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地理10月月考(文)试卷一、选择题1.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区的自然景观与乙区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 . 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B . 乙区日照时间长,积温高C . 乙区人类活动历史悠久,人口密度大D . 甲区全年气温低、光照时数少(2)对乙自然区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 .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B . 河流流量大,无结冰期C . 热量不足D . 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3)丙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 . 河谷地区土壤肥沃B . 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C . 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D . 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2.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 沿g—h穿过我国青藏高寒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东部季风区三大自然区B . 进入六月,c—d线附近,自北向南环境特征可能是:林海雪原—沙尘肆虐—阴雨连绵C . 秋天,从e—f漫步,扭曲的胡杨林诉说着古老的文明—“塞上江南”风吹稻花香两岸—挂满枝头的苹果,又大又红D . a—b附近,自北向南依次为:沙漠广布,驼铃叮当—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峡谷众多,水能丰富(2)对太行山两侧区域特征或发展的比较,不正确的是()A . 黄土高原主要是流水侵蚀区,华北平原主要是流水沉积区B . 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有效方法是小流域综合治理,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旱涝、盐碱、风沙C . 山西省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发展能源工业的资源优势,但不具备区位优势;京津唐工业区是以出口为主的轻工业基地D . 水资源缺乏是该区发展的限制性因素3. 农业生产潜力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每年所能获得的最大可能产量。
下图是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以下四省区中,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是()A . 广东B . 江苏C . 江西D . 云南(2)与我国南方大多数地区相比,甲地农业生产潜力较小的最主要原因是()A . 生长期光照时间短B . 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C . 纬度较高,热量不足D . 春播期间旱情严重4. 下图是我国中西部某地产业链结构图,完成下列各题。
(1)促使该地产业链成型的主导因素是()A . 市场B . 劳动力C . 原料D . 交通(2)近年来,该地煤炭输出比重降低而电力输出比重提升,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有()A . 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B . 降低运输成本,缓解交通压力C . 降低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D . 实现产业升级,减轻用工数量5. 下图是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
与2005年相比,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是()A . 以清洁能源消费为主B . 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均有增加C . 水电消费大幅度下降D . 新能源消费增幅最大6. 江苏省可以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图主要反映区域间的()A . 有界性B . 差异性C . 整体性D . 层次性(2)有关图中三大区域划分,叙述正确的是()A . 是按照自然要素差异划分的空间单位B . 其区域界线是模糊的C . 三大区域之间存在人员、物资、信息等的交流D . 三大区域是独立存在发展变化的7. 如图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回答下题。
(1)甲所在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条件是()A . 地形崎岖B . 光照较少C . 降水不足D . 积温过高(2)资源短缺制约着乙所在工业基地的发展,下列工程中不能缓解上述问题的是()A . 南水北调B . 西气东输C . 西电东送D . 北煤南运(3)有关各地自然环境特点或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 . 甲所在地形区燃煤多地形封闭酸雨较严重B . 乙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火山地震很频繁C . 丙所在地形区海拔最高晴天多热量较充足D . 丁沿线以北植被少降水多水土流失较普遍8.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描述与图示地区相符的是()A . 六月暑天犹着棉,终年多半是寒天B . 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C .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D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2)影响该区域人口和聚落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 . 热量B . 水分C . 光照D . 地形9.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序与区域搭配正确的是()A . ①东北平原②长江中下游地区③南部沿海地区④黄河中下游地区B . ①长江中下游地区②南部沿海地区③黄河中下游地区④东北平原C . ①南部沿海地区②黄河中下游地区③东北地区④长江中下游地区D . ①长江中下游地区②黄河中下游地区③东北平原④南部沿海地区(2)①②两地农业生产方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 . 地形的差异B . 热量的差异C . 水分的差异D . 土壤的差异(3)①②两地都有棉花种植,但两地相比,②地的优势气候条件主要是()A . 春季多雨,有利于棉花苗期生长B . 夏季多雨,利于棉花的生长C . 秋季“秋高气爽”,利于棉花的采摘D . 春季降水少,利于棉花苗期生长1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由2003年的1 204.2百万吨油当量上升到2012年的2 735.2百万吨油当量;能源消费构成也发生了变化,如下图中外圆为2012年、内圆表示2003年能源消费结构,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能源消费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 . 煤炭消费量变化较小B . 原油消费量明显增加C . 水电消费比重下降D . 核电和再生能源发展速度最慢(2)下列关于能源消费变化影响表述合理的是()①减少灰霾天气②减少紫外线辐射③加剧全球温室效应④加剧能源供应紧缺程度A . ①②B . ②③C . ③④D . ①④11. 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时代变化而不断变化,有明显的阶段性。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人类文明的演进顺序是()A . 采集和狩猎阶段→农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阶段→后工业化阶段B . 采集和狩猎阶段→工业社会阶段→农业社会阶段→后工业化阶段C . 采集和狩猎阶段→农业社会阶段→前工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阶段D . 后工业化阶段→工业社会阶段→农业社会阶段→采集和狩猎阶段(2)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是农业文明的发源地,因为这里具有()①平坦的地形②肥沃的土壤③便利的河水灌溉④适宜的气温⑤充足的日照⑥较多的农业人⑦较大的城市市场需求A . ①②③④⑤B . ②③④⑤⑥C . ③④⑤⑥⑦D . ①④⑤⑥⑦12. 下列发展阶段,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 . 采集和狩猎阶段——自然界气候、地形、动植物分布对人类生活影响不大B . 农业社会阶段——能源、矿产资源和交通状况是人类活动的自然基础C . 工业社会阶段——地形、土壤、水源、气候是人类活动的自然基础D . 后工业化阶段——原料、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整体下降,环境质量对社会的影响上升13. 读下面的简图,完成下列各题。
(1)若甲表示我国的东部地带,乙表示中西部地带,则沿箭头1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A . 水源B . 资金C . 劳动力D . 煤炭(2)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箭头2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A . 劳动力B . 技术C . 资金D . 管理经验14. 读我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二线工程的天然气主要从国外输入,下列国家或地区最有可能成为主气源地的是()A . 中亚B . 阿富汗C . 西亚D . 乌克兰(2)该工程建设对东部沿海地区的环境意义是()A . 缓解能源紧张B . 改善水体质量C . 促进减排降污D . 保证能源安全15.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配套实施的首要工程是()A . 航运设施工程B . 灌溉工程C . 节水工程D . 治污工程(2)南水北调东线与中线相比,其优点是()A . 水质好B . 工程量小C . 全线可以自流D . 供给范围大(3)有专家指出,东线工程很可能加重沿途有些地区土壤的次生盐碱化。
有关成因叙述正确的是()①沿途有些地区潜水面较低,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②沿途有些地区土壤中的盐分有逐渐向地表积聚的可能③沿途地区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④沿途地区主要地处半湿润地区,非雨季时段蒸发量大于降水量⑤沿途地区有大量的海水侵入A . ①②④B . ①③④C . ③④⑤D . ②③⑤16. 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2%,已探明的煤炭保有储量占全国的39%,下图是西电东送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主要是因为()A . 西电东送使电价升高,东部用电量减少B . 西电东送使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C . 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减少D . 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工业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环保条件(2)西电东送是指西部地区的水电和火电输往东部,图中火电站分布较多的是()A . ①B . ②C . ③D . ④(3)三条送电线路的终点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 北路输送的火电,使京津唐地区燃煤量减少,降低粉尘危害B . 中路水能发电,清洁、经济效益大,为沪宁杭地区提供电能C . 南路电能的输送对解决珠江三角洲能源不足有重要意义D . 西电东送主干道途经我国能源最大输出省是山西,最大输入省是广东二、综合题17. 继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之后,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喀什全称“喀什噶尔”,意为玉石集中之地。
直到15世纪海路开通之前,喀什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一直是中外商人云集的国际商埠。
喀什地区是中国的西大门,与中亚、西亚和南亚的多个国家接壤,有6个一类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区位优势明显。
喀什地区蕴藏有金、铜、铝、锌、镍、钒、钛、水晶、云母等63种矿产,石膏产量居全国前茅,蛇纹石产量居全国第三位,石油、天然气、玉石等矿藏储量丰富。
材料二:“喀什所在地区简图”和“深圳所在地区简图”。
(1)据图说明喀什、深圳两地区城市分布特点的异同。
(2)比较喀什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特色农业及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完成下表。
区域比较项喀什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特色农业________基塘农业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________________(3)试比较说明深圳和喀什成为经济特区的优势条件。
18. 读我国江苏、安徽等地区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皖电东送”工程每年可从安徽淮南向上海输电500亿度。
(1)说出淮南成为我国重要能源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
(2)说明实施“皖电东送”工程对上海市地理环境的影响。
1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