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的人性和谐的氛围
汪曾祺的小说大多写故乡的人和事, 风格自然清淡。
本文以其代表作《受戒》为例, 分析小说中的富有乡土气息的景物描写、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与主题的关系, 探讨鉴赏小说的技巧。
《受戒》的主旨: 追求“美和健康的人性”。
汪曾祺是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家。
《受戒》在浓郁的乡土风俗描写之中渗透着他独特的审美倾向。
汪曾祺说: “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
美、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
”“我们有过各种创伤, 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
” 他较多地继承了恩师沈从文所追求的“优美、健康、自然, 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 更注目于人世的欢乐感、人情美和人性美。
《受戒》写“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 , 写一个少年天真无邪的欢乐生活。
在这里找不到丝毫的阴暗和痛楚, 人物的笑容是天真质朴的, 村落的风格是清新散淡的, 庙宇的生活是乡俚世俗的这一切都是汪老经历艰难世事后的情感体现,是他理想的
生活境界。
汪曾祺说过, “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
对于生活, 我的朴素的信念是: 人类是有希望的, 中国是会好起来的。
我自
觉地想要对读者产生一点影响的, 也正是这点朴素的信念。
我的作品不是悲剧。
我的作品缺乏崇高的、悲壮的美。
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 而是和
理解了作品的主题, 我们就知道了《受戒》里的人物为什么那么可爱, 连和尚都杀猪、吃肉、赌牌、娶老婆, 他们是和我们一样有感情的人啊! 我们也知道了那里的村庄为什么像梦境一般静美,只有如此静美的环境才能孕育这些可爱的人啊! 也就知道了汪老的语言为什么那么疏淡诙谐, 疏淡诙谐的语言与快乐和谐的感情是一致的啊。
一、扣住主旨, 可以准确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小说通过描写乡村、庙宇以及普通人的琐碎平淡的世俗生活塑造了一群乐
天知命、善良朴实的人物形象。
大和尚仁山是除主人公之外着墨较多的一个形象, 他告诉明子, 当一个好和尚的三个条件,他自己其实一条也不具备。
“他的相貌只要用两个字就说清楚了:黄、胖。
声音也不像钟磬, 倒像母猪。
”“聪明么?难说, 打牌老输。
打牌的结
局,大都是当家和尚气得鼓鼓的:又输了! 下回不来了! ”业务不精而劝外甥努力上进喜欢赌牌又总是输钱, 心里不服就想骂人, 虽然是出家和尚, 但是没有任何清规戒律,和世俗人多么相似啊, 人物又是多么可爱啊, 契合我们所追求的和谐欢乐的心境。
又如二师父仁海, 他是有老婆的。
“他老婆每年夏秋之间
来住几个月,因为庵里凉快。
庵里有六个人, 其中之一,就是这位和尚的家眷。
仁山、仁渡叫她嫂子, 明海叫她师娘。
”和尚有老婆, 且带进庙里,这哪里是庙,就是度假村嘛, 我们再忧愁痛苦, 看到这么一个人物的时候, 也得捧腹弯腰啊。
还有, 他们吃肉不瞒人。
“年下也杀猪。
杀猪就在大殿上。
一切都和在家一样, 开水、木桶、尖刀。
”跟在家不同的是多一道仪式, 要给即将升天的猪念一道“往生咒” ,并且总是老师叔念, 神情很庄重。
庄重的神情与拼命尖叫的猪, 这反差之中让我们拍案大笑。
是呀, 真正热爱自由、崇尚人性自然的人,谁也不会谴责荸荠庵的和尚不守清规戒律。
汪曾祺老人对和谐生活的追求也不言自明。
二、扣住主旨, 可以恰当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的三要素包括人物、情节和环境, 但这三者之间不是并列的, 情节与环境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进而为主题服务的。
《受戒》通过小和尚明海和少女小英子之间纯美的爱情故事, 表现出了自然率真的人性, 淳朴的人情和乐观健康的生活情趣。
《受戒》的自然环境描写优美、宁静、温馨, 世外桃源一样的环境配上纯洁美好的人物形象,有力烘托了人物心理活动, 烘托了人物性格。
你看, 荸荠庵就像一处仙境, 幽静平宁, 令人神往。
“门前是一条河。
门外是一片很大的打谷场。
三面都是高大的柳树。
山门里是一个穿堂。
迎门供着弥勒佛。
”小英子家那如诗如画, “小英子的家像一个小岛,三面
都是河, 西面有一条小路通到荸荠庵。
独门独户, 岛上只有这一家。
岛上有六棵大桑树, 夏天都结大桑椹,三棵结白的, 三棵结紫的;一个菜园子,瓜豆蔬菜, 四时不缺。
”这段描写情随景生, 让人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小英子和明海在船上订了终身后,也有一段极富江南水乡气息的景物描写: “芦花才吐新穗, 发着银光软软的, 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支支的小蜡烛。
青浮萍, 紫浮萍。
长脚蚊子,水蜘蛛。
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
惊起一只青桩,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
银芦花、红蒲棒、紫浮萍、青桩鸟、白色的野菱角花, 小小的船儿,恋爱中的青年男女……多么美丽的水乡风景画呀
!明海与英子划着小船驶进了他们的爱情圣地,也驶进了我们美好的情感世界。
正是这清新淡雅的景色才孕育了自然健康的人性!当我们疲惫于现实生活中的你争我斗,看累了虚情假意时, 品味这原生态的美景, 怎能不神往!
除了自然景物描写之外, 《受戒》中相当多的篇幅写到当地僧俗之间奇妙又和谐的风俗。
这些社会环境描写绝不是为了凑乐子, 更不是可有可无的闲笔, 汪曾祺的文笔向来是最简约的, 这些文字大有深意。
在《受戒》里, 当和尚只是谋生的需要,完全失去了神圣的宗教色彩。
庙里的三个和尚中, 大师父是管家的, “他屋
里摆的是一张账桌, 桌子上放的是账簿和算盘。
账簿共有三本。
一本是经账, 一本是租账,一本是债账。
和尚要做法事,做法事要收钱,——要不, 当和尚干什么?”
还有,每逢做法事“便是这年轻漂亮的和尚出风头的机会。
一场火焰过后,也像一个好戏班子一样,会有一个两个大姑娘小媳妇失踪, 跟和尚跑了”。
汪曾祺说, “美,健康、自然的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
这浓郁的乡土风俗渗透着作者独特的审美态度。
三、扣住主旨, 可以深入理解故事情节的设置目的小说中故事情节主要起到塑造人物性格的作用, 除此之外, 我们还需要从整体上去把握故事情节的设置目的。
在小说《受戒》描述的世界里, 出家人的生活方式是世俗的, 然而又是本性自然的。
在香烟缭绕的寺庙里, 佛门弟子与世俗人有着一样的饮食起居和七情六欲, “这庵里的和尚不兴做什么早课、晚课,明子这三声磬就全都代替了。
然后, 挑水,喂猪” ;烧戒疤的时候,很疼痛,有个山东和尚也会骂人: “俺日你奶奶! 俺不烧了” ;出家仅仅是一种谋生的职业, “和尚要做法事, 做法事要收钱,-- 要不, 当和尚干什么?”做法事之后,还得记上, “某月某日、谁家焰口半台,谁正座,谁敲鼓……省得到年底结账时赌咒骂娘”; 荸荠庵里的和尚吃肉、打牌, 享受着世俗人生的快乐, 一切都是出乎本性, 原始自由的; 小和尚明海朦胧纯洁的情感;当家和尚仁
山每天露着肚子、张罗着打牌, 输了不断发脾气、一天不打又
寂寞难耐;二师父与老婆在寺里的怡然自乐; 三师父对爱情浪漫洒脱……
庙里如此, 乡间也是这样, 小英子一家的和美快乐, 农忙时几户人家的相互帮助, 都使我们怀念淳朴安宁的乡村生
活。
这是率真人性的诗篇, 是朴素情感的赞歌。
这些情节无不洋溢着汪曾祺对健康人性的向往,对和谐生活的热爱,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四、扣住主旨,可以品味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
汪曾祺说: “我非常重视语言,也许我把语言的重要性推到了极致。
我认为语言不只是形式,本身便是内容。
”
《受戒》的语言清新幽默, 带有浓厚的俏皮意味。
比如,明子为了当和尚,得练字, “村里都夸他字写得好, 黑”,嗨, 有这样夸人的吗?还有, 庙里的和尚经常打牌。
“牌客除了师兄弟三人,常来的是一个收鸭毛的,一个打兔子兼偷鸡的,都是正经人”。
多逗!
另外,小说中还运用了大量的口语,保持民间语言的生动鲜活的原生态。
这些口语自然朴实,清新别致。
如, “他的家乡出和尚。
就像有的地方出劁猪的,有的地方出织席匠,有的地方出婊子他的家乡出和尚。
当和尚也要通过关系,也有帮。
”
“赵大伯是一棵摇钱树,赵大娘就是个聚宝盆。
大娘精神得出奇。
五十岁了, 两个眼睛还是清亮亮的。
不论什么时候,头
都是梳得滑溜溜的,身上的衣服都是格挣挣的。
”读起来抑扬顿挫, 有着抒情诗的情调。
透过这些文字,我们怎能感受不到汪曾祺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和欣赏,对人与人和谐情感的弘扬,对自然健康人性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