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知识点:修改病句、关联词、修辞方法、说明方法资料整理
一、修改病句(修改病句原则:尽量不改变原意)
(一)常见病句类型:
1. 成分残缺
2.用词不当
3.语序颠倒
4.搭配不当
5.重复啰嗦
6.指代不明
7.不合逻辑(不合事理或前后矛盾)
8.分类不当
9.关联词不当10. 标点用错
(二)修改符号
1、添加符号:(记忆技巧:树杈)
2、替换符号:(记忆技巧:有线广播)
3、删除符号:(记忆技巧:有藤的西瓜)
4、颠倒符号:(记忆技巧:长城)
可应用病句类型:(1)左右词语颠倒。
(2)左右词语颠倒,但中间的词语或标点不变。
二、关联词的类型
1、递进关系(两个分句间是更进一层的关系)如:“小红不但爱学习,还爱劳动。
”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1)不但(不仅)……而且……(2)不但(不仅)……还……(3)……更(还)……(4)……甚至……
2、并列关系(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如:“阿姨既漂亮,又大方。
”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1)又……又……(2)不是……而是……(3)既……又……、(4)一边……一边……(5)那么……那么……(6)是……也是……(不是)
4、选择关系(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从中选出一种)如:“家里做饭的不是妈妈妈,就是奶奶。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1)不是……就是……(2)或者……或者……(3)是……还是……(4)要么……要么……(5)宁可(宁愿)……也不……(6)与其……不如……
7 、假设关系(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另一个分句表示假设实现后的结果)
如:“如果明天不下雨,我们就去公园玩。
”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1)如果……就……(2)即使……也……(3)假如(假使)……就
5、转折关系(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
如:“虽然劳动很辛苦,但是妈妈仍然在坚持。
”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1)虽然……但是(可是)……(2)尽管……可是(还是)……(3)……然而……(4)……却……
8、条件关系(一个分句说明条件,另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一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如:“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会想出好办法。
”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1)只要……就……(2)无论(不管、不论)……也(都)……(3)只有……才……(4)凡是……都……(5)除非……才……
6、因果关系(分句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如:“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1)因为(由于)......所以......(2)......因而(因此)......(3)既然......就 (4)
之所以……是因为……
7、承接关系(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
如:“一进教室,我就开始做作业。
”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1)……接着……(2)一……就……(3)……于是……(4)……又……(5)……便……
三、修辞方法
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对偶等。
(一)比喻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如、般、似的、是、成了、变成”等。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重点注意:
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二)拟人
定义: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三)排比
定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作用: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有力地说明道理。
(四)反复
定义: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这种辞手法叫反复。
反复的基本类型:
1)词语反复。
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达到强调的目的。
2)词组或句子反复。
有时为了表达内容或结构安排的需要,要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
3)语段反复。
(五)夸张
定义: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夸张的种类: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六)设问
定义: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而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这种修辞格叫做设问。
设问的特点:明知故问,自我自答,或者提出问题不需要回答。
(七)反问
定义:反问就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
它用疑问的方式表达肯定的意思,问而不答,答案寓于反问之中。
(八)对偶
定义: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叫对偶。
四、说明方法
小学常见的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
(一)作比较
通过与同类及相关的事物作比较,显示彼此异同。
容易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二)列数字
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
通过数字获得对说明对象的准确了解,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三)举例子
先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种道理,然后用具体例子作例证。
增加文章可信度。
(四)打比方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方法里的比喻还有联想是一致的。
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五)分类别
把说明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小类,然后逐类加以介绍。
便于将复杂事物说得眉目清楚。
三、双重否定
常用的双重否定词:
没有…不; …无不…; 非…不可…; …不曾不…; …不能不…; …不会不…;……不敢不…… ……不得不…………不是不…… ……不是没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