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 第12章生殖
二、卵巢的功能调节
(一)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周期
排卵日在第14d
1.月经: 在卵巢激素周期性分泌的影响下,子 宫内膜发生周期性剥落,产生阴道流血的现象。 2.月经周期:人类月经周期一般为28d。
时间 特点 原因
月经期 增生期
分泌期
第1~5d 第6~14d
第15~28d
子宫内膜脱落、 黄体萎缩,失去雌、 阴道流血 孕激素的支持作用
2.精子获能 (1)概念:精子在女性生殖道中停留几个小时,通 过子宫腔和输卵管中的某些酶对精液中的去获 能因子的消除,使精子获得受精能力。 (2)本质:暴露精子表面与卵子识别的结构. 3.顶体反应 (1)概念:当精子与卵子接触时,精子顶体释放 出顶体酶,以溶解卵子外围的放射冠及透明带 的过程. 放射冠穿透酶 (2)顶体酶 溶解放射冠 透明质酸酶 顶体素:透明带打孔
●卵排出后仅在一天左右内保持受精能力.
●精子在女性生殖道内仅在二天左右内维持受精能力 .
因此根据规则的排卵日基础体温变化,可以达到 避孕的目的—“安全期避孕法”。但由于某些妇女的月 经不规则及判定排卵日不准确,这种方法的避孕效果 不可靠。
(三)胎盘的内分泌功能
妊娠的重要标志是胎盘的形成。对胎儿来说, 胎盘既可作为消化器官以吸收营养物质,作为肺 以摄取O2排出CO2,作为肾脏以调节体液量和排 除代谢产物.同时还是内分泌器官,能分泌多种调 节母体和胎儿代谢活动以及维持妊娠的激素。 1.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由胎盘绒毛合体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 素.hCG可刺激黄体继续分泌孕酮,以降低母体淋巴 细胞的活力,防止对胎儿产生免疫排斥反应. hCG 在妊娠早期即出现,所以检测母体血中 或尿中的hCG,可作为诊断早孕的指标。
精子穿过卵子放射冠
精子穿过卵子透明带
形成受精卵
(二)着床
1.概念:胚泡与子宫内膜相互作用并植入子宫内 膜的过程. 2.三个阶段:定位、黏着和穿透三个阶段。 3.着床成功与否的条件:
胚泡与母体的相互识别;
胚泡发育与子宫内膜变化的同步; 母体排斥反应的抑制; 母体接受性的完善.
“安全期避孕法” ●排卵日:基础体温↓、FSH、LH、雌激素达分泌峰.
内膜细胞
颗粒细胞
睾酮 雄烯二酮
睾酮 雄烯二酮
芳香化酶
雌二醇 雌酮
卵泡 内膜 细胞
胆固醇
酶
睾酮 血液
睾酮
颗粒细胞
芳香化酶
雌二醇(E2)
血液
(2)雌激素的主要作用
A.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 促进卵泡的发育; 促进子宫发育,内膜呈现增殖期变化; 促进输卵管运动; 刺激阴道上皮的增生、角化.
B.促进女性副性征的形成与维持. C.广泛影响代谢过程. 促进骨的成熟和骨骺愈合; 促进蛋白质合成; 促进醛固酮的分泌→水钠潴留
子宫内膜 显著增厚 子宫内膜出 现分泌现象 卵泡不断分泌 雌激素的作用 黄体分泌雌、孕 激素的共同作用
(二)卵巢周期与子宫周期的激素调节
1.卵泡期: (1)卵泡早期:
卵泡未发育成熟 雌激素分泌量少
对FSH和LH的 负反馈抑制作用较弱 FSH分泌渐增
FSH的作用下
颗粒细胞 产生抑制素
卵泡开始生长发育 并分泌雌激素
环境因素 下丘脑
GnRH
腺垂体
FSH
LH
睾 丸 曲细 支持 间质 精管 细胞 细胞 精 子 抑制素 激活素 雄激素
(三)睾丸内的局部调节
1.睾丸可产生多种肽类调节自身功能, 如: GnRH、IGF-Ⅰ、转化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等.
2.睾丸支持细胞将睾酮转化成雌二醇: 直接抑制间质细胞合成睾酮。
生理学
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第十二章 生 殖
第一节 睾丸的功能与调节 第二节 卵巢的功能与调节 第三节 妊 娠与分娩
第一节 睾丸的功能与调节
男性生殖器官 主要由性器官—睾 丸(testis)和附属 性器官—附睾、输 精管、前列腺、精 囊、阴茎等组成。 男性的生殖功能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①生成雄性生殖 细胞——精子; ②内分泌功能, 分泌激素; ③进行性活动。
各级生精细胞周围的 支持细胞构成特殊“微环 境”,对生精起支持和营 养作用。
支持细胞间的“紧密 连接”,是“血睾屏障” 的主要结构,确保“微环 境”稳定。 阴囊内温度比腹腔内 低3~8度,适宜精子生成。 隐睾症:睾丸由于胚胎 发育障碍而停留在腹腔
人的精原细胞发育成精子约需2个月;
1g睾丸组织1d可产生约107个精子 ; 精子<0.2亿/ml精液,不易受孕。
第三节 妊娠与分娩
一、妊娠
妊娠是新个体产生的过程,包括受精、着床、妊 娠的维持、胎儿的生长。
(一)受精
受精是精子与卵子互相融合的过程,发生在输卵 管壶腹部。 精子子宫颈→子宫体→输卵管 受精 1.精子运行:
2~5亿
排卵前期的雌激素 有利于 精液中的PG 精子运行
<200
1个
黄体期的孕激素: 阻止精子运行
下丘脑 腺垂体
FSH↓ LH↓
妊娠10周后 胎盘代替 妊娠黄体 胎盘分泌hCS 胎盘与胎儿 共同参与合成
不再 受孕
案例分析题 一 28 岁妇女结婚 7 年不能怀孕。该妇女月经周期不规 则(22至36天),但无生理疾病。其丈夫精子数量、 活力和形态均正常。常规生理检查显示无异常,女性 外生殖器形态、子宫和卵巢大小均正常,这些结果由 盆腔超声检查证实。 从生理角度考虑,该妇女不孕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内-----男性不育症之一
(二)睾丸的内分泌功能
睾丸间质细胞合成、分泌雄激素,主要是睾酮。 睾 丸支持细胞合成、分泌抑制素。还存在一种与抑制素 的结构近似物-激活素。 1.睾酮及其作用 ⑴维持生精作用。 ⑵刺激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和成熟。 ⑶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和维持正常的性欲。 ⑷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⑸增加钙磷沉积,促进骨骼、肌肉生长。 ⑹增强骨髓造血功能,使红细胞增多。 ⑺水钠潴留作用。
2.腺垂体对睾酮分泌的调节:
LH:促进间质细胞合成与分泌睾酮。 FSH:增强LH的睾酮分泌促进作用。
(二)睾丸激素对下丘脑-腺垂体的反馈调节
1. 睾酮对下丘脑 - 腺垂体反 2.抑制素对下丘脑-腺垂体 反馈调节 馈调节 抑制素可选择性抑制腺 当睾酮达到一定浓度后, 抑制 GnRH 和 LH 的分泌, 垂体合成和分泌FSH, 使血中的睾酮含量维持相 FSH又可促进抑制素 对恒定。 分泌,二者之间形成了 闭合的反馈回路,从而 调节FSH的分泌过程.
妊娠黄体
卵受精
继续生长
月经 黄体
卵未受精
排卵后10d退化
白体
(二)卵巢的内分泌功能
1.分泌的激素: 排卵前卵泡分泌雌激素; 排卵后黄体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呈月节律); 还分泌少量雄激素和抑制素。 2.雌激素的合成与生理作用:
(1)雌激素的合成---双重细胞学说:
排卵前,雌激素的合成是由卵泡内膜细胞和 颗粒细胞共同完成的。内膜细胞提供合成雌激 素的前体物质睾酮和雄烯二酮,二者扩散入颗 粒细胞,在芳香化酶的催化下,转化为雌二醇 和雌酮.
在受精与着床之前: 卵巢黄体
LH的控制下
在受精后第六天左右: 胚泡滋养层细胞 卵巢黄体 分泌hCG
孕激素与雌激素↑
子宫内膜发生分泌期的变化
(为受精卵着床准备)
妊娠黄体
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
(安胎) 抑制母体免疫反应
抑制排卵
负反馈 妊娠前 10周 胎盘分 泌hCG 妊 娠 黄 体 雌 激 素 孕 激 素 妊娠子宫 和内膜生 长发育 抑制妊 娠子宫 防流产 调节母体与胎儿三大耀眼营养 物质的代谢,促进胎儿生长。 雌三醇 检测母体血雌三醇浓度 用来判断胎儿是否存活
第二节 卵巢的功能与调节
一、卵巢的功能
(一)卵巢的生卵作用和卵巢周期
1.卵泡期:卵泡发育与成熟
原 间质细胞
分化 增殖
始
卵 初级卵 母细胞
泡
卵泡细胞
内膜细胞 外膜细胞 初 次 成 级 级 熟
颗粒细胞
卵 卵 卵 泡 泡 泡 次 级 卵 母 第 一 极 体
女性一生中卵泡的数目
2.排卵期: 成熟卵泡破 裂,卵细胞冲 出卵泡(称为 排卵) 3.黄体期: 排卵后,残 余的卵泡壁内 陷,逐渐形成 月经黄体.
(1)病人的丈夫精液虽然看起来正常,但精子在阴道中可 能不能完成获能过程。
(2)在受精过程中,精子可能被卵细胞排斥(例如,可能
FSH 腺垂体 LH
颗粒 细胞 抑制素
卵 巢 优 势 卵 泡 排 卵 雌激素↑
黄 体
孕激素↑
雌激素No.1峰 No.2峰
几点知识归纳:
①关于激素的分泌峰: ●排卵前一天雌激素达第一分泌峰(由卵泡分泌); 排卵前一日FSH、LH达分泌峰。 ●排卵后一周左右雌激素达第二分泌峰(由黄体分泌)。 排卵后一周左右孕激素达分泌峰(由黄体分泌)。 ②关于激素的反馈调节: ●排卵前雌激素第一分泌峰对下丘脑正反馈调节。 ●排卵前对下丘脑、腺垂体负反馈调节是雌激素在低浓 度时(即子宫内膜增生期)。 ●排卵后雌激素第二分泌峰和孕激素分泌峰对下丘脑和 腺垂体负反馈调节。
(5)β-内啡肽等
(2)雌激素 胎盘分泌的雌 激素主要为雌三 醇,其前体主要 来自胎儿。如果 在妊娠期间胎儿 死于宫内,雌三 醇会突然减少。 因此,检测母体 血和尿中E3的含 量,可判断是否 发生死胎。
(四)妊娠的维持与激素调节
正常妊娠的维持有赖于垂体、卵巢和胎盘分 泌的激素相互配合,以及胎盘的作用。 胎盘形成后,胎盘成为妊娠期一个重要 的内分泌器官,大量分泌蛋白质激素、肽类 激素和类固醇激素,完全代替卵巢和腺垂体 分泌的激素,对维持妊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反馈性抑制腺垂体
FSH的分泌量减少
优势卵泡的出现
(2)卵泡晚期: 优势卵泡的出现
2.黄体期 排卵 黄体形成 LH作用下 孕激素、雌 雌激素第 二分泌峰 激素分泌↑ 负反馈 GnR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