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籍管理系统设计

学籍管理系统设计

目录摘要 (1)1.引言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3.需求分析 (2)4.可行性分析 (4)4.1. 经济上可行性: (4)4.2. 技术上可行性: (4)4.3. 运行上可行性: (5)5.学籍管理系统 (6)5.1. 学生注册 (6)5.2. 基本信息管理 (7)5.3. 家庭成员信息管理 (8)5.4. 学籍异动管理 (8)5.5. 学籍报表 (8)6.数据库设计 (9)6.1. 数据表设计 (9)6.2. 数据表关联 (10)6.3.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10)7.系统主界面 (11)7.1. 学籍管理各模块详细设计 (11)7.1.1. 公共模块 (11)7.1.2. 新生注册模块 (11)7.1.3. 学期注册模块 (11)7.1.4. 基本信息模块 (12)7.1.5. 家庭成员信息模块 (12)7.1.6. 学籍异动模块 (12)7.1.7. 学籍报表 (12)8.小结 (12)参考文献: (12)学籍管理系统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管理上越来越深入而广泛的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在技术上已逐步成熟。

学籍管理系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新型学科分支,任何一个单位要生存,发展,要高效率地把内部活动有机地组织起来,就必须建立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管理信息系统。

本系统主要完成对学籍的管理,包括添加、修改、删除,查询等六个方面。

系统可以完成对各类信息的浏览、查询、添加、删除、修改等功能。

系统的核心是添加、修改和删除三者之间的联系,每一个表的修改都将联动的影响其它的表,当完成添加或删除操作时系统会自动地完成学籍的修改。

查询功能也是系统的核心之一,在系统中主要根据学生姓名和学号进行查询,其目的都是为了方便用户使用。

系统有完整的用户添加、删除和密码修改功能,并具备报表功能。

本文介绍了在Visual Basic6.0环境下采用“自上而下地总体规划,自下而上地应用开发”的策略开发一个学籍管理系统的过程。

通过分析访客管理的不足,创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计算机管理学生的方案。

文章介绍了访客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部分,包括可行性分析、流程分析等;系统设计部分主要介绍了系统功能设计和数据库设计及代码设计;系统实现部分说明了几个主要模块的算法,本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比较实用。

关键词:学籍管理系统;Visual basic 6.0;学生;学籍1.引言随着学习规模的不断扩大,院系不断增多,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学生相关各种档案信息也随之成倍增长。

而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手工管理已无法满足实际需要。

学校迫切需要通过专门的学籍管理系统来实现学生档案管理,提高学生信息管理效率。

使用计算机对学生信息进行管理,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管理的效率,节约教育经费,这也是适应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的重要因素。

所以说学籍管理系统是一个高等教育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学籍管理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

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学生学籍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

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

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学籍管理的效率。

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具备一致性和完整性、安全性好的数据库。

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于使用。

本学籍管理系统运用visual basic 6.0编写而成的。

通过对此学籍管理系统的整个开发过程的研制与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整个学校的学籍管理水平,为其管理带来一定的方便。

本论文论述了系统开发的基本原理,结构,方法和过程。

本文详细阐述了系统分析、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实现等软件开发过程。

力求将所学到的知识在信息系统开发中得以全面的应用,并使系统在实际的操作中能按照设计的要求安全有效正确的运行。

为了更具兼容性,本系统针对普通本科院校,系统默认以4年制为基础。

学籍信息管理主要是负责管理学生学籍信息,这包括学生注册,学籍异动,基本信息和家庭成员信息。

本系统的用户界面十分简洁、实用,系统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计算机的优越性,对于不是计算机专业的人员来说,只要阅读了操作说明书,也可以很方便的进入系统和使用本系统提供的功能。

2.国内外研究现状对于这个热门的话题,国内外的学者的研究也很多。

通过阅读总结出了如下几大技术:一、ASP_NET在学生综合测评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文献[1]介绍了技术在学生综合测评管理系统中的运用,并介绍了其特点及性能,采用技术可实现学生综合测评系统的数据库链接、用户注册与登录、用户密码修改,提高了对学生信息的管理效率。

建立在.NET Framework 编程类之上,是使开发人员能够使用. NET 框架开发基于Web的应用程序的宿主环境,它是由.NET 框架提供的类库构建而成的一个 Web 应用程序模型,该模型由一组控件和一个基本结构组成.ASP. NET 与以往的网页开发技术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它具有更强大的性能和开发工具、更优秀的适应性、强大的可恢复性和有效性、优越的可定制性和扩展性、更优秀的语言支持。

二、基于Excel的学生综合测评系统文献[2][3]介绍了基于Excel的技术在学生综合测评管理系统中的运用,应用Excel的技术提供的函数,方便、快速、准确地实现数据处理的规范化,在开发综合测评系统时也比其它更加简便易用。

现在该系统己经逐步运用到教学管理实践中。

在进行学生德智体综合测评和奖学金评定的实施过程中有大量的信息处理,手工计算分析工作量大,工作效率很低,也容易出错,如果采用Excel 来处理,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应用Excel提供的函数,可以方便、快速、准确地实现数据处理的规范化,在开发综合测评系统时也比其它平台更加容易。

利用EXCEL建立的简易测评系统以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采取百分制折算法等措施保证了测评的科学性,来有效实现学生综合测评计算。

三、基于VBA的Excel下学生综合测评统计模板开发文献[4]介绍了Excel VBA在学生综合测评管理系统中的运用,应用VBA技术能够将重复编写成程序,不仅能够提高效率,还能避免人为操作的错误。

学生综合测评统计模板操作简便、功能较强。

应用该模板可以人人简化常规统计。

VBA (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 是新一代Microsoft Windows 应用软件通用的宏控制语言,是VB(Visual Basic)的一个子集但不能像VB一样用于创建独立的应用程序需要在 Excel 等软件的运行环境下才能运行较之于 VB它更强调对 Office软件各类功能的控制。

尤其是 VBA 可以创建自定义的解决方案最适合用来定制已有的桌面应用程序,通常意义上的 VBA 就是在 Office中包含着的一种加强Office功能的 Basic 语言,Excel VBA 就是将 Excel 作为开发平台来开发应用程序,通过记录宏直接生成宏程序代码来对 Excel 工作表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Excel工作表数据处理等的自动化管理。

四、基于粗集的研究生综合测评指标的研究文献[5] 介绍了利用粗糙集的理论分析研究已毕业研究生的综合测评成绩与其入学时的相关因素之间的联系以及粗糙集(Rough Sets)理论在学生综合测评管理系统的运用,该技术是一项较新的数据处理技术,由波兰科学家Z.Pawlak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粗糙集理论特别适合于发现数据间的关系,尤其在数据不完整或不精确的情况下。

它是从数据中发现知识,即知识发现或数据挖掘的有力工具。

粗糙集理论基于严格的集合分析方法,通过对数据集合进行等价关系、近似空间、分类等运算,发现隐含在数据中的规律与性质,从而完成知识发现。

所以,它自问世以来,无论是在理论或应用上都是一种新的、最重要的并目是迅速发展的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应用的研究领域。

研究生毕业时的综合测评成绩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与入学时的专业基础、外语水平等因素有关,也与入学后研究生本人的学习态度有关。

五、基于决策树算法的学生综合测评系统文献[6]介绍了一种基于决策树算法的学生综合测评系统,决策树算法在学生综合测评管理系统中的运用,输入是一组带有类别标记的例子,构造的结果是一棵二叉树或多叉树。

二叉树的内部结点(非叶子结点)一般表示为一个逻辑判断,如形式为(ai=vi)的逻辑判断,其中 ai是属性,vi是该属性的某个属性值。

树的边是逻辑判断的分支结果。

多叉树的内部结点是属性,边是该属性的所有取值,有几个属性值,就有几条边。

树的叶子结点都是类的标记。

构造决策树的方法是采用自上而下的递归构造。

建造决策树的关键在于正确选择逻辑判断或属性。

对于同样一组例子,可以有很多决策树能符合这组例子。

研究结果表明树越小,则树的预测能力越强。

属性的选择依赖于各种对样本子集的不纯度度量方法,包括信息增益( Informati0n Gain)、信息增益比( Gain Ratio)等。

六、数据挖掘在学生综合测评中的应用文献[7]介绍了应用数据挖掘的学生综合测评系统,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数据挖掘研究是信息技术的汇总,它融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数理统计技术和可视化技术为一体,是一个多学科相互交叉融合所形成的一个新兴的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研究领域。

当前数据挖掘的主要技术包括:特征提取、分类、聚类、相关性分析和偏差分析等。

3.需求分析需求分析阶段的基本任务是要准确的定义系统的目标,为了满足用户需要,回答系统必须“做什么”的问题。

本阶段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问题识别。

双方确定问题的综合需求,这些需求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环境需求、用户界面需求,还有可靠性、安全性、可维护性等方面的需求。

(2)分析与综合,导出软件的逻辑模型。

分析人员对获取的需求,进行一致性的分析检查,在分析、综合中逐步细化软件功能,划分成各个子功能。

对于学校里各种人员需求也有所不同,解说如下:学生:对各科成绩的查询,查看本班成绩排名与年级成绩排名情况。

老师: 输入并维护所教科目的学生成绩,统计学生名单,查看维护学生的基本信息。

班主任:输入并维护本班的基本信息,查看学生的各科成绩,输出学生的基本信息,各科的成绩。

教务处:管理学校全体成员的信息,对课程进行编号并安排任课老师。

对任课老师、班主任输入的信息进行存库,编排新生的学号和班级,并将该信息存库。

4.可行性分析由于本系统管理的对象单一,都是学生,且每个数据内容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涉及的计算过程不是很复杂。

相关主题