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景观常用规范及尺度整理

景观常用规范及尺度整理

景观常用规范及尺度整理1.道路宽度:1.1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1.2 小区级道路:路面宽6.0~9.0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1.3 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1.4 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1.5 双车道:W=6.0~9.0m(场地主干道双车道宽度,小型车双车道最小宽6米,大型车双车道最小宽7米)单车道: W=3.5~4m;(车道兼具回车通道作用,应按照停车场标准设计车道宽度)1.6 轮椅通过:W≥1.50m,轮椅交错:W≥1.80m。

1.7 尽端式道路的长度: L<120.0m,1.8尽端回车场: S>12.0mx12.0m。

1.9 人行道人行道宽:不小于1m,并按照0.5的倍级递增。

路牙要求:车行与人行道之间路牙地面高度在100~200之间;人行与草坪之间宜0~120。

2.道路横坡:机动车、非机动车道路横向坡为1.5%-2.5%。

人行道横坡为1.0%-2.0%3.转弯半径机动车最小转弯半径:(道路内路牙最小半径)6.0m:车长不超过5米的三轮车、小型车。

9.0m:车长6-9米的一般二轴载重汽车、中型车。

12.0m:车长10米以上的的铰接车、大型货车、大型客车等大型车。

基地出入口转弯半径应适量加大。

注:1.摘自《城市居住区规范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2.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边缘之路面边线;当小区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缘。

3.建、构筑物无组织排水,则为散水边缘至道路边缘。

消防通道设计规范低层、多层、中高层住宅的居住区内宜设有消防车道,其转弯半径不应小于6m 高层(指十层及十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消防车道设计要求:1.高层住宅的周围应设有环形车道,其转弯半径不应小于12m(有些地方是9米)。

当设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当高层建筑的沿街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应在适中位置设置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

2.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m。

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m,消防车道上空4m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3.长度超过35m的尽端式车行路应设回车场,多层可做到12m×12m。

高层回车场不宜小于15m×15m。

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

4.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其净宽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m。

5.一般消防车的长度均大于或接近10m,高度近4m,宽度近2.5m。

6.高层建筑的内院或天井,当其短边长度超过24m时,宜设有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

7. 消防车道与高层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登高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

8. 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应设消防车道。

消防登高面设计规范消防登高面又叫高层建筑消防登高面、消防平台,是登高消防车靠近高层主体建筑,开展消防车登高作业、及消防队员进入高层建筑内部,抢救被困人员、扑救火灾的建筑立面。

按国家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高层建筑都必须设消防登高面,且不能做其他用途。

设置消防登高面是为了消防登高车作业的需要,保证对高层住宅的住户进行及时救援,因此,消防登高面应靠近住宅的功用楼梯,当有困难时,登高面应靠近每套住宅的阳台或主窗。

1.高层住宅应在登高面一侧,结合消防车道设置不少于一块的消防登高场地,每块消防登高场地面积不应小于15mx8m。

2.消防登高场地距住宅的外墙不宜小于5m,其最外一点至消防登高面的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0m.3.有坡道的消防登高场地,其坡道坡度不应大于15%。

4.登高面与建筑之间不得有妨碍登高的高大乔木。

5.单元式、通廊式住宅的消防登高面不应小于住宅的一个长边长度。

6.消防登高面应靠近住宅的公共楼梯或阳台、窗。

7.消防登高面一侧的裙房,其建筑高度不应大于5m,且进深不应大于4m。

8.消防登高面不宜设计大面积的玻璃幕墙。

9.塔式住宅的消防登高面部不应小于住宅的1/4周边长度。

10.登高面范围内宜有建筑的安全出口。

11.利用市政道路作为消防登高场地,其绿化、架空线路、电车网染等设施不得影响消防车的停靠、操作。

12.高层住宅的消防车道,消防登高场地应避开地下管道、暗沟、水池、化粪池等影响消防车荷载的地下设施。

13.在地下建筑上布置消防登高场地、消防车道时,地下建筑的楼板荷载计算应考虑消防登高车的重量。

停车场设计规范停车场的组成部分:出入口、行车通道、停车位、绿化隔离带、附属设施:休息室、管理室、修车场、加油站。

1.出入口位置(1)公用停车场的停车区距离公共建筑出入口的距离宜采用50~100M。

(2)风景名胜区考虑到环境保护需要或受用地限制时,距主要入口可达150~200M。

(3)机动车出入口距离城市主干道交叉口不小于70M。

(4)距地铁出入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小于15M;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M。

2.出入口数量停车泊位数越多,出入车辆就越多,出入口的数量也需要相应增加。

(1)50辆机动车停车场,可设置1个出入口。

(2)50—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应设2个出入口。

(3)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口和入口应分开设置。

(4)大于5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入口不得少于3个。

(5)当停车场设置两个以上出入口时,其出入口之间的净距须大于10m。

(6)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分开设置的出、入口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0m。

3.出入口宽度停车场出入口不应少于两个,其净距宜大于10m;条件困难或停车容量小于50个时,可设一个出入口,但其进出通道的宽度宜采用9-10m。

4.通道及转弯半径:行车通道可分为单车道和双车道。

(1)一侧通道一侧停车(2)中间通道两侧停车(3)两侧通道中间停车(4)环形通道四周停车5.通道坡度(1)与广场连接的道路纵坡度以0.5%~2%为宜。

(2)困难时最大纵坡度不应大于7%,积雪及严寒地区不应大于6%。

(3)在出入口应设置纵坡缓坡段≤2%。

6.残疾人车位布置:(1)办公、科研、文化、纪念、观演、体育、交通、医疗、学校和园林建筑的停车位应设无障碍设计。

(2)距离建筑入口及车库最近的停车位置,应划为残疾人专用停车位。

(3)停车位的一侧,应设宽度不小于1.2M的轮椅位置,使乘轮椅者能直接进入人行道到达建筑入口。

(4)停车场一侧的轮椅通道与人行通道地面有高差时,应设宽1.00M的轮椅坡道。

7.隔离带植物种植:作用:防止暴晒;保护车辆;净化空气、防尘、防噪音停车场的设计方法1.确定场地条件:确定出入口位置、通道、停车数、位置、残疾人车位布置。

2.平面布置:(1)确定停车场内部交通流线组织。

(2)确定通道布置。

(3)布置停车位。

(4)连接平曲线。

3.竖向布置:(1)确定停车场通道纵坡。

(2)各控制点的设计标高。

(3)标注各段通道的坡度标。

4.绿化布置:(1)确定绿化方式。

(2)选择绿化植被种类。

(3)植被栽种放线定位。

停车场1.居住区内地面停车用地面积以小型车计算,停车场宜设置在行车方便、距建筑外墙面约6m,尽量不影响居民生活宁静和不影响景观环境地段。

2.机动车停车场用地面积按照当量小汽车位数计算。

停车场用地面积每隔停车位为25~30㎡,停车位尺寸以2.5m*5.0m划分(地面划分尺寸)。

3.停车场最小坡度0.3%,与通道平行方向的最大纵坡为1%,与通道垂直方向为3%。

4.居民汽车停车率不应小于10%;5.居住区内地面停车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不宜超过10%;6.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方便居民使用,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m;7. 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留有必要的发展余地。

8. 自行车停放每个车位按1.5~1.8㎡,摩托车每隔车位为2.5~2.7㎡。

绿化覆土1.地下设施覆土绿化构造层包括防水层、隔根层、排水层、过滤层、栽植土壤层、植被层。

2.如挖槽原土基本为自然土质(湿容重约为1600~1800kg/m3),可回填实施绿化。

回填厚度7500px,最低不小于3750px。

不应回填渣土、建筑垃圾土和有污染的土壤。

3.如地下设施覆土厚度仅为3750px,为防止部分植物根系穿透防水层,需在防水层上面铺设隔根层。

可用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PVC卷材等多种材料,如用PVC卷材,厚度1~2mm,搭接宽度150px。

如地下设施边缘有侧墙,则应向侧墙面上翻25~875px,排(蓄)水设施必须铺设在隔根层的上面。

4. 为了防止栽植土壤经冲刷后细小颗粒随水流失,造成土壤中的成分和养料流失,并堵塞排水系统。

应在排(蓄)水层上面铺设过滤层,并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和根系穿透性。

可用级配砂石、细沙、土工织物等多种材料。

如用双层土工织物材料,搭接宽度必须达到15~500px,覆土时使用器械应注意不损坏土工织物。

5.地下设施覆土绿化植物根系生长适宜的覆土厚度一览表大乔木根系生长:150~7500px中、小乔木根系生长:100~150 cm大灌木根系生长:60~80 cm小灌木根系生长:40~50 cm宿根花卉根系生长:30~50 cm一、二年生花卉根系生长:20~306.威海规定:居住区地下车库屋面覆土不应低于1.5m,在居住区集中公共绿地下设置地下停车库时,屋面覆土不应低于2.5m。

植物常用室外运动场地标准尺寸景观设计中经常用到的室外运动场地有网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足球场等。

一般球类的简易运动场地在平面划分上会有两部分组成:场地区和缓冲区。

景观设计时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预留运动缓冲区。

1.网球场场地尺寸:23.77米X10.97米缓冲区域:6.4米(长);3.65米(宽)2.篮球场场地尺寸:28米X15米缓冲区域:4米(长);2米(宽)3.羽毛球场场地尺寸:13.4米X6.1米缓冲区域:1.5米(长);0.5米(宽)4.排球场场地尺寸:18米X9米缓冲区域:2米(长);2米(宽)5.足球场(1)五人制:球场尺寸:40米X20米缓冲区域:2米;2米(2)七人制:球场尺寸:65米X45米缓冲区域:2米;1米(2)十一人制:球场尺寸:105米X68米缓冲区域:2米;2米景观元素常用尺度1.楼梯踏步:室内: H < 0.15m,W > 0.26m;室外: H=0.12~0.16m,W=0.30m~0.35m;可坐踏步:H=0.20~0.35m,W=0.40~0.60m。

台阶长度超过3米或需改变攀登方向的地方,应在中间设置休息平台,平台:W<1.20m。

2.坡道最小净宽1.5米,平台最小净深2米。

纵坡不大于2.5%扶手:室外踏步级数超过了3级时,残障人轮椅使用扶手: H=0.68m.85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