务成为产业发展的‚倍增器‛,不少农村网商的网络交易额年增长超过50%。

比如, 杭州郝姆斯食品有限公司比上年增长280%,全市14个电子商务村的网络销售额增长同比增长69.2%。

而从县域电商情况看,临安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最快,2014年农村电子商务销售额16亿,同比增长60%。

四是集聚发展效应明显。

从2012年开始,已培育14个销售额千万元以上的电子商务村,2014年电商销售合计7.4亿元(如下表):名称认定年度 2014年度电商销售额(万元)临安市昌化镇白牛村 2012 20000 临安市清凉峰镇新都村 2012 10000 萧山区新街镇双圩村 2012 8000 余杭区中泰街道紫荆村 2013 2500 萧山区新街镇江南村 2013 1250 临安市昌化镇双塔村 2013 3000 临安市岛石镇岛石村 2013 4500 临安清凉峰镇马啸村 2013 2600 临安龙岗镇无他村 2013 1500 临安龙岗镇新溪新村 2013 5100 萧山区靖江街道雷东村 2014 1100 临安市清凉峰镇颊口村 2014 9818 临安市清凉峰镇玉屏村 2014 3000 临安市龙岗镇汤家湾村 2014 2000 合计 74368二、杭州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特点(一)电商集聚化程度不断升级从电子商务村到县乡电子商务产业园,再到县级电商平台,电商集聚化发展趋势明显。

1、电子商务村集聚功能较强。

从全市14个电子商务村看,集聚了近300家农村网商,网商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使技术服务、物流服务更为便利,形成共生共荣的发展态势。

为了使村级集聚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临安市白牛村于2014年10月成立了杭州市首家村级电商协会。

2、电商产业园使电商生态系统更为完善。

目前,全市已有多地开展电商产业园建设,园区不仅发挥了电子商务企业的集聚、引领和示范作用,还提供培训交流、代运营、营销策划、摄影、快递等各类公共服务,使农村电商生态系统更为完善。

(1)临安市共有两个电子商务园区,分别位于城区的临安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和临安西部龙岗镇的中国坚果炒货食品城。

临安市电子商务产业园于2012年9月投入运行,现园区规模3万平方米,集聚了16家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和服务商,还入驻了‚阿里巴巴临安产业带‛、‚淘宝.特色中国临安馆‛和临安市网商协会,吸引专业人才300余人。

中国坚果炒货食品城将建成集收购、加工、仓储和物流于一体的O2O平台,现开发利用土地800亩,已累计完成投资2.5亿,入驻企业63家,年实现网络销售4亿元。

(2)桐庐县桐庐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作为县重点建设项目,项目意向用地35亩左右,总投资约2亿元,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交易额超亿元,可容纳涉农电商企业近百家,吸纳就业人员3000余人,带动相关产业就业超万人。

(3)萧山区将建立1300多平米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孵化中心,吸引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和第三方运营公司入驻,由第三方公司提供产品拍摄、美工设计、产品上架、店铺装修、营销策划等专业化服务。

孵化中心统一规划设臵电商工作室、商务洽谈室、摄影棚、培训室、仓储设备及相关配套设施供企业租用,实行农产品电子商务一条龙专业化服务。

(4)余杭区北部新城利用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资源优势,成立了正易国际电商园和小洋坝农产品冷链物流园。

(5)淳安县拟于千岛湖镇珍珠半岛区块建设电商产业园,面积5000平方米。

(6)江干区正在建设的九堡电子商务一条街、花卉电商产业园前景看好。

3、县级平台的作用日趋明显。

目前,全市6个区县市共建成了7个县级平台,其中在阿里巴巴上建设4个第三方平台,自建3个县级平台,提供服务面积达到11371平方米,共为575家农业电商企业提供服务,2014年平台电商销售额约为1.6亿元,县级平台在集聚发展、公共服务、资源整合、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产业电商化程度不断提升依托产业基础,形成了产业与电商融合比较紧密的集群态势,整体上呈现梯度发展趋势。

从茶叶、花卉苗木、水产、畜禽、蔬菜、竹业、水果、干果、蚕桑及制品、中药材、蜂业等优势特色产业看,均已不同程度地与电商进行了融合,其中茶叶、花卉苗木、竹业、干果、蚕桑及制品、蜂业等产业的电商融合度比较高,属于第一波融合发展的产业。

如临安已经出现不少只做线上电商的山核桃经营户。

而水产、畜禽、蔬菜等生鲜农产品因储存、物流、保鲜、包装和标准化等问题,发展相对滞后,但目前已经出现众多模式创新,势必成为产业电商化的第二波发展。

比如,杭州农副产品网络公司依托勾庄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建设互联网农产品批发市场,2014年实现交易2500万元;杭州安厨电子商务公司采用‚电商平台+配送中心+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全产业链模式,全面推进订单农业,2013年成立至今已实现生鲜电商销售1000万元以上。

另外绿城农业、佑康等公司均在探索生鲜电商配送体系的建设。

(三)发展模式多样化不断创新一是从单一的淘宝网拓展到京东、一号店、行业网站、微平台等,呈现全网化销售的趋势。

如杭州郝姆斯食品有限公司2014年度5.23亿电商销售额分别来自于天猫、京东、一号店、亚马逊和当当网,建德市一家酒业公司通过近100个行业网站进行联合销售,佑康电子商务公司60%多的客户来自手机用户,桐庐忘忧生态农庄则通过微信平台年销售土猪近100万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