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商法知识必读(第八章)

海商法知识必读(第八章)

第八章船舶碰撞198、什么是船舶碰撞?船舶碰撞(Collision at Sea)是直接威胁海上安全的海损事故之一。

各海运国家及有关的国际组织均采用了种种措施,以避免船舶碰撞,确保海上安全。

因此,船船碰撞是《海商法》调整的社会关系之一。

传统的船舶碰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船舶碰撞,是指两艘或两艘以上的船舶的某一部位同时占据同一空间,致使一方或儿方发生损害的物理状态。

船舶碰撞需要具备如下儿个条件:1、必须要有接触。

没有接触,不能构成碰撞。

因此,间接碰撞或浪损,都不属于船舶碰撞的范畴。

对此,有关法律或国际公约都予以明确规定,使之适用船舶碰撞方面的法律。

2、必须要有损害。

碰撞的结果,必须是使一方或儿方收到损害。

之所以制定碰撞法律,口的是为了解决损害赔偿问题。

如果任何一方均未发生损害,也就不存在诉因的问题。

可见,只发生碰撞,而未发生损害,船舶碰撞法律关系仍然不能成立。

3、必须是船舶与船舶之间的接触。

即不包括船舶同非船舶之间的碰撞,如船舶碰撞码头、灯塔或其他固定建筑物。

狭义上的船舶碰撞,乂称《海商法》上的船舶碰撞,是指对碰撞的船船予以限定的碰撞。

对此,国际公约及各国《海商法》的规定不尽相同。

如我国《海商法》第165条第一款对船舶碰撞的定义规定如下:“船舶碰撞,是指船舶在海上或者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发生接触造成损害的事故/这里所指的“船不仅包括《海商法》第3条所指的船舶,还包括与第3条所指船舶发生碰撞的任何其他非用于军事的或者政府公务的船艇。

199、海船同军舰或公务船发生碰撞是否适用《海商法》?《海商法》意义上的船舶,具有其本身的特点。

它应当是:1、广义上船舶的一种;2、海船;3、用于海上运输。

军舰或公务船不具有以海上运输为H的的特点,因此,海船同军舰或公务船之间,军舰同军舰之间,公务船与公务船之间, 以及军舰与公务船之间发生的碰撞,不适用《海商法》有关船舶碰撞的规定。

但在确定两船碰撞责任时,可以参照《海商法》有关船舶碰撞方面的规定予以处理。

如果一船虽然属政府公务船,但在发生船舶碰撞时,并不从事公务,而是从事以营利为U的的海上货物运输或其他商业活动,那么,其他从事海上运输或其他商业活动的海船与之发生碰撞,则应适用《海商法》。

公务船一般是指海关缉私船、海洋环境监测船及其他政府公务船等。

对于军舰及公务船的碰撞问题,国际公约及各国的《海商法》,对此做出的规定也不尽相同。

《1910年碰撞公约》明确规定公约不适用于军舰和公务船;而前苏联《海商法》第12条则规定,船舶碰撞,不适用于军舰,但适用于公务船;波兰《海商法》笫224条规定船舶碰撞既适用于公务船,也适用于军事舰艇。

我国《海商法》第165条第二款规定“前款所称船舶,包括与本法第3条所指船舶碰撞的任何其他非用于军事的或者政府公务的船艇」从而明确地将军事船舶及政府公务船舶排除在适用《海商法》的船舶碰撞规定之外。

200、船舶碰撞渔网或锚链是否属于船舶碰撞?船舶是一种特殊的合成物,是山船体、船机、设备以及便于海上航行和操纵的其他船舶属具构成的。

船舶属具包括锚、锚链、海图.罗经、救生艇等。

对于船舶碰撞渔网或锚链,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从司法实践中可以看出,船舶与锚链的碰撞,视为船舶碰撞,适用有关船舶碰撞的法律;船舶与渔网的碰撞, 则不认为是船舶碰撞,故不适用船舶碰撞的法律。

这主要是从安全方面来考虑的。

船舶如果没有锚或锚链,则是不适航的船舶,因为锚和锚链是船舶属具,是船舶航行不可缺少的部分。

因此,一船与他船的锚或锚链发生碰撞,是船舶见的碰撞。

而一艘没有渔网的渔船,从安全角度而言,并不影响其适航性,并不是航行和操纵过程中必需的设施,因此渔网与船舶之间的碰撞,不能视作船舶间的碰撞。

但这并不等于船舶碰撞渔网不承担任何碰撞责任,只不过此类碰撞是依据一般的民法原则或其他有关法律处理而已。

201、什么是间接碰撞?间接碰撞是指船舶之间虽然没有实际接触,但因船舶操纵行为或不行为,或因不遵守航行规章,致使另一船或任何一方船上的货物、人身或船舶遭受损害的事故。

例如,二船在狭窄水道航行,一船违反航行规则,企图加速超越,迫使另一方不得不采取避让措施,结果引起搁浅、触礁等后果。

再如,小船与大船相距较近时,大船违章超速航行而推起波浪,致使小船颠覆或造成损害。

后一种情况属于浪损,浪损是间接碰撞的一种特殊情况。

严格意义上讲,间接碰撞不属于《海商法》意义上的船舶碰撞范圉,但国际公约及各国《海商法》普遍作出特别规定,准予适用船舶碰撞的有关规定。

我国《海商法》第170条规定:“船舶因操纵不当或者不遵守航行规章,虽然实际上没有同其他船舶发生碰撞,但是使其他船舶以及船上的人员、货物或者其他财产遭受损失的,适用本章的规定。

”202、船舶碰撞包括哪些种类?船舶碰撞有不同的分类。

一般的分类方法是:(1)从责任方划分;(2)从碰撞的起因上划分。

从责任方划分,分为单方过失责任碰撞,双方过失责任碰撞和双方无责任碰撞。

1、单方过失责任碰撞,是指山单方过失造成的船舶碰撞,山过失方单独承担责任。

这一原则在国际上是统一的,《1910年碰撞公约》就是如此规定的。

我国《海商法》第168条规定:“船舶发生碰撞,是曲于一船的过失造成的,山有过失的船舶负赔偿责任「2、双方过失责任碰撞,是双方互有过失造成的船舶碰撞,一般按各自的过失比例分担损失。

如果双方过失比例相当或过失比例难以确定,则各自承担50%碰撞责任。

对于人身伤亡,碰撞当事方应负连带责任。

对于双方过失,按过失比例承担碰撞责任碰撞责任的原则,称之为过失比例原则。

这是《1910年碰撞公约》所确立的重要准则。

在此之前,英美国家都实行“平分过失原则”。

即不论双方的过失比例如何,即使一方责任为99%,另一方责任为1%,最终,各方仍需承担50%的责任。

显然,这种原则很不公平。

山于美国未加入《1910年碰撞公约》,所以,一直保持着“平分过失原则S从而导致与其他海运国家遵循的原则并不一致。

直到1975年美国最高法院在一裁判中才做岀按过失比例承担碰撞责任。

虽然这一判例对下级法院具有约束力,但在法律上至今尚未把这一原则确认下来。

我国《海商法》第169条规定了“过失比例原则S 从而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做法相一致。

3、双方无责任碰撞是指不存在人为的因素,完全是因为客观原因或原因不明所造成的碰撞。

客观原因可能来自不可抗力,也可能出于意外事故。

无过失碰撞,其损害应由遭受者自行负担。

我国《海商法》第167条即作出如此规定。

双方无责任碰撞可以有如下儿层含义:(1)、不町抗力造成的船舶碰撞。

例如,台风季节船在锚地避台风,采取了一切合理措施,但终因风力过大,致使走锚,碰上了他船。

(2)、意外事故适成的船舶碰撞。

所谓意外疔故,是指船方已做到了通常的谨慎和技术要求,仍未能避免的枣故。

诉讼中援引“意外事故”进行抗辩的一方应负举证的责任。

(3)、不明过失的碰撞。

不明过失是指碰撞的原因根本无法查清,实践中比较罕见。

从碰撞的起因划分,分为过失碰撞、不可抗力或意外事故碰撞.故意碰撞。

过失碰撞,包括上述单方过失责任碰撞和双方过失责任碰撞。

故意碰撞是指船长、船员或引航员的故意行为导致的与他船碰撞。

由此而造成的损害,严重时可能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203、为什么船舶碰撞中的过失原则采用客观标准?过失碰撞是所有碰撞案中最常发生的一种。

当碰撞造成损害时,如何确定过失,如何计算损害赔偿,就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在民法中,过失是指行为人并不存在希望损害发生的意图,但对损害的发生应该或能够预见却没有或没能预见,致使损害发生。

那么,判断行为人有无过失, 究竟是以行为人应该预见的范围为准,还是以行为人能够预见的范围为准,对此, 民法学家有两种不同的学术观点。

主张以应该预见来判断过失的,叫客观标准;主张以能够预见来判断过失的,叫主观标准。

《海商法》通常所说的过失(Fault, Negligence),是指行为人具有过失心理状态时作出的行为。

所以,从长期海事审判实践来看,船舶碰撞的过失标准采用的是客观标准。

它是指在驾驶船舶、管理船舶的过程中,具有通常技术和谨慎从事的航海人员,应该预见碰撞损害的发生, 而没有预见,或者应该防止碰撞损害的发生或扩大而没有防止。

在这种情况下的行为或不行为,即构成过失行为。

因此是否作到通常的技术和谨慎是衡量碰撞过失的客观标准。

这种标准不仅适用于通常情况,而且已适用于特殊情况,从而就与《1972年国际海上碰撞规则》对过失的判定取得了一致。

204、船舶碰掠的过失可分为哪几类?船舶碰撞过失可以分为实际过失和推定过失两大类。

推定过失乂分为法律推定过失和事实推定过失。

1、实际过失。

是指在举证时,证明某一方在驾驶船舶或管理船舶方面犯有某种具体的过失。

例如,船员违反良好船艺,疏忽瞭望,违反航行规则,船上设备有缺陷,船员配备不当等都是造成船舶碰撞原因的实际过失。

2、法律推定过失。

推定是指从已经确定的基本事实推断出假定事实的存在,直至这一推定遭到相反证据的反驳或否认。

例如一船违反法定的航行规则,除非该轮能证明在当时的情况下,违背航行规则是必要的,或者违反规则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导致船舶碰撞损害的发生,否则,法律便推定违反航行规则的船舶,犯有造成碰撞损害的过失。

这一原则己被《1910年碰撞规则》所废除,因为适用这•原则会给法官判案以方便,可能会产生不合理的结果。

但美国至今仍在沿用这个规则,并未在法律上予以废除。

我国及其他多数航运国家均在法律上或司法实践中废除了这一原则。

3、事实推定过失。

即从己经证实的基本事实屮,推断出假定事实的存在。

例如两条船舶发生碰撞,其中受损一方能够证明其遭受损害的事实,以及其他符是主要的。

比如,某轮空载尾倾沿河下行,尾倾的严重程度使船长无法进行正常了望,结果碰撞了一艘没点灯的,锚泊在主航道上的训练船,该船上没有人。

对这一案件,只有碰撞双方平分过失才是合理的,并符合过失比例相当或难以确定时,平分过失的原则。

对此,我国《海商法》及海事司法实践都予以肯定。

平分过失原则是指碰撞双方均有过失,而不论过失程度如何,均应对碰撞造成的损害各负50%的责任。

《1910年碰撞公约》实施之前,这是海运国家,尤其是英、美国家普遍遵循的原则。

《1910年碰撞公约》实施之后,废除了这一原则,随后,英国通过法律改变了以往的做法。

在美国,直到1975年才出现改变此项原则的判例,但至今仍未在法律上予以修改。

上述两项原则虽有不同,但其最终结果却是相同的,即碰撞双方平分过失,各自承担损害责任的50%。

然而两者的含义乂是完全不同的,不应当将两者混淆起来。

208、如何理解船舶碰撞损害赔偿的连带责任?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在连带之债的法律关系中,如果债权人有权向儿个债务人中的任何一人请求其履行全部债务,即为连带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