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的环节;说明水循环的意义。

学习目标
1.了解水圈的构成,理解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补给关系,能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2.积极合作讨论,大胆展示自己,通过探究思考能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3.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学习重难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
学习过程《自然界的水循环》
-:相互联系的水体
【游戏预热】合并同类项:请观察图片中的水体,按自己的标准进行划分
1.水圈的构成
A 按照存在形态分为 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和 _______ 。

其中_________ 分布最广,__________ 数量最大。

__________ 只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存在。

B按照存在空间分为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 。

其中 _________ 是最主要的,占全
球水储量的__________ 。

【合作思考一】 2.水体的相互补给
(1)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2)请分析河流水与湖泊水之间的补给关系。

洪水期和枯水期,河流与湖泊之间的补给关系是固定不变的吗?
洪水期,___________ 补给__________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合作思考二】 3.水循环过程
(1)用箭头画出各水循环的过程并用文字标注主要环节。

(2)说出各个水循环的过程。

海陆间循环(海陆大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4.水循环的意义
【探究活动】人类活动或多多少会对水循环过程产生影响。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水循环原理,分析现象并回答问题。

材料:
从1972 年以来,黄河下游断流的时间和断流河段的长度逐年增加。

70 年代平均断流河段的长度是242 千米,80 年代延长至256 千米,90 年代增加到400多千米。

90 年代以前,断流最早发生在四月中旬,一年之内断流月份不超过3 个月。

进入90 年代,断流最早发生时间提前到了2 月,一年内断流最多达227 天,将近11个月,断流的河段最远延伸到了开封附近。

1998 年底,国家开始对黄河水实施水量统一分配。

经过合理调度,黄河再没有断流。

1. 人类能够干预或控制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2.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
3.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人为因素有关?
4.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或者避免黄河断流?
学习反馈
1水圈的特点是
A •连续、规则
B •不连续、不规则
C •不连续、规则
D •连续、不规则
2 •占地球水圈和陆地淡水储量首位的水体分别是( )
A .海洋水、冰川水
B .海洋水、地下水
C .冰川水、河流水
D .河流水、湖泊水
3・与人类关系最密切,有大循环之称的是( )
A •发生领域最大的海陆间循环
B •发生在人类居住的陆地和陆地上空之间的内陆循环
C •每年循环量最大的海上内循环
D .地球水和太空水的循环
4 “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天空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
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

”这段话说明水循环联系了
( )
A•水圈、大气圈 B .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C .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 .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5•从水循环角度来看,南水北调”工程
A .增加了长江流域的地表径流
B .导致长江流域水量不平衡
C •减少了长江流域的雨水下渗
D .改变了长江流域的自然水循环
6•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水
A .
C • ___________________ ; D. 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缺少的水循环环节有、和
(3) _________________ 图中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水循环类型,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水循环和水平衡原理,说明如果该地区降水减少,人为原因可能是什么
课后自我小结
本堂课你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呢?哪些方面还有待进步呢?
思维拓展
河水补给来源河流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但有些河流,即使在较长的时间不下雨,河流水源仍然比较丰富,如我国华南地区河流;有的河流则干季甚至断流。

由于流域气候不同,降水形式也不一样,有的是雨水,有的是雪,或兼而有之,这些对河川径流动态有着不同的影响。

河流水源的补给途径,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1.雨水补给是河流水源补给最重要的一类。

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河流水源主要是雨水补给。

其特点是河流水量及其变化与流域境内降雨量及其变化关系十分密切。

2.融雪水补给。

温带与寒带地区,冬季降雪,地面形成雪盖,至翌年春季气候转暖,积雪融化补给河流。

高山上的积雪,在气温最高的夏季融化补给河流。

我国东北地区的黑龙江、松花江等,春季积雪融化补给河流的水量占一定比例。

融雪水补给特点是,河流水量及其变化与流域积雪及流域气温变化有关。

3.冰川水补给高山及高纬度,冰川运动至雪线以下或达到正温度地区,冰川融化补给河流,如我国西部高山冰川夏季融化补给河流。

4.湖泊与沼泽水补给。

某些位于山地高原的湖泊沼泽,本身是河流的发源地,直接补给河流;有的湖泊汇集了若干河流来水后又转而补给河流,例如江西鄱阳湖接纳赣、修、信诸水及百多条小河来水,通过湖口注入长江。

湖南洞庭湖也属此类,湘、资、沅储水洞庭湖,再由洞庭湖几个出口注入长江。

5.地下水补给。

大气降雨、降雪(融化后)下渗到地下成为地下水,再由地下水补给河流。

在湿润地区,地下水成为河流水源的重要来源。

在岩溶地区,如我国的贵州、广西、云南等地,地下水成为河水的主要补给者。

一般说来,地下水对河流的补给是稳定的。

当然,一条河流的河水补给来源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以某一种形式为主的混合补给形式,对流域自然条件复杂的大的河流来说尤其如此。

我国长江上游地区除雨水、地下水外,高原高山上冰川、积雪在夏季融化也补给河流;东北地区的河流,由春季融化积雪补给,夏季则由雨水和地下水补给;西北内陆盆地除雨水外,夏季高山冰川、积雪融化成为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

我国季风地区,大部分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而冬季则由地下水补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