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情商左右女人的命运_第六章 左右他人的情绪——女人的社交

情商左右女人的命运_第六章 左右他人的情绪——女人的社交

情商影响力的本质在人际关系互动上,情感的主导地位常属于较善于表达或较有权力的人。

通常是主导者比较多话,另一方时常观察主导者的表情。

高明的演说家、政治家或传道者,极擅长带动观众的情绪,夸张地说,就是调控对方的情绪于股掌之间,这正是影响力的本质。

神奇的情绪传递情绪的感染通常很难察觉,专家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请两个实验者写出当时的心情,然后请他们相对静坐等候研究人员到来。

两分钟后,研究人员来了,请他们再写出自己的心情。

注意这两个实验者是经过特别挑选的,一个极善于表达情感,一个则是喜怒不形于色。

实验结果,后者的情绪总是会受前者感染,每一次都是如此。

这种神奇的传递是如何发生的?人们会在无意识中模仿他人的情感表现,诸如表情、手势、语调及其他非语言的形式,从而在心中重塑对方的情绪。

这有点像导演所倡导的表演逼真法,要演员回忆产生某种强烈情感时的表情动作,以便重新唤起同样的情感。

日常生活的情感模拟是很难察觉的,研究者发现,人们看到一张微笑的脸时,会感染同样的情绪,这可以从脸部肌肉的细微改变得到证明,但这种改变须通过电子仪器侦测,肉眼是看不出来的。

情绪的传递通常都是由表情丰富的一方,传递给较不丰富的一方,也有些人特别易于受感染,那是因为他们的自主神经系统非常敏感,因此特别容易动容,看到煽情的影片动辄掉泪,和愉快的人少谈片刻便会受到感染,这种人通常也较易产生同情心。

动作的协调有利于情绪的传送俄亥俄州大学社会心理生理学家约翰·卡西波在这方面有相当深入的研究。

他指出,看到别人表达情感就会引发自己产生相同的情绪,尽管你并不是有意识模仿对方的表情。

这种情绪的鼓动、传递与协调,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人际关系互动的顺利与否,便取决于这种情绪的协调。

观察两个人谈话时身体动作的协调程度,可了解其情感的和谐度。

诸如适时的点头表示赞同,或两人同时改变坐姿,或是一方向另一方倾斜,甚至可能是两个人以同样的节奏摇动椅子。

动作的协调有利于情绪的传送,即使是负面的情绪也不例外。

有人做过下面的实验:请心情沮丧的女士携同男友到实验室讨论人的情感问题,结果发现,两人的非语言信息一致,讨论完后男友的情绪也开始变糟起来,显然他已感染了女友的沮丧。

师生之间也有类似的情形,研究显示,上课时师生的动作愈协调,此之间觉得愈融洽、愉快而兴趣高昂。

一般而言,动作的高度协调表示互动的双方彼此喜欢。

从事上述实验的心理学家法兰克·柏尼瑞说:“你与某人相处觉得是否自在,与生理反应有关,动作协调才会觉得自在。

”简而言之,情绪的协调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

人际关系的好坏与情感协调能力很有关系。

如果你善于顺应他人的情绪或使别人顺应你的步调,人际关系必然较顺畅。

人际互动中决定情感步调的人,自然居于主导地位,对方的情感将受其摆布。

譬如说,对跳舞中的两个人而言,音乐便是他们的生物时钟。

在人际关系互动上,情感的主导地位常属于较善于表达或较有权力的人。

通常是主导者比较多话,另一方时常观察主导者的表情。

高明的演说家、政治家或传道者,极擅长带动观众的情绪,夸张地说,就是调控对方的情绪于股掌之间,这正是影响力的本质。

洞察他人隐藏的内心人们外露的情绪如同浮在水面上的冰山,只占总体积的10%,还有90%的情绪是肉眼看不到的。

那么,怎样可以探测一个人的内心情绪呢?言语流失的秘密人们外露的情绪如同浮在水面上的冰山,只占总体积的10%,还有90%的情绪是肉眼看不到的。

那么,怎样可以探测一个人的内心情绪呢?言语是自我表现的一种手段,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它反映了一个人各种曲折的深层心理和情绪。

也就是说,人们可用言辞来表现自我的真相,也能从对方的言语或措辞中,探测一个人的真相。

人无意识中的言语或措辞特征,比说话内容更能暗示他们的情况,这也表示他们的措辞会比雄辩理论,更能指出他们的深层情绪。

说话的快慢由本人的气质或性格而定,但是,有些人的说话方式突然异于寻常,那么,此时该如何探测他们的心理秘密?有人平时能言善辩,在一些场合下,突然结结巴巴地说不出话来;相反,某些人平时说话不得要领,东扯西拉,属于木讷型的那一种,但是,现在突然滔滔不绝地说出一大堆话,这时候,他们一定是事出有因。

一般说来,如果对他人心怀不满,或者持有敌意态度的时候,许多人的说话速度变得迟缓,而且稍有木讷的感觉。

相反的,如果有愧于心,或者有意要撒谎时,说话的速度自然会变快,这是人之常情。

一位评论家说:“如果男人带着浮躁的心理回到家里时,大体上都会在妻子面前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

”在正常的情况下,一般人的内心如果怀有爱意、不安或恐怖的情绪时,说话的速度会变快。

他希望借着快速的谈吐,让自己内心潜伏的不安或恐怖得到解除。

如果有人平时沉默寡言,但在某种状况下,他居然不大自然地能言善辩起来,那么,他内心里一定隐藏着某种不想让外人知道的情绪,这种猜测不会与事实相差太远。

说话的音调里也经常深藏玄机。

当一个心情浮躁的人与人交谈时,他的音调也会突然高扬起来。

反驳对方的意见时,一般人都会用激扬的音调表现出来,这是最简单的方法,表示他想压倒对方。

在正式场合中发言或演讲的人,开始时就清喉咙者,多数是由于紧张或不安;说话时不断清喉咙,必变声调的人,可能还有某种焦虑;而有的人清嗓子,则是因为他对问题仍迟疑不决,需要继续考虑。

一般有这种行为的人男人比女人多,成人比儿童多。

儿童紧张时一般是结结巴巴,或吞吞吐吐地说话,而不是采取清喉咙的形式。

有时候,成年人故意清喉咙则是对孩子的警告,表达一种不满的情绪,意思是说如果你再不听话,我可要不客气了。

在谈话方式中,除了含有声音的感性和腔调之外,说话的节奏也是相当重要的。

凡是自信心很强的人,一定具有决断性的说话节奏。

反之,有些缺乏自信心的人,或略带女性的性格者,他们说话的声调里必然缺乏决断性的节奏。

有一种人话题始终说不完,即使想要告一段落,也得花费相当的时间,其实在说话者的内心里,潜伏着一种唯恐话题即将说完的恐惧与不安。

如果碰见这种人,他一定怀有想要说个没完的高压态度或欲望。

相反的,有些人却想尽量快一点道出结论来,这是恐怕被人提出反驳的证明,他似乎有一种错觉,以为不提出结论的话,情况必然会相当严重。

很多人喜欢在句尾里加入某种暧昧不明的语气,其实,一般语言的构造,其语尾都能道出结论来,倘若含有含糊不清的意思时,就很容易变成一种莫名其妙的文句了。

凡是喜欢采用这种说话方式的人,乃是有意逃避自己的责任。

此外,也有人喜欢说“这些只是我个人的想法而已”,或者说“真是一言难尽”。

其实,喜欢说此类话的人,跟上述的人怀有同样的意思,许多情绪不稳定的神经质的人,就很喜欢套用这一类的限定句子。

身体语言的含义弗洛伊德曾经说过:“人无秘密可言,即使他们嘴不做声,指头也定会喋喋不休。

内心的秘密总会通过每一个毛孔泄露出来。

”在日常生活中,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尽管别人向你阐述了许许多多的理由和相应的论据,你对于他的话还是无法感到满意和信服。

某人向你吐了一大堆的苦水,试图使你相信,他现在的境遇有多么辛酸和令人悲伤——但是你还是不能相信他所说的情况。

某人特意在你的面前炫耀自己现在过得多么好——但是你并不相信他。

别人大声地表示,对于你赠送的礼物他是如何喜欢,如何满意——但是你从他的眼神中却看到另一种意思。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别人已经向你阐述了这么多的理由,为什么你还是不相信他呢?真正的原因在于,他的身体向外界传达出了完全不同的信息,你通过他的身体语言察觉到他在说谎。

情绪表现通常会通过一些非语言的信息传达出来,比如姿态、动作、表情、服饰等。

文字并不是人类最基本的表达和沟通方式,来自身体的语言才是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以及信息的传递,有80%是通过身体语言而非文字来完成的。

在人际交往中,能够清楚地了解别人通过身体语言所表达的信息,才能做出准确的回应。

脸部表情在反映一个人的情绪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鉴别情绪的主要标志。

但是脸部表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随意控制。

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不只是从脸部表现出来,当人们努力抑制脸部表情的变化时,他的身体其他部位会在无意中泄露真情。

例如,一个人用和蔼微笑的面容去掩饰对对方的愤怒时,他那紧握的拳头,僵硬的肢体,明白无误地告诉了对方他的真实情绪。

尼克松卷入水门事件后,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出现了摸弄脸颊、下巴等动作。

而在水门事件爆发前,尼克松从未有过这种动作,心理学家法斯特教授据此认为,尼克松这次肯定脱不了干系。

摸自己身体这种“自我接触”,在心理学上可以解释为“自我安慰”。

自我接触的基本意义多为内心不安、紧张、恐惧等。

人在精神上受到伤害或产生紧张情绪时,便会不由自主做出种种举动,触摸自己的身体,如抚摸、抓、捏等。

尼克松的自我接触,就是由于证据确凿,不自觉地将其恐惧心理流露出来。

观察手部的动作内心里激荡的思考活动、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都会趁着心情激荡的时候,透过手足的活动显露出来。

摊开双手,是许多人要表示真诚与公开的一个姿势。

意大利人毫不拘束地使用这种姿态,当他们受挫时,便将摊开的手放在胸前,做出“你要我怎么办呢”的姿态。

谈生意时,在你说明了来意或观点之后,对方却不置可否,不知道是拒绝还是应允。

按照戴尔玛的经验,这时候就要注意对方手部的微小动作。

手部放松,手掌张开,将手摊开放在桌子上,清除桌上的障碍物,抚摸下巴,这都可以看做是表示肯定情绪的动作。

如果对方内心情绪是否定的,虽然表面上他似乎也会装出感兴趣的神色,但其手部动作却会泄露内心秘密。

当对方出现下列手部动作时,很可能表明他的心理状态是“我不高兴”、“不想听你说话”、“我不会答应”等。

比如:在身体前边握紧拳头;两手放在大腿上,张开手时,两手拇指相向;两手交叉按在头部后面,或手指按在额头正中央;手向着你而屈指数数;和你交谈时,不断地把玩桌上的东西,或将它重新放置;打开抽屉义关上,好像在找东西;两手支住下巴;用手指连续敲桌子。

心理学家还发现,当一个人用手摸颈后时,往往是出现了恼恨或懊悔等负性情绪,他们把这个姿势称为“防卫式的攻击姿态”。

在遇到危险时,人们常常不由自主地用手护住脑后,但在防卫式的攻击姿势中,他们的防卫是伪装,结果手没有放到脑后,而是放到了颈后。

女人尤其擅用这种伪装,她们伸手向后,撩起头发,来掩饰自己的恼恨情绪。

握手也藏有深层的心理术。

一般常说,握手的力气大小同性格有关。

比如握手有力者多是富于主动性并充满自信的人,握手无力者则缺乏魄力,性格软弱。

另外,在晚会上和不相识的人一个劲握手的人,表明他喜欢显示自己。

通过握手了解对方的微妙心理活动,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根据手的湿润程度进行判断。

在人的身体中,常伴随着恐怖和惊讶之类的感情变化,不受自己意志控制的自律神经就会活动起来,引起呼吸的紊乱、血压和脉搏的变化或者汗腺的兴奋(精神性的出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