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名称:乒乒乓乓钓大鱼
吴燕华2009-11
活动背景:
该活动来自五味太郎绘本故事“乒乒乓乓钓大鱼”的部分内容,表现了两个小企鹅钓鱼时想象水中生物特征的局部夸张,将故事演绎得生动有趣,从而使读者感受到夸张的无限快乐。
夸张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次活动即根据幼儿的造型能力,运用了故事的线索,又对海底生物加以补充,引导幼儿通过欣赏与操作把握局部夸张的艺术创造,活动采用绘画游戏的方式进行,更能增添学习过程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独立造型表现神仙鱼、虾、金枪鱼、海马、电鳐等动物的主要特征。
2、学习运用夸张局部的方法大胆表现自己的想象,体会绘画的独特乐趣。
活动准备
1、“乒乒乓乓钓大鱼”画面课件;
2、神仙鱼、虾、金枪鱼、海马、电鳐等动物图像。
3、第一组:砂皮纸、蜡笔;
第二组:黑卡纸,银笔,油画棒;
第三组:中兰色纸,签字笔,深蓝白色炫彩棒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最近我们画过海洋里的生物,画过什么?
今天我们玩一个钓鱼的游戏,好吗?
二、猜猜说说理解夸张的表现方法
1、课件(1)怎么玩,看看它们是怎么钓鱼的?
(1)有两只小企鹅,一个叫乒乒,一个叫乒乒,它们一起来钓鱼,“乒乒乓乓钓大鱼”鱼上来了吗?啊呀,不好了脱钩了,鱼跑了,乒乒说:“大鱼逃了”,乓乓说:“小鱼逃了”猜一猜究竟是大鱼还是小鱼?
(2)幼儿猜到大鱼老师张贴大鱼,猜到小鱼老师张贴小鱼,
同意大鱼的幼儿站起来,同意小鱼的幼儿站起来,
问:乒乒乓乓,你们钓到的到底是大鱼还是小鱼?(老师出示夸张鱼张贴在大鱼和小鱼中间。
(3)看画面证实:是小鱼吗?不是,是大鱼吗?不是。
为什么叫有大有小鱼?哪些地方像小鱼,哪些地方像大鱼?
(4)小结:原来是一条头尾小肚子大的鱼
2、课件(2)哈哈,真好玩,再来玩好吗?大家一起叫:“乒乒乓乓钓大鱼”。
(1)乒乒说:“大尤鱼逃了”,乓乓说:“小尤鱼逃了”猜一猜究竟是大尤鱼还是小尤鱼?
(2)老师分别出示大鱿鱼和小鱿鱼,夸张鱿鱼。
真的是一条有大有小的鱼,哪些地方大?(肚子)哪些地方小?(触角)
小结:看画面证实不是大尤鱼也不是小尤鱼,是一条头大触角小的鱿鱼。
从来也没有看到过这样的鱿鱼吗,好不好玩,有趣吗?
3、课件(3)“乒乒乓乓来钓鱼”,钓到一只螃蟹。
(1)乒乒说:“大蟹逃了”,乓乓说:“小蟹逃了”猜一猜究竟是大蟹还是小蟹?是吗?什么地方很小很小?什么地方很大很大?
老师张贴大蟹小蟹。
(2)启发幼儿想象哪些地方可以夸张变化。
辅助提问:再变一变还有办法吗?
还有不一样吗?
还能变,哪里变大哪里变小?
再变一变行不行?
(3)出示夸张蟹,什么地方大(小)看画面证实,一个钳子很大很大,别的地方很小很小。
三、自选对象想象绘画
1、海里还有许多海洋生物,出示神仙鱼、虾、金枪鱼、海马、电鳐,它们是谁,说说它们的名称(神仙鱼、虾、金枪鱼、海马、电鳐)
2、它们都想变,可以怎么变?找一个地方特别大,其他地方小,都大都小的算输。
3、大家来当乒乒或乓乓,玩一玩钓鱼的游戏
规则:
(1)除了蟹,鱿鱼,鱼任选一种海洋生物;
提问:刚刚钓到过的可以吗?要钓没有钓过的。
(2)选取一个部分变大(只能变大一部分,不能全部)
(3)变得最大者为胜。
4、幼儿自由选择工具材料。
提问:你准备钓什么?什么部分最大,先画最大的地方。
5、提示幼儿选取相应色涂色。
6、添画海洋里的植物
提问:这些海洋生物离开海洋行吗?要继续生活在海洋里,否则会死去。
海洋里还有什么植物?(海星、贝壳、水草、珊瑚…)
四、欣赏体验:看谁钓得‘大’
1、同一海洋生物比,选取局部最大者。
比较后放在对应的动物下面。
(只有一个者自然晋级)。
如:说到海马,画海马的幼儿站成一排,将图画纸背面朝外,“乒乒乓乓钓大鱼,钓出海马来”,幼儿将画纸面对大家,是小的吗?是大的吗?还是有大有小的?大的地方特别大,真好,世界上从来也看不见这种海马。
2、今天大家没钓到××,它有些不开心,下次帮帮我好吗?看哪些人能钓到它。
3、今天好玩吗?世界上有没有这样的海洋生物呢?是没有的,图画纸上想画怎样就怎样,还想玩吗?下次我们再画别的动物好吗?
五、延伸活动
有兴趣的幼儿可以利用区域活动变化画其他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