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 o2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概述由于清水混凝土与生俱来的厚重与清雅的材料特性,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建筑师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一场建筑物的“无抹灰革命”正在悄然兴起,从悉尼歌剧院的外墙、日本的奥林匹克体育场、东方明珠电视塔的筒体、联想研发基地以及杨浦、南浦大桥等工程均采用清水混凝土这一建筑工艺。

无数工程实践证明,应用清水混凝土具有以下很多优点:(1)名副其实的绿色混凝土,不需装饰舍去了涂料、饰面等化工产品。

(2)一次成型,不剔凿修补,不抹灰,减少建筑垃圾,有利于环保。

(3)避免抹灰开裂、空鼓脱落等质量隐患,减轻漏浆、楼板裂缝等质量通病。

(4)舍去抹灰、吊顶、装饰面层等内容,减少维保费用,降低工程总造价。

(5)在安全性与耐久性方面与一般抹灰墙面相比,避免了抹灰墙面短期内就会出现龟裂而渗水最终导致墙面空鼓、开裂的危险。

随着绿色建筑的客观需求,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清水混凝土工程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道路、桥梁、厂房,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也得到了大量的应用,有关其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的研究也得到了重视。

2、清水混凝土的施工清水混凝土属于一次浇注成型,不做任何外装饰,直接采用现浇混凝土的自然表面效果作为饰面,因此要求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色泽均匀,无碰损和污染,对拉螺栓及施工缝的设置应整齐美观,且不允许出现普通混凝土的质量通病。

在我国,清水混凝土尚处于发展阶段,属于新兴的施工工艺。

由于清水混凝土对施工工艺要求很高,因此与普通混凝土的施工有很大的不同,举例来说,所用水泥尽可能用同一厂家同一批次的;每块混凝土所用的水泥配合比也要十分严格的一致;每次打水泥必须先打料块,对比前次色彩,通过仪器检测后才可继续打;必须震捣均匀;施工温度要求十分严格,适合在4-10月间施工;对施工人员的现场管理也十分重要,每一道工序都必须仔细;尤其是对打混凝土所用的模板要求十分严格,需要根据建筑物进行设计定做,且所用模板多数为一次性的,成本较高,重要部位最好使用进口模板(如转角、梁与柱接头等),同时还要加密封条防止跑浆,固定模板的拉杆也需要用带金属帽或塑料扣的,以便拆模时方便,减少对混凝土表面的破损等等,施工难度和质量要求极高。

本文介绍清水混凝土的质量标准、常见的质量缺陷及其监控对策以及从模板体系的设计、制作与安装到混凝土原材料选用、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的浇筑、养护和表面缺陷修补全过程所采取的控制措施。

2.1清水混凝土的质量标准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清水混凝土质量验收标准,参考国外有关建筑混凝土的技术标准,在普通结构混凝土验收标准的基础上,应遵循如下的质量标准:(1)轴线通直、尺寸准确;(2)棱角方正、线条顺直;(3)表面平整、清洁、色泽一致;(4)表面无明显气泡,无砂带和黑斑;(5)表面无蜂窝、麻面、裂纹和露筋现象;(6)模板接缝、对拉螺栓和施工缝预留设有规律性;(7)模板接缝与施工缝处无挂浆、漏浆。

2.2清水混凝土表面常见质量缺陷和原因分析为做好施工预控工作,必须认真分析清水混凝土面层可能出现的质量缺陷和产生的原因,从而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发生上述缺陷。

清水混凝土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外观质量问题有两大方面:(1)清水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及气泡清水混凝土表面蜂窝和麻面是指混凝土表面的石子没有被水泥砂浆充填满,或表面不光洁、不密实。

气泡是指混凝土表面留有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不规则小孔。

其可能的产生原因有:a、板表面粗糙或者清理不净;b、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拆模时混凝土粘皮;c、结构形状复杂,使钢模凹凸槽多,气泡难以排除;d、混凝土配合比计量有误,造成用石量过多,水泥砂浆过少,或混凝土坍落度太小;e、清水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拌和不均匀;f、浇捣成型时布料不匀;g、振动时间不足或漏振;h、清水混凝土稠度太大,振捣时间过长,模板拼缝处水泥砂浆流失。

(2)清水混凝土构件的缺角、掉边缺角、掉边是指清水混凝土构件在脱模过程中,表面产生缺角、掉边的损坏,严重影响外观质量和结构功能。

其可能的产生原因有:a、脱模时操作不当,造成边角损伤。

b、脱模剂涂刷不均,钢模槽沟内漏涂。

3、过程控制措施为避免出现上述质量问题,必须从模板体系的设计、制作与安装、钢筋绑扎、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混凝土浇筑、养护和修补等全过程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以保证清水混凝土的装饰效果,并做到对整个施工过程踏步式、跟踪式监理,抓全过程各个工序的预控。

3.1 模板体系控制措施(1)模板设计要充分考虑在拼装和拆除方面的方便性,支撑的牢固性和简便性,并保持较好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及整体拼装后的平整度。

(2)模板拼缝部位、对拉螺栓和施工缝的设置位置、形式和尺寸须经建筑师认可。

具体而言,既是每块模板的大小尺寸及排列方式;每块模板上对拉螺栓的数量、大小、间距、排列,螺栓帽的孔径和深度(一般采用直径32mm,深度5mm);施工缝是属于明缝还是自然紧密排列遗留的禅缝,明缝宽度多宽为宜;所有这些都必须在施工前确定好,画好施工详图,并且在现场先浇注样板墙,确定现场标准,如阴角标准、阳角标准、螺栓孔标准、表面质感标准、禅缝标准、明缝标准、弧形转角标准、直角转角标准等等,以便在施工过程中对照和作为施工完成后验收的标准。

(3)根据构件的规格和形状,合理选用不同的模板材料,配制若干定型模板,以便周转施工所需。

对圆形构件可选择钢模板,对e形、t形等截面形式复杂的构件可采用进口芬兰板或涂塑九夹板。

钢模板内表面均应进行抛光处理,以保证混凝土表面光洁度。

(4)模板制作时应保证几何尺寸精确,拼缝严密,材质一致,模板面板拼缝高差、宽度应≤1mm,模板间接缝高差、宽度≤2mm。

(5)采用钢模板时,模板接缝处理要严密。

模板内板缝用油膏批嵌,外侧用硅胶或发泡剂封闭,以防漏浆。

模板脱模剂应采用吸水率适中的无色的轻机油。

模板周转次数应严格控制,一般周转2次后应进行全面检修并抛光打磨一次。

采用覆膜木模板时,周转次数不超过2次,超过2次的改用于其他要求较低的部位。

3.2清水混凝土的钢筋控制措施(1)钢筋原材用于清水混凝土的钢筋必须无锈蚀和油迹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

(2)钢筋保护层设计为避免清水混凝土由于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下而可能出现的隐筋现象,故清水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应严格控制在30-4omm之间,且采用防锈镀锌铁丝作钢筋绑扎。

为防止垫块影响清水混凝土的色泽,保护层垫块须采用与清水混凝土同批料、同色的定制垫块,垫块与模板点接触材料采用柔韧性尼龙材料,以保证垫块刚度并防止损坏模块。

若花大型梁底模施工中,由于钢筋自重大还须采用槽钢托架进行钢筋反吊与垫块相结合的方法。

(3)钢筋加工用于清水混凝土的钢筋规格误差必须严格控制在±lomm之内,尤其是箍筋、弯起钢筋。

(4)钢筋施工钢筋绑扎施工前必须先对钢筋进行校正后方可绑扎。

钢筋绑扎时,扎铁丝头全部向钢筋内侧设置,同时要将外侧扎铁丝圆钩全部压平。

对部分必须或暂时裸露的钢筋采用涂刷水泥浆进行防腐处理,以防止污染下部清水混凝土表面。

3.3 清水混凝土的配合比在材料和浇筑方法允许的条件下,应采用尽可能低的坍落度和水灰比,坍落度一般为90土10mm,以减少泌水的可能性。

同时控制混凝土含气量不超过1.7%,初凝时间6~8h。

3.4 清水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措施(1)水泥。

首选硅酸盐水泥,要求确定生产厂商、定强度等级、定批号,最好能做到同一熟料。

(2)粗骨料(碎石)。

选用强度高、5~25mm粒径、连续级配好、同颜色、含泥量之0.8%和不带杂物的碎石,要求定产地、定规格、定颜色。

(3)细骨料(砂子)。

选用中粗砂,细度模数2.5以上,含泥量之2%,不得含有杂物,要求定产地、定砂子细度模数、定颜色。

(4)粉煤灰。

掺入粉煤灰可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后期强度,宜选用细度按《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6-90)规定ⅱ级粉煤灰以上的产品,要求定供应厂商、定细度,且不得含有任何杂物。

(5)外加剂。

可采用ea-1(2)普通型减水剂,要求定厂商、定品牌、定掺量。

对首批进场的原材料经监理取样复试合格后,应立即进行”封样”,以后进场的每批来料均与”封样”进行对比,发现有明显色差的不得使用。

清水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试验确定的配合比投料,不得带任何随意性,并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搅拌时间,随气候变化随时抽验砂子、碎石的含水率,及时调整用水量。

3.5 清水混凝土浇筑控制措施(1)落实施工技术保证措施、现场组织措施,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2)合理调度搅拌输送车送料时间,逐车测量混凝土的坍落度。

(3)严格控制每次下料的高度和厚度,保证分层厚度不超过30cm。

(4)振捣方法要求正确,不得漏振和过振。

可采用二次振捣法,以减少表面气泡,即第一次在混凝土浇筑时振捣,第二次待混凝土静置一段时间再振捣,而顶层一般在0.5h后进行第二次振捣。

(5)严格控制振捣时间和振捣棒插入下一层混凝土的深度,保证深度在5~10cm,振捣时间以混凝土翻浆不再下沉和表面无气泡泛起为止。

3.6 清水混凝土养护控制措施为避免形成和减小清水混凝土表面色差,混凝土早期硬化期间的养护十分重要。

清水混凝土构筑物的侧模应在48小时后拆除。

模板拆除后其表面养护的遮盖物不得直接用草垫或草包铺盖,以免造成永久性黄颜色污染,应采用塑料薄膜严密覆盖养护(一定要严密,否则覆盖不严的部位与覆盖严密的部位色差严重);也可采用粗织物水洗布覆盖,设立专人勤浇水养护,效果也不错。

养护时间一般不得少于14天。

3.7 清水混凝土表面缺陷修补控制措施尽管已采取了各种措施,但拆模后由于混凝土的泌水性、模板的漏浆和混凝土本身的含气量较大,其表面局部可能会产生一些小的气泡、孔眼和离析等缺陷。

拆模后应即清除表面浮浆和松动的砂子,采用相同品种、相同强度等级的水泥拌制成水泥浆体进行修复,待水泥浆体硬化后,用细砂纸将整个构件表面均匀地打磨光洁,并用水养护一段时间,最后喷涂渗透性封闭保护液,使修补处与原混凝土长期保持同色泽。

4、结束语在建筑施工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开展并加速对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的研究,是顺应全球化趋势、缩小我国建筑施工水平与国外的差距、提高我国建筑行业整体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本文介绍的清水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仅是笔者对近几年施工中碰到的情况进行的总结,在此抛砖引玉,以期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